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41篇
  免费   932篇
  国内免费   568篇
化学   356篇
晶体学   41篇
力学   2688篇
综合类   105篇
数学   2184篇
物理学   1867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11篇
  2022年   135篇
  2021年   148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177篇
  2014年   331篇
  2013年   239篇
  2012年   380篇
  2011年   424篇
  2010年   330篇
  2009年   340篇
  2008年   385篇
  2007年   281篇
  2006年   296篇
  2005年   289篇
  2004年   293篇
  2003年   299篇
  2002年   206篇
  2001年   218篇
  2000年   185篇
  1999年   158篇
  1998年   135篇
  1997年   171篇
  1996年   149篇
  1995年   155篇
  1994年   127篇
  1993年   122篇
  1992年   127篇
  1991年   143篇
  1990年   115篇
  1989年   115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张自勇 《中学数学》2012,(11):87-88
数学课上,万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两组题,分别交给两个兴趣小组的同学来做,做完后说说这组题的意图是什么,并谈谈自己的解题体会.  相似文献   
122.
123.
2012年高考数学全国卷(大纲版)的文理科选择题第12题,非常有趣,试题如下:文科12题: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点E在边AB上,点F在边BC上,AE=BF=1/3,动点P从E出发沿直线向F运动,每当碰到正方形的边时反弹,反弹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点P第一次碰到E时,P与正方形的边碰撞的次数为()  相似文献   
124.
张彬 《数学通讯》2012,(Z1):19-21
大家知道,平面向量和解三角形这两部分知识各有特点,因此在解决相关问题时也就各有方法.在解决平面向量问题时,我们经常采用的方法是寻找组成向量的回路或基向量等来帮助解决问题;在解关于三角形的问题时,我们则常常运用  相似文献   
125.
126.
<正>中考题中频繁出现有关最值问题,常让很多同学束手无策,望而生畏,其实解这类试题关键是要结合题意,借助相关的概念、图形的性质,将最值问题化归与转化为相应的数学模型(函数增减性、线段公理、三角形三边关系等)进行分析与突破,现结合2015年各地试题的特点进行剖析,希望能给同学一定的启示与帮助.  相似文献   
127.
研究功能梯度弹性半空间(y≤0)和功能梯度磁电弹半空间(y≥0)界面的Stoneley波传播特性.基于两个介质的本构方程、控制方程和界面连续条件,推导出功能梯度材料界面处的Stoneley波波速方程,通过数值模拟,得到功能梯度材料中Stoneley波的色散曲线,并分析功能梯度材料中Stoneley波传播特性.  相似文献   
128.
张献峰 《数学通讯》2012,(Z1):24-27
向量知识的引入体现了向量作为数学工具的重要性,它与函数、三角函数、解析几何等数学分支都有联系,利用向量这个工具可以解决数学中的许多问题,深化了数学知识间的关联性,为更好地学好高中数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向量具有代  相似文献   
129.
从近几年的各省高考中向量的考题来看,对向量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判断点所处的位置,判断动点的轨迹,利用其几何意义解题等方面,尽管常以小题形式出现,但往往让考生们无从下手,可见其重要地位.这里我们来探讨一下2008年浙江卷的第9题.  相似文献   
130.
冯侃  励争 《中国物理快报》2009,(12):194-197
Nanoimprint lithography is an economical and convenient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nanostructures, which has developed very quickly and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nanoindustry. However, during the process of nanoimprinting, mechanical instabilities of soft nanostructures could lead to buckling. In order to study the mechanism of this problem, we analyze the buckling of one vertical elastic column under its own weight. Based on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wo critical heights of different substrates (rigid and elastic), we conclude that the approximation of considering the substrate as rigid is acceptable. Furthermor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olumns with the deformation of a substrate could lead to collective buckling. Our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show that whether the columns are elastic or rigid makes little difference for the buckling mod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