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5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94篇
化学   729篇
晶体学   16篇
力学   11篇
综合类   6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13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41.
张乐  宋凤瑞  王琦  刘志强  刘淑莹 《应用化学》2010,27(12):1483-1485
针对人参稀有皂苷极性较小的特点,选择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SFE-CO2)技术进行提取,最佳提取实验条件为:压力35 MPa,温度50 ℃,夹带剂为70%乙醇,夹带剂用量为1.7 mL/g。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 电喷雾质谱联用分析方法分析其萃取产物,证明该提取方法的提取效率与超声提取接近,且该方法具有环境友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842.
赵珊  张晶  杨奕  邵兵 《色谱》2010,28(4):356-362
建立了以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四极杆质谱(UPLC-MS/MS)检测果汁和葡萄酒中27种工业染料的方法。样品经乙腈振荡提取,在盐析作用下分层,目标化合物转移至乙腈层中。目标化合物在梯度洗脱条件下经C18柱分离后采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检测。其中24种工业染料使用正离子模式检测,流动相为乙腈和0.1%的甲酸水溶液;其余3种工业染料则采用负离子模式检测,流动相为乙腈和水。结果表明: 果汁中27种工业染料的定量限(LOQ)为0.1~50 μg/kg,回收率为57.0%~117.7%,相对标准偏差为2.4%~17.7%。葡萄酒中的LOQ为0.2~50 μg/kg,回收率为40.8%~109.4%,相对标准偏差为1.6%~17.9%。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实现了不同种类的工业染料的同时提取,适合于软饮料中非法添加工业染料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843.
采用超声喷雾热解法,在玻璃基底上一步合成了In2S3薄膜.研究了衬底温度对In2S3薄膜的结构、表面形貌、电学和光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In2S3薄膜均具有沿(220)面择优取向生长特性且无其他杂相,衬底温度对薄膜的均匀性、致密度、结晶程度均有明显影响,并因此影响薄膜的光电性能.薄膜的导电件随着衬底温度的升高迅速增强,但足在衬底温度为350℃时有所降低.衬底温度为300℃所制备的薄膜在可见光区透光率最高达到90;以上,禁带宽度达到2.43 eV.  相似文献   
844.
纳升电喷雾萃取电离质谱快速测定人参皂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自行研制的纳升电喷雾萃取电离源(NanoEESI)为基础,建立了在无需色谱分离条件下快速测定人参皂苷的质谱分析方法,用NanoEESI串联质谱分析鉴定了人参中的多种人参皂苷,并将该方法用于人参、桔梗和商陆的快速鉴定。实验表明,人参中的皂苷易于在电离过程中结合钠离子,并形成[M+Na]+正离子从而被检测分析,而桔梗和商陆等样品中不含人参皂苷成份,在串联质谱中也没有相应的特征碎片离子,从而达到鉴别中药材真伪的目的。本方法简便、快速、灵敏、特征性强、重现性好,对道地中药材快速鉴定提供了思路,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45.
利用建立的代谢前后生物碱成分的电喷雾质谱半定量分析方法,通过分析各药对共煎液经大鼠肠内菌群代谢后主要生物碱的含量变化,对制川乌与浙贝母、法半夏、白蔹分别配伍后共煎液中双酯型、单酯型及脂型生物碱的肠内菌生物转化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配伍后中药浙贝母增加共煎液中双酯型生物碱含量,法半夏降低共煎液中双酯型生物碱含量,而白蔹对共煎液中双酯型生物碱含量影响不大;在代谢过程中,大鼠肠内菌群能够将复方中双酯型生物碱转化为脂型生物碱,从而达到中药配伍的减毒增效目的。本文通过化学方法和肠内菌代谢研究证明了制川乌配伍及代谢的机理。  相似文献   
846.
该文通过合成两种Lindqvist型六钼酸芳香亚胺含氯衍生物TBA2[Mo6O18(N-C6H4-Cl-p)](Ⅰ)和TBA2[Mo6O18(N-C6H4-Cl-o)](Ⅱ),并采用电喷雾质谱法(ESI-MS)实时监测其合成反应过程,对两个反应体系中各物质含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考察了多酸芳香亚胺衍生物中芳香胺不同取代基的位置对衍生物合成反应速率及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并通过碰撞诱导解离技术(CID)研究了两种衍生物离子的气相裂解反应,获得了其气相裂解途径及结构稳定性信息。ESI-MS实时监测结果显示,两种衍生物合成过程中,0~3 h内产物生成速率较小,而3~6 h期间反应速率最大,6~9 h次之,9~12 h反应速率明显减小。对氯苯胺的p Kb小于邻氯苯胺,是衍生物Ⅰ的合成反应速率大于Ⅱ的重要原因。CID结果表明,相较于Ⅰ离子,Ⅱ离子的气相结构稳定性更弱,主要原...  相似文献   
847.
