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0篇
  免费   394篇
  国内免费   710篇
化学   860篇
晶体学   34篇
力学   940篇
综合类   45篇
数学   282篇
物理学   91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144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37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各向异性圆柱掺杂光子晶体的缺陷模及其量子效应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启能 《物理学报》2011,60(1):14217-014217
利用光波在一维各向异性圆柱掺杂光子晶体中径向受限的条件,研究了光波在其中出现的模式量子效应,并利用特征矩阵法计算了TE波和TM波各模式的缺陷模的变化规律,得出了一些一维各向异性圆柱光子晶体缺陷模的新结构.缺陷模的频率和透射角都随模式量子数的增加而增大.同一模式缺陷模的频率随圆柱半径的增加而减小. 关键词: 圆柱光子晶体 各向异性介质 量子效应 缺陷模  相似文献   
992.
支启军  郑强 《物理学报》2011,60(10):102301-102301
最近的研究表明13N的beta衰变对于Ia型超新星爆炸前的电子丰度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在壳模型的基础上,首先计算13N基态到基态以及基态到不同激发态的Gamow-Teller(GT)跃迁强度,并将其与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在理论计算的GT强度基础上,对不同温度和密度天体环境下13N的电子俘获率进行了细致的计算,并重点讨论基态到激发态的GT跃迁对电子俘获率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基态到激发态的跃迁后,超新星的电子丰度下降,中微子能量损失增大.基态到激发态跃迁对电子俘获率的影响主要由低激发能级贡献. 关键词: Gamow-Teller跃迁 壳模型 电子俘获 激发态  相似文献   
993.
盘登科  张慧 《无机化学学报》2011,27(7):1341-1347
首先采用溶剂热法制备粒径均匀分散性良好的Fe3O4亚微米粒子,在对其包覆上一层碳膜进行表面修饰后,采用共沉淀法将硝酸根插层LDHs包覆到磁性粒子的表面,然后500℃焙烧2 h得到磁性镁铝复合氧化物亚微米粒子。这种磁性镁铝复合氧化物亚微米粒子具有以镁铝复合氧化物为壳层,Fe3O4为核的核壳结构,其中壳层厚度为20 nm左右,对其进行二次包覆后壳层厚度可达到50 nm左右,并可以方便的通过重复包覆焙烧过程进行调节,从而实现磁性镁铝复合氧化物亚微米粒子的控制制备。同时,磁性镁铝复合氧化物亚微米粒子具有较强的磁性,其比饱和磁化强度为23.3 emu·g-1,对其进行二次包覆并焙烧后为20.1 emu·g-1。  相似文献   
994.
发光共振能量转移(LRET)与给体-受体间的距离密切相关,可体现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在生命科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本文设计并合成了Au@siO2/LaF3:Ce,Tb复合纳米结构,研究了LaF3:Ce,Tb(给体)与Au纳米颗粒(受体)间的LRET行为.通过调控SiO2层厚度,可以改变给体-受体之间的距离.当SiO2层厚度增加到42 nm 时,仍能观察到明显的LRET现象.这一距离远超过通常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有效范围,表明由长发光寿命的稀土发光纳米材料与金纳米颗粒形成的给体一受体对可在更大的距离上实现能量转移.  相似文献   
995.
目前报道的硅基材料的超疏水表面主要是通过制备粗糙微观结构,并在其表面修饰表面能相对较低的有机物两个步骤来实现的,在户外等实际环境中应用时存在由于表面修饰有机物的降解而逐渐失去超疏水性的问题.本工作以液态金属锡作为生长衬底,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制备了一种具有超疏水性能的硅基薄膜结构.利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以及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产物的表面形貌和组成结构进行分析发现,薄膜表面由竖直生长的硅/二氧化硅(Si/SiO2)核壳层次结构组成.采用Cassie理论模型对其超疏水性能的产生提出了可能的解释.发现构成薄膜表面的Si/SiO2层次结构单元的形貌是影响超疏水性能的重要因素.相对于以前报道的硅基材料的超疏水表面,这种新结构的超疏水性能不依赖于表面化学修饰,有望拓宽硅基材料的应用环境.  相似文献   
996.
