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9篇
  免费   726篇
  国内免费   243篇
化学   290篇
晶体学   15篇
力学   644篇
综合类   35篇
数学   258篇
物理学   1846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201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59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172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LED智能光源具有色光可调的特点,其内置微处理系统可以通过无线数据传输等技术调整发光方式,控制光色及发光强度,进而实现照明光源的动态调节,因此特别适合于博物馆展陈、家居照明等智能化照明设计环节。现阶段,鉴于LED光源智能混光技术尚未普及,目前绝大多数商用LED智能光源在混光控制方面仅局限于设备制造商所设定的几类固定模式,无法充分发挥智能LED光源色光可调的技术优势。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以及有效集算法的LED智能光源混光呈色模型构建方法,实现了LED智能光源控制信号与对应发光光谱辐亮度分布之间的双向高精度映射。研究中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LED混光呈色预测方法,实现了由LED智能光源驱动控制值向光源实际发光光谱辐亮度分布的准确预测;在此基础上运用有效集算法实现了由光源实际发光光谱辐亮度分布向LED智能光源驱动控制值的反向高精度预测。实验结果显示,所提出的方法整体建模误差显著小于人眼视觉可分辨阈值(CIEUCS Duv值可低至0.002 7),达到了较为理想的建模效果。该方法的提出,将为当前LED智能光源制造以及现有商用LED智能光源的二次开发与优化提供有效的理论与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152.
基于太赫兹波段内的光谱分析技术以及主成分特性分析与反向前馈神经网络建模,提出了一种转基因大豆鉴别方法.从光谱数据中提取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97.582%的前8种主成分因子,并将其作为输入源导入神经网络模型,通过剔除冗余数据、降低数据维数,所建立的神经网络模型能准确识别校验集.该方法可以实现转基因大豆的快速、无损检测,在农业安全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3.
从薄板弹性理论出发,对可实现曲率变化的环形线负载驱动模型进行分析,给出了基于该模型的大镜厚比变曲率反射镜的形变方程.以较小的驱动力实现较大的中心形变为目标,利用MATLAB软件对不同反射镜厚度、驱动环半径下的反射镜形变情况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反射镜厚度范围在2~4 mm之间、驱动环半径数值在反射镜有效半径1/2处最佳.以此为依据,设计并研制了口径为100 mm、厚度为3 mm的铍青铜环形线负载驱动变曲率反射镜结构及原型样片,给出了变曲率反射镜整体结构前10阶的振动模态分析结果.完成装配后,反射镜原型样片的面形精度接近λ/30(λ为波长).对该结构进行极限曲率变化和面形精度保持的验证实验,通过对变曲率反射镜结构进行改进,环形线负载驱动能够实现超过30个波长(632.8 nm)的中心形变,且面形精度的变化与反射镜中心矢高的变化呈弱相关.  相似文献   
154.
A new simple model of self-driven particles in scale-free networks is introduced to understand the emergence of condensation in the natural world. In the model, at each time step, particles are driven to choose their next habitats according to the particle numbers at both the present habitats and neighbors. It is found that the hub effect results in the condensation. The present numerical results as well as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condensation transition show the criterion of condensation. Both simulations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display that there are three phases for different hopping probabilities δ: non-condensation (δ〈δc), partial condensation (δc≤ δ〈1), and complete condensation (δ≥δc'= 1), and the mean occupation particle number at the stationary state is also obtained. Moreover, the noise effect on self-driven particles is studied, and it makes particle numbers at nodes tend towards being identical.  相似文献   
155.
建立了快脉冲磁芯损耗特性测试平台,对比研究了50 m的DG6硅钢和25 m的2605TCA非晶两种材料磁芯损耗特性;采用一种新的特征参量(磁芯单位面积上激磁电压陡度)来规范磁芯的激磁电压条件,使得实验结果与快放电直线型变压器驱动源实际工作条件下磁芯性能具有可比性;通过测量初级漏电流及次级开路电压,获得了相同激磁条件下两种磁芯等效损耗电阻的大小,50 m 的DG6硅钢磁芯损耗约为25 m的2605TCA非晶磁芯损耗的4倍;计算了两种材料磁芯总损耗中涡流损耗所占的比例,50 m的DG6硅钢磁芯涡流损耗占总损耗的75%,25 m的2605TCA非晶磁芯涡流损耗占总损耗的28%。  相似文献   
156.
辐射驱动内爆流线实验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内爆速度的测量是惯性约束聚变研究中的核心问题, 是判断聚变点火反应的关键物理量. 在神光II激光装置上, 利用KB显微镜配合时间分辨为10 ps的条纹相机, 对1600 J激光能量注入, 3倍频, 脉宽为1 ns黑腔辐射驱动CH靶球, 获得了清晰的辐射驱动内爆流线轨迹X射线图像. 通过流线轨迹图像给出了最大内爆速度为160 km/s. 利用Multi1D程序对内爆压缩流线和壳层速度变化进行了模拟, 实验数据和理论模拟较符合.  相似文献   
157.
基于引入废弃物产生的投入产出模型,从最终需求视角对2007、2010和2012年北京市典型固体废弃物产生的驱动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秸秆产生的驱动因素由市内消费转变为调出,调出驱动产生的秸秆由2007年的20%增加到2012年的70%;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的驱动因素主要是调出,产生的废弃物由2007年的36%增加到2012年的81%;建筑垃圾产生的驱动因素主要是投资,产生的建筑垃圾居高不下,2007年和2012年均达总量的91%;生活垃圾产生的驱动因素主要是调出和消费,其中调出驱动产生的生活垃圾由2007年的38%增加到2012年的49%,市内消费驱动产生的生活垃圾稳定在30%左右.  相似文献   
158.
针对压电陶瓷驱动器的非线性应变,以压电陶瓷微位移驱动原理为基础,分析了扫频激光器腔长控制原理;在硬件时钟的定时下,分析了压电陶瓷的驱动特性,并通过调整驱动信号的步长电压来调节压电陶瓷的非线性。设计了基于虚拟仪器的控制系统,并对线性化方法进行了原理分析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测量系统可以使压电陶瓷在其伸长范围内线性地伸长。  相似文献   
159.
 爆轰冲击波动力学(Detonation Shock Dynamics,DSD)是目前研究爆轰波非理想传播的有效途径。利用DSD的广义几何光学模型,研究了大长径比药柱中爆轰波非理想传播现象,根据-30 ℃下直径为10~30 mm药柱的直径效应实验数据,利用遗传算法确定了低温下JB-9014钝感炸药的DSD参数。由DSD参数计算得到了JB-9014药柱中的定态波形和爆速,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  相似文献   
160.
本工作借助第一性原理和动力学演化,系统地研究了四个叔丁基-咔唑及吩噻嗪取代的硼-氮化合物(BCz-BN、2PTZ-BN、Cz-PTZ-BN和2Cz-PTZ-BN)的多共振热激活延迟荧光的高效发光机制.结果表明上述分子T1与T2间的内转换速率远大于其它辐射与非辐射速率,同时T2到S1的反向系间窜越速率也高于T1到S1的反向系间窜越速率,因此其多共振热激活延迟荧光过程应遵循T1→T2→S1→S0的路径.进一步动力学演化表明,T1与T2之间的内转换主要发生在演化初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能量逐渐由T2向S1转移,并最终在S1完成荧光发射.上述研究揭示了多共振延迟荧光的微观本质,为未来设计及合成新的多共振热激活延迟荧光分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