利用电喷雾质谱(ESI-MS)研究了4种常见的类黄酮化合物芦丁、 槲皮素、 葛根素和柚皮苷与2种不同形态结构的G-四链体DNA和3种双链DNA的非共价相互作用, 比较了这些小分子化合物与不同形态结构DNA结合的强弱及形成复合物的化学计量. 结果表明, 芦丁和槲皮素对G-四链体DNA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同时它们对双链DNA的选择性也较高; 而葛根素和柚皮苷对G-四链体DNA仅显示了较低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848.
采用电喷雾质谱法研究了防己诺林碱与双链核酸及G-四链体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 防己诺林碱可选择性地与G-四链体结合. 利用串联质谱技术对防己诺林碱与核酸的结合模式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防己诺林碱可能通过末端堆积作用与G-四链体结合, 而通过插入作用与双链核酸结合. 结合模式的差异导致防己诺林碱选择性地与G-四链体结合.  相似文献   
849.
宽带隙化合物半导体Zn1-xMgxO薄膜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超声雾化热分解技术,在玻璃衬底上生长出宽带隙的Zn1-xMgxO薄膜.所有样品在可见光范围内的透过率可达到85;以上.X射线衍射的测试结果表明所有样品都具有c轴择优生长特性,并且随薄膜中Mg含量的不同出现规律性变化.光致发光谱表明Mg掺入后ZnO薄膜的紫外发射峰出现了蓝移,实现了对禁带宽度的调节.  相似文献   
850.
于贤勇  陈忠 《波谱学杂志》2007,24(3):365-367
在过去的20年里,双过氧钒化合物的合成及其与小分子相互作用一直是化学和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在合成并表征数种双过氧钒化合物的基础上,利用多核(1H、13C、14N、15N和51V)、多维(1H-1H COSY、13C-1H COSY和DOSY)和变温NMR等谱学手段,结合ESI-MS技术和理论计算,系统研究了相互作用前后体系中各物种的溶液结构,对一些实验现象进行了解释,探讨了相互作用的模式和规律.主要结果总结如下:  1. 在合成草酸双过氧钒的基础上,利用多种NMR谱学手段研究了双过氧钒和组氨酸类化合物的相互作用,在溶液中观察到His和Carns等有机配体主要以其咪唑环上的ε-N与中心金属钒配位,这和从海洋生物 Curvularia inaequalis 分离出来的氯过氧化物酶(Chloroperoxidase)的活性中心His496有着相同的配位方式.理论计算表明溶剂效应对该配位方式起着关键的作用.此外,利用ESI-MS技术结合理论计算,通过比较体系在溶液和气相中行为的异同,对气相中物种[OV(O2)2(L)2]-(L为配体)可能的结构给予了解释,认为中心金属钒与溶液中一样还是6配位而不是Conte等人认为的7配位,第二个配体分子通过氢键与物种[OV(O2)2(L)2]-结合在一起. 2. 在合成数种双过氧钒化合物的基础上,利用多种NMR技术结合ESI-MS等谱学方法系统研究了双过氧钒化合物和咪唑、吡啶、取代吡啶、精氨酸、皮考啉酯以及皮考啉酰胺等有机配体的相互作用,建立了一套适合研究过氧钒化合物与有机小分子相互作用的谱学方法.利用核磁共振中扩散排序(DOSY)技术,实现了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样品管中的“虚”分离,并利用谱图编辑技术得到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化学位移即结构信息.由于DOSY的使用避免了繁琐的分离,因此它是一种非常有应用前景的研究混合物的谱学方法. 3. 在相互作用体系NH4VO3/H2O2/2-(2′-Py)Imi中合成了一种新的双过氧钒化合物.经NMR、IR、X-ray衍射和元素分析等谱学方法或分析手段确定其组成[NH4{OV(O2)2{2-(2′-Py)-Imi}·4H2O}]和结构,其51V的化学位移在单核双过氧钒化合物中是最大的.目前已报道双过氧钒化合物的晶体结构约为10个,本文所合成的为第一个具有不对称双氮双齿配体的双过氧钒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