用均匀共沉淀法制备了钛酸钡-钡铁氧体核-壳粒子, 研究了沉淀反应温度、尿素/金属离子摩尔比值(R)和BaTiO3浓度对核-壳粒子形貌和结构的影响, 探讨了钛酸钡-钡铁氧体核-壳粒子在焙烧时的形成过程及其磁性能.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分析仪对钛酸钡-钡铁氧体前驱物核-壳粒子及钛酸钡-钡铁氧体核-壳粒子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 采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研究了钛酸钡-钡铁氧体核-壳粒子的磁性能. 结果表明: 当沉淀反应温度为100 °C, R为180, BaTiO3浓度为2.5 g·L-1时, 金属离子沉淀完全, 得到的钛酸钡-钡铁氧体前驱物核-壳粒子包覆层均匀、完整、光滑, 厚度约为10 nm. 过高的温度和R值都会导致大量独立颗粒杂质的生成; 随着BaTiO3浓度的增大, 包覆层厚度有减小的趋势. 当焙烧温度为900 °C时, 壳层中开始形成BaFe12O19相, 其形成过程为晶态的α-Fe2O3和BaCO3首先生成中间相BaFe2O4, 然后由BaFe2O4和α-Fe2O3反应得到最终的BaFe12O19. 当焙烧温度为1000 °C时, 壳层完全转化为BaFe12O19相. 随着焙烧温度从900 °C升高到1000 °C, 所得BaTiO3-BaFe12O19核-壳粒子的饱和磁化强度从16.5 A·m2·kg-1增加到39.5 A·m2·kg-1, 矫顽力从340 kA·m-1略微降低到316 kA·m-1.  相似文献   
997.
朱晓丽  吴莉莉  孔祥正 《化学学报》2011,69(9):1107-1114
将丙烯酸丁酯(BA)在干酪素(CA)存在下使用异丁基过氧化氢(TBHP)为引发剂,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方法,通过接枝聚合制备了直径在150 nm左右具有核壳结构PBA/CA纳米复合微粒.探讨了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BA和CA质量比等条件对单体转化率、接枝效率和乳胶粒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确定了制备此类复合乳胶粒的实验条件并对...  相似文献   
998.
本文针对高雷诺数下的圆柱绕流问题,以火焰熄灭为例进行了相关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火焰熄灭时间与障碍物直径、蜡烛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蜡烛燃烧速率成正比关系,与气流流速成反比关系.通过分析发现实验数据与理论分析一致,说明了文章的实验方法可行、结论正确,为深入研究圆柱绕流、火焰燃烧问题及二者之间的联系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999.
构建核壳结构可有效降低材料的表面缺陷及实现掺杂离子的可控区域分布,已成为目前增强及调控材料发光特性的有效手段之一.为此,本文以外延生长技术,构建了一系列NaLnF4(Ln=Y,Yb,Ho)@NaLnF4(Ln=Y,Yb)核壳微米结构,并实现了Ho3+离子上转换发光的增强及可控调节.借助共聚焦显微光谱测试系统,在980 nm近红外激光激发下,研究Ho3+离子在不同单颗粒核壳结构中的上转换发光特性.结果表明,当包覆NaYF4惰性壳时,NaYF4:Yb3+/Ho3+及NaYbF4:Ho3+微米棒的上转换发射强度均得到了明显增强,而NaHoF4@NaYF4微米核壳结构的发射强度却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当在其NaYF4惰性壳中引入Yb3+离子时,NaYF4:Yb3+/Ho3+,NaYbF4:Ho3+及NaHoF4微米核壳结构的发射强度及红绿比均再次得到了明显增强.基于对其光谱特性及动力学过程的研究,其发射增强主要由于壳层中的Yb3+离子通过能量迁移及传递过程有效地提高Ho3+离子激发,进而在双向协同的作用下实现其发光有效增强及色彩调控.由此可见,对于微米晶体而言,构建其不同的核壳结构不仅可实现其发光有效增强,且可根据掺杂离子的不同及其区域分布实现光谱的精准调控,为拓展高效发光特性的微米晶体在防伪、微纳光电器件等领域的应用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风洞实验和高速纹影系统研究高能表面电弧等离子体激励控制圆柱激波. 在Ma=2的超声速风洞中, 分别放置了带有10, 15, 20 mm这3个不同高度圆柱的实验模型, 对比分析了不同高度圆柱的初始流场特征, 以及高能表面电弧放电的放电电容、直流源电压和圆柱高度对圆柱脱体激波控制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高能表面电弧等离子体激励诱导的冲击波和热气团与激波产生相互作用, 激波形状改变, 强度削弱. 圆柱高度越高其上方的弓形激波角越大, 在施加等离子体激励后, 弓形激波角减小, 激波强度减弱; 放电电容和直流源电压对激波控制效果的影响均呈正相关关系; 随着圆柱高度的增加, 控制效果减弱、有效控制作用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