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43篇
化学   28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141篇
综合类   5篇
数学   19篇
物理学   3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一种新型的超燃冲压发动机闭式冷却循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热防护技术是发展高超音速的关键技术之一.为了降低冷却用燃料需求,本文提出了基于闭式Brayton循环的超燃冲压发动机冷却循环,旨在提出一个缓解超燃冲压发动机热防护压力的新方法、新思路,同时可为高超音速飞行器提供足够的电力供应.文中介绍了冷却循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定义了评价冷却循环性能的参数,在考虑系统内、外不可逆性的基础上,完成了系统的性能分析,分析表明该冷却循环可有效地节约冷却用燃料消耗,大幅提升超燃冲压发动机热防护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202.
吴彼  张振波  李曙 《摩擦学学报》2023,(10):1099-1117
机械产品中的摩擦磨损问题不可避免,且严重影响装备性能与寿命可靠性。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针对该类复杂机械产品的摩擦磨损问题更应得到高度重视.通过材料摩擦学行为调控,可有效减轻或排除航空发动机中的摩擦磨损问题,大幅抑制发动机功能精度衰减,提高其寿命稳定性.为系统有序地开展航空发动机材料摩擦学研究,在本文中以典型三代涡扇发动机为例,按冷端至热端结构顺序,阐述进气道、风扇、中介机匣、压气机、燃烧室、涡轮和尾喷口等关键部位涉及摩擦磨损部件及材料的摩擦学服役工况、主要磨损类型和磨损机制.结合发动机整机故障分析结果,有针对性的选择4种具有代表性的航发材料作为摩擦学重点研究对象,即叶片尖端与封严涂层的高速刮擦、主轴轴承滚动接触疲劳与滑擦损伤、钛合金叶片的微动损伤、动密封装置中石墨的摩擦磨损及其寿命评价台架试验.从材料摩擦学损伤演变规律、磨损机制、耐磨功能设计和表面改性等角度综述国内外研究进展,提出航发材料摩擦学研究技术路线,即从材料级摩擦磨损实验复现航发零件磨损失效特征出发,实现基于摩擦学行为调控原理获得材料耐磨减摩功能化改进,最终采用模拟工况摩擦学实验台架验证新材料摩擦磨损性能.此外,针对新一代...  相似文献   
203.
磨损颗粒分析是设备磨损故障诊断和预测的有效手段,为了提高磨粒检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提出1种基于改进YOLOv4的目标检测算法,并应用于航空发动机扫描电镜磨粒图像识别.首先,新算法采用VoVNetv2-39替换YOLOv4原主干网络CSPDarknet53,并引入BiFPN特征金字塔结构与新主干相连,同时调整模型中所有3×3标准卷积为深度可分离卷积,以加强多层次特征融合,构造轻量级网络;其次,利用迁移学习解决扫描电镜磨粒图像数量较少的问题,并通过冻结训练加速模型训练过程;最后,应用实际发动机扫描电镜磨粒图像验证,结果表明:新算法相较于原YOLOv4网络,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网络参数量大幅降低,识别速度提升51.1%,满足实际扫描电镜磨粒图像快速、简洁和高精度的检测需求,具备潜在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4.
热声系统中振荡滞后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热声热机中存在着强烈的非线性热声自激振荡现象,在自行研制的"驻波型热声发动机试验平台"上,对采用He/Ar混合工质的驻波热声发动机系统的起振与消振过程的动态特性进行了详细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混合工质热声发动机系统同样存在热声自激振荡的滞后现象和振荡滞后回路;并且在一定的氦氩配比下,发现了"二次起振"的现象,更进一步验证了热声自激振荡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205.
