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3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66篇
化学   20篇
晶体学   3篇
力学   714篇
综合类   19篇
数学   77篇
物理学   7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实现多孔格栅类结构平台应力和能量吸收的可调控,提出了一种双应力平台星形结构的设计方法,设计并制备了3种双应力平台星形结构。采用实验、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结构在面内压缩载荷下的力学行为和能量吸收性能。结果表明,双应力平台星形结构的载荷-位移曲线呈现两个明显的平台阶段,结构的几何参数和肋板数对结构变形的稳定性以及平台应力的大小存在显著影响。平台应力的理论预测结果与实验、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较好。通过调整相应的设计参数,能够有效地调控结构在压缩过程中的平台应力和能量吸收能力。为了进一步提高双应力平台星形结构的能量吸收性能,以结构的质量和比吸能为设计变量,进行了多目标优化。采用基于径向基耦合多项式函数代理模型和遗传算法(NSGA-Ⅱ),使结构比吸能最大化的同时质量最小化。与最初设计的结构相比,优化后结构的质量减小了6.0%,比吸能提高了21.5%。  相似文献   
42.
冲击作用下凝聚态含能材料热点形成热-机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动力有限元方法分析含能材料中热点形成机理。在假定凝聚态含能材料为可压缩的情况下,研究圆形和椭圆形微孔洞附近介质在冲击作用下热-机械响应过程,结果显示冲击波强度、空隙率、微孔洞尺寸和形状、熔点对热点温升有强烈影响,并讨论粘塑性功和固相压缩成为主要机制的条件。  相似文献   
43.
三山岛金矿控矿断层F1的力学性质及补强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志 《力学学报》1994,2(4):23-30
作者以正在开采中的三山岛金矿采场为研究对象,分析矿区开采过程中的岩体结构特征及重力方向矿柱、护顶矿柱与控矿断层F1断层泥及其上覆岩体之间的关系和力学机制。通过试验研究了断层泥的物质成分和力学性质,总结了力学特性与断层泥厚度及含水量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锚固大于中倾角的结构面,提高结构面的抗滑阻力;增加含有高、陡倾角结构面矿柱的刚度等对矿柱的补强措施。对护顶矿柱提出预先锚固;分阶段开采的补强方法。在裂隙密集带设置排水设施,改善断层泥的赋存条件,提高它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44.
固支加筋方板的大挠度塑性动力响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详细分析了爆炸载荷作用下固支回筋方板的大挠度塑性动力响应,给出了各种可能的运动模拟以及相应的差别条件,导出了最大残余变形的计算式,与文献[3]的试验结果比较表明,在多数情况下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45.
Anand  L 白以龙 《力学进展》1991,21(4):538-543
<正> 在大塑性变形下,以狭窄剪切带形式表现的局部化不稳定性是必不可免的。这样的剪切带一旦形成,它们就要继续发展,以至带中的应变可以变得非常大。所以,剪切带是大塑性变形的一种重要的机理,同时它们又经常是最终韧性断裂的重要先兆和所在位置。自70年代初期以来,对剪切局部化现象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1989年11月14—15日,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在华盛顿资助和组织了一个小型讨论会,以评估当前对“局部化塑性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46.
阻尼介质对塑性薄壳的影响的近似解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承受均布冲击侧压的固支圆柱壳,联合应用拉普拉斯变换和最小二乘法求解阻尼介质对其塑性动力响应的影响,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讨论.当阻尼系数 r→0时,文中结果与无阻尼情况一致.根据计算结果,画出阻尼介质对壳体运动时间及中央面最终挠度的影响曲线,结果较合理.  相似文献   
47.
板壳塑性屈曲中的佯谬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详细论述了板壳塑性屈曲中的佯谬及其研究进展。并对现有的各种观点作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48.
结构分析的光塑性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围绕光塑性的模型理论、模型材料和应力—光学规律等基本问题的研究工作进行论述,提出一个可供实际应用的结构分析的光塑性方法,并在实际中作了初步应用。  相似文献   
49.
虚边界元法的应用及其求解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由弹性力学问题的虚边界元方法出发,给出若干算例,对基在接触,塑性,蠕变等非线性问题中的应用,做了进一步探讨,提出了相应的求解方案。  相似文献   
50.
李运兴  胡平 《摩擦学学报》1994,14(4):320-327
尽管超塑胀形作为一种金属成形方法正日渐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但对超塑约束胀形理论的研究报道却还很少,尤其对胀形过程的有限元模拟研究就更为罕见。针对这种情况,采用大变形刚粘塑性有限元法模拟了轴对称零件向圆筒形凹模内超塑约束胀形的变形过程,着重研究了工具工件之界面摩擦对胀形件厚度分布不均匀性和胀形板料向凹模角部充填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摩擦的降低,胀形件的侧向较厚部分能有所减薄,可以改善整个胀形件的厚度均匀性,但当摩擦因子Am≤0.2(相当于摩擦系数μ≤0.12)时,胀形件极顶部分的减薄过大;摩擦较小时,胀形板料向凹模角部的充填性较好;在考虑到极点附近厚度适度减薄和胀形板料对凹模角部充填性好的前提下,工艺上应当适当减小摩擦,其最佳状态是μ值约为0.3.为了检验所用刚粘塑性有限元法模拟的可靠性,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作了对比,发现两者相当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