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2篇
  免费   703篇
  国内免费   1660篇
化学   2288篇
晶体学   97篇
力学   876篇
综合类   108篇
数学   597篇
物理学   1609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130篇
  2016年   159篇
  2015年   178篇
  2014年   286篇
  2013年   269篇
  2012年   252篇
  2011年   287篇
  2010年   283篇
  2009年   246篇
  2008年   255篇
  2007年   235篇
  2006年   228篇
  2005年   218篇
  2004年   210篇
  2003年   163篇
  2002年   185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120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102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108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98篇
  1991年   86篇
  1990年   85篇
  1989年   67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一种分离抗凝血酶Ⅲ的高效亲和色谱填料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聚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微球 ( PGMA)为基质 ,利用还原氨化方法将肝素键合在其表面上 ,得到一种以肝素为配基的高效亲和色谱填料 ,该填料对抗凝血酶 的亲和容量为 1 .2 mg/g,对抗凝血酶 和人血清白蛋白的回收率分别为 96.9%和 94 .4 % .利用前沿色谱法测定了肝素与抗凝血酶 之间的表观解离常数为 1 .96× 1 0 - 5mol/L.利用该填料可直接从人血浆中分离出抗凝血酶  相似文献   
102.
以两维聚环氧乙烷(PEO)球晶为对象,探讨了偏光显微法的消光机理,尤其是其中的厚度性消光机理,并对于补偿片的作用原理作了细致的理论分析,运用上述手段对PEO球晶的形态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3.
聚(丁二酸丁二酯-co-丁二酸丙二酯)的等温结晶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4-丁二酸、1,4-丁二醇和1,3-丙二醇为原料通过直接熔融缩聚法合成了聚丁二酸丁二酯(PBS),聚丁二酸丙二酯(PPS)和聚(丁二酸丁二酯-co-丁二酸丙二酯)(PBSPS)等脂肪族聚酯.利用1H-NMR,WAXD,DSC和POM等研究了聚酯的结晶结构和结晶动力学过程等结晶行为.PBSPS的结晶晶型与PBS一致,说明只有丁二酸丁二酯(BS)单元结晶而丁二酸丙二酯(PS)单元处于无定形区.聚酯等温结晶后,在升温熔融过程中出现了多重熔融峰.分析表明多重熔融峰主要来自于聚酯升温过程中的熔融-重结晶行为.利用Avrami方程分析了聚酯的等温结晶动力学,Avrami指数n为2.2~2.8,说明聚酯等温结晶时主要以异相成核的三维生长方式进行;随着PS单元的增多,聚酯的表观结晶活化能升高,也就是说BS单元的结晶变得困难.POM观察到聚酯等温结晶时都出现了环带球晶现象,球晶形态会随着结晶温度和化学结构差异而改变.  相似文献   
104.
采用阴离子配位聚合方法, 合成了二氧化碳、1,2-环氧丁烷与ε-己内酯的三元共聚物: 聚[碳酸(亚丁酯-co-ε-己内酯)酯](PBCL). 并采用复相乳液(W/O/W)溶剂挥发法制备了包裹抗菌药物甲磺酸帕珠沙星的可降解微球. 对聚合物进行了FTIR, 1H NMR, 13C NMR, DSC, TGA和WAXD等表征, 以及降解性能和载药微球特性的研究. 结果表明, PBCL热稳定性及降解性能优于聚碳酸亚丁酯(PBC). 所得PBCL微球球形规整、表面光滑. 大部分微球粒径在0.5~1 μm的范围内, 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达到38.21%和87.9%. 微球的体外释药性能研究在pH 7.4的磷酸缓冲溶液中进行, 释放21 d后, PBCL微球的累积释药量为84.74%, PBC微球的释药量仅为17.29%. 药物的体外释放行为符合Higuchi方程. PBCL载药微球具有长效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05.
采用溶胶-凝胶水热法制备了TiO2纳晶薄膜电极,晶型为锐钛矿型。为了提高电极的光电性能,利用聚苯乙烯小球做造孔剂,制备了含有大孔隙的TiO2纳晶薄膜电极,孔径约为200 nm,该电极具有较好的光漫反射性能,更重要的是球形大孔的存在,提高了凝胶电解质在TiO2薄膜电极中的渗透和I3-离子的扩散性能,与不含大孔的TiO2电极相比,电池的短路光电流提高约2 mA·cm-2,光电转换效率提高0.6%。  相似文献   
106.
设计并试用了含微量元素机和不含铋的稀土镁钡钙多元球化剂BBC和BC。试验结果表明,二种球化剂能促进薄壁球铁件形核,增加铸件铸态铁素体量,减少以至消除铸态碳化物,特别是含铋的BBC效果更显著。采用扫描电镜、能谱和波谱分析,研究认为铋在稀土镁球铁中的作用是“吸附复合作用”和与稀土元素间的“化合复合作用”的综合。  相似文献   
107.
大量研究表明, 有机/无机界面上的相互作用[1]是控制无机结晶的晶型、形貌、粒径等特征的决定因素. 本文利用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在诱导无机矿化后依然保持较为刚性界面的、能与无机离子作用的微球, 并在乳液中进行碳酸钙结晶实验, 用XRD, FTIR和SEM等手段对结晶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08.
合成形态、大小及结构可人为调控的无机材料是现代材料科学的重要研究方向[1]. 借助于各类有机添加剂及模板剂的调控作用, 可利用溶液合成方法制备出形貌与结构受到有效调控的无机粒子[2,3]. 室温固态化学反应已被成功地应用于多种无机纳米粒子[4]及纳米线[5]的合成, 并显示出高效、节能、无污染和操作简便等优点, 因而在材料合成领域具有应用前景[6].  相似文献   
109.
反胶束法合成氧化锌微晶及其荧光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引言材料的结构(微结构)、尺寸和形貌等因素对其特性及其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影响。对无机材料特别是氧化物半导体进行结构控制的研究近年来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氧化锌作为一种宽带隙(3.2eV)半导体材料,可广泛应用于压电材料、气体传感器、橡胶添加剂和光学器件等领域,而且还因其在室温下可产生激射现象使其成为纳米光学材料研究领域中的一大热点[1 ̄6]。目前,除了传统的固相-气相(V S)反应外,用于氧化锌微晶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共沉淀法[7]、多羟基化合物水解法[8]、有机金属气相沉积法[9 ̄12]和水热法[13]等。通过选择不同的制备方法和…  相似文献   
110.
在W/O微乳液体系中,制备了稀土铁氧体/聚丙烯酰胺磁性复合微型,并利用磁天平法对其磁响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合微型的磁响应性与稀土离子磁矩有关,高磁矩稀土离子Dy^3 的加入能够较大地改善复合微型的磁响应性;镝铁氧体/聚丙烯酰胺磁性复合微球的磁响应性与镝含量有关,当n(Dy^3 ):n(∑Fe)=0.20时微球磁响应性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