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2篇
  免费   389篇
  国内免费   200篇
化学   185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850篇
综合类   26篇
数学   198篇
物理学   490篇
  2025年   2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51.
扩底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在国内从90年代发展至今已非常成熟,从考虑经济及工期节约的角度上经常会设计大直径扩底钻孔灌注桩。但扩底钻孔灌注桩往往因岩层、桩深、桩径、地下水和机械施工情况等的影响下出现扩底部分或严重夹泥而导致扩底失效,影响因素主要有扩底段岩层性质、扩底钻头形状、泥浆护壁及清孔情况、钢筋笼及导管吊装。  相似文献   
952.
通过离子电导率和pH考察了锂藻土自身释放的Na+浓度,说明未经透析或离子交换处理的cw=30mg/mL的锂藻土分散液静置老化后形成的软固体是反应置限团簇聚集(RLCA)的胶体凝胶.通过剪切流变方法研究了聚乙二醇(PEG)浓度cp对锂藻土/PEG分散液体系的线性和非线性黏弹性的影响.小幅振荡剪切(SAOS)频率扫描结果表明,随着cp增加,锂藻土发生"RLCA凝胶-黏弹性液体-排空(Depletion)凝胶"转变,可观察到该体系的再凝胶化行为.稳态剪切和大振幅剪切实验结果表明,锂藻土/PEG分散体系的再凝胶化的非线性流变学行为也有体现.  相似文献   
953.
SiO2/聚乙二醇非牛顿流体流变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应力控制流变仪考察了SiO2/聚乙二醇分散体系稳态和动态的流变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 该体系具有剪切变稀和可逆的剪切增稠现象. 稳态应力实验中, 当应力较小时, 体系具有剪切变稀现象, 而在剪切应力(σ)大于临界剪切应力(σcs, σcs=9.99 Pa)后, 体系粘度急剧增大. 在动态实验中, 剪切应力小于临界剪切应力(σco, σco=15.85 Pa)时, 储能模量G′减小, 耗能模量G″与复合粘度η*基本不变, 但σ>15.85 Pa后, G′、G″及η*同步增大, 且在所研究的应力范围内, G″均大于G′. 同时还考察了测试频率、分散相含量以及分散介质平均分子量的差别对流变性的影响. σco随测试频率的增大而变大; SiO2质量分数越大, σco基本不变, 但增稠现象变得更明显; 与平均分子量小的PEG200体系相比, 平均分子量大的PEG400体系, σco并未发生改变, 但在增稠之前体系的粘度较低, 增稠之后体系粘度增大的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954.
采用多聚磷酸/乙酸体系并结合偶联剂处理方法对PBO纤维表面进行化学改性,采用扫描电镜和液滴形状法对处理前后纤维表面形态结构和纤维表面亲水性进行了表征,通过单丝拔出试验测定了改性前后PBO纤维与环氧树脂基体的界面剪切强度。利用X光电子能谱和热重分析等方法对纤维表面元素组成和热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多聚磷酸/乙酸体系偶联剂的方法改性后PBO纤维表面亲水性明显增强,与水的接触角从大于90°下降到42.8,°PBO纤维/环氧树脂的界面剪切强度较未处理样品提高了45%。  相似文献   
955.
利用同步辐射小角X射线散射、 广角X射线衍射和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不同剪切速率下等规聚丙烯的结晶结构. 结果表明, 施加剪切会导致β晶生成, 但基本不改变样品总结晶度. β晶含量随着剪切速率的提高先升高后降低, 与α晶具有竞争关系. 当剪切速率在10~32 s-1之间时, α晶和β晶共存, 并存在分属于两种晶型的两组长周期, 其中较大的长周期属于β晶.  相似文献   
956.
利用光学流变显微镜(ORM)在线研究剪切场下左旋聚乳酸(PLLA)非等温结晶过程,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广角X射线衍射(WAXD)研究了剪切后样品的热行为和结晶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施加剪切作用不改变PLLA的晶型,但大大加快了结晶过程,提高了起始温度。PLLA在剪切场下的结晶形态主要受剪切速率的影响,当剪切速率高于临界剪切速率(10s-1)时,PLLA由球晶向串晶转变。随着剪切速率增大,串晶的数量变多变窄,结晶更完善,结晶度增大。与剪切速率相比,剪切时间对PLLA的非等温结晶影响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57.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由上海材料研究所主办,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化检验分会和失效分析分会的两个分会的会刊,是国内理化测试专业领域最早、且具权威的一本应用类技术刊物,是中文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相似文献   
958.
在中低渗透高温高盐油藏聚合物驱技术中, 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丙烯酰胺(HPAM)存在不易注入、剪切降粘显著和耐温抗盐性能差等问题。 本文以丙烯酰胺(AM)和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单体, 采用过硫酸胺(NH4)2S2O8和甲基丙烯酸N, N-二甲氨基乙酯(DMAEMA)作为支化结构复合引发体系, 通过共聚后水解工艺, 合成含支化结构耐温抗盐驱油共聚物P(AM/AMPSNa/AANa)。 研究了引发温度、链转移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对共聚物特性黏数的影响, 并通过红外光谱(IR)和13C NMR表征了产物结构。 筛选特性黏数1915 mL/g左右的共聚物, 进行性能评价。 实验结果表明, 共聚物具有优异的耐温抗盐性能、抗剪切性能、抗老化性、注入性和驱油性能, 可应用在中低渗透高温高盐油藏三次采油中。  相似文献   
959.
表面活性剂对驱油聚合物界面剪切流变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双锥法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对油田现场用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PHPAM)和疏水改性聚丙烯酰胺(HMPAM)溶液的界面剪切流变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HMPAM分子通过疏水作用形成界面网络结构,界面剪切复合模量明显高于PHPAM.SDBS和CTAB通过疏水相互作用与HMPAM分子中的疏水嵌段形成聚集体,破坏界面网络结构,剪切模量随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大明显降低.同时,界面膜从粘性膜向弹性膜转变.低SDBS浓度时,少量SDBS分子与PHPAM形成混合吸附膜,界面膜强度略有升高;SDBS浓度较高时,界面层中PHPAM分子被顶替,吸附膜强度开始减弱.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通过静电相互作用中和PHPAM分子的负电性,造成聚合物链的部分卷曲,从而降低界面膜强度.弛豫实验结果证实了表面活性剂破坏HMPAM网络结构的机理.  相似文献   
960.
借助显微-剪切装置在线研究了低速剪切场下SiO2纳米粒子含量、分散相聚丁二烯(PBD)浓度和剪切速率对PBD/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不相容体系中聚并捕获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并捕获所形成的液滴尺寸与形状规整度由粒子含量、分散相浓度和剪切速率等因素共同决定.在较低的SiO2纳米粒子含量或较高的分散相浓度下,PBD液滴在低剪切场下发生聚并捕获,形成尺寸较大、形状不规则的液滴.增加SiO2纳米粒子含量或减小分散相浓度,能够减小分散相的尺寸并提高分散相的规整度.增加剪切速率能有效地减小分散相的尺寸并提高分散相的规整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