在超高速磨损试验器上开展刷式密封磨损试验,摩擦副为GH5605钴基高温合金刷丝束和喷涂碳化铬耐磨涂层的跑道试样,最高摩擦线速度达到400 m/s.利用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研究了摩擦表面的磨损形貌及材料成分,发现试验后的碳化铬涂层存在材料剥落和刷丝材料附着,刷丝尖端出现以犁沟和涂抹为主要特征的磨损,且摩擦线速度达到400 m/s时出现刷丝尖端粘连和严重氧化现象.通过分析刷丝尖端磨损形貌的形成机制及摩擦表面的材料转移机理,认为刷丝尖端的主要磨损机制为二体磨粒磨损,而涂层的材料剥落现象会加剧其对刷丝的磨粒磨损作用.使用共聚焦显微镜测量了磨痕深度,并与转子离心涨大变形量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超高线速度条件下转子的离心涨大增加了刷丝束和跑道涂层间的干涉,显著加剧了摩擦副的磨损.  相似文献   
206.
热自然对流对热声起振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刘浩  罗二仓  凌虹 《低温与超导》2002,30(1):41-44,34
主要研究热自然对流对热声发动机系统的影响。通过一系列的实验 ,发现热声发动机空间位置的变化对行波型热声机的起振温度、回热器的温度分布等重要参数有着相当大的影响。作者通过分析 ,对该现象进行了定性的解释。  相似文献   
207.
钢质薄壁气缸套超声珩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作用自行研制的立式超声珩磨装置对钢质薄壁气缸套本体进行了超声珩磨试验,分别以表面粗糙度和珩磨效率为指标对超声珩磨油石进行了正交试验,确定了超硬磨料,粒度和结合剂对表面粗糙度和珩磨效率的影响顺序,试验结果表明,超声珩磨钢质薄壁气缸套可提高珩磨效率1-3倍,表面粗糙度Ra可达0.5-2.1μm,超声珩磨解决了钢质薄壁气缸的加工难题,开辟了一条高效率珩磨加工软钢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8.
吴里银  王振国  李清廉  李春 《物理学报》2016,65(9):94701-094701
针对液体圆柱射流垂直喷入超声速横向气流中的非定常分布特性开展实验研究, 并建立穿透深度方向上的射流振荡分布模型. 利用脉冲激光背景成像方法“冻结”拍摄马赫2.1(Ma=2.1)气流中煤油射流/喷雾瞬态图像, 结合最大类间方差法(Otsu)和Canny算法提取瞬态图像特征, 基于统计方法并引入间歇因子(γ)定量描述射流振荡分布特性; 通过研究多参数协同作用下的射流振荡分布规律, 提出振荡分布数学模型, 研究的参数变量包括超声速来流总压(642-1010 kPa)、 液体喷注压降(0.36-4.61 MPa)、液体喷嘴流道直径 (0.48 mm/1.0 mm/1.25 mm/1.52 mm)、距离喷嘴的流向距离(10-125 mm)以及液气动量通量比(0.11-7.49). 研究中利用射流振荡分布模型成功预测出水射流在Ma=2.1气流中的的振荡分布, 预测分布与实验结果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209.
目的:为准确查找航空发动机滑油渗漏原因,研究模糊故障树理论在飞机故障诊断方面的应用。方法:以CFM56-7B发动机滑油系统为研究对象,将故障树理论应用于滑油系统渗漏故障诊断中,采用下行法求解最小割集得到故障诱因最小事件。根据滑油故障发生概率具有模糊和不确定性特点,结合Delphi专家调查采用模糊数学理论进行定量分析,确定故障诱因事件风险重要度排序。结果:从CFM56-7B滑油渗漏故障原因重要度排序可知,故障诱因依次为后收油池供油口盖封严损坏(x1)、后收油池滑油回油管接头处裂纹(x2)、发动机使用MJO291滑油后导致密封材料损坏(x8)等,维修时应注意。结论:维修单位故障记录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可为准确和快速诊断和排除滑油渗漏故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10.
环境保护部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不久前联合发布《煤层气(煤矿瓦斯)排放标准(暂行)》、《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杂环类农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重型车用汽油发动机与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Ⅲ、IV阶段)》等4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这是环境保护部成立以后,首次发布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