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费全文 | 2109篇 |
免费 | 782篇 |
国内免费 | 254篇 |
化学 | 744篇 |
晶体学 | 32篇 |
力学 | 1185篇 |
综合类 | 50篇 |
数学 | 161篇 |
物理学 | 973篇 |
2025年 | 9篇 |
2024年 | 92篇 |
2023年 | 108篇 |
2022年 | 105篇 |
2021年 | 120篇 |
2020年 | 136篇 |
2019年 | 140篇 |
2018年 | 107篇 |
2017年 | 110篇 |
2016年 | 129篇 |
2015年 | 125篇 |
2014年 | 175篇 |
2013年 | 120篇 |
2012年 | 116篇 |
2011年 | 140篇 |
2010年 | 104篇 |
2009年 | 96篇 |
2008年 | 105篇 |
2007年 | 97篇 |
2006年 | 99篇 |
2005年 | 80篇 |
2004年 | 97篇 |
2003年 | 79篇 |
2002年 | 69篇 |
2001年 | 69篇 |
2000年 | 36篇 |
1999年 | 35篇 |
1998年 | 58篇 |
1997年 | 42篇 |
1996年 | 52篇 |
1995年 | 66篇 |
1994年 | 29篇 |
1993年 | 30篇 |
1992年 | 33篇 |
1991年 | 39篇 |
1990年 | 26篇 |
1989年 | 19篇 |
1988年 | 16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2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1篇 |
1966年 | 2篇 |
1965年 | 2篇 |
1964年 | 1篇 |
分离式Hopkinson压杆(SHPB)实验的传统测试技术是基于应变片的电测技术,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强烈依赖于应变片与杆之间粘贴质量,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本文中采用基于多普勒频移原理的双探头全光纤激光干涉测速技术,以粒子速度为监测目标,借助应力波传播理论,换算成试件的应变和应力,从而建立了SHPB实验的非接触光学测试系统。针对韧性和脆性两类材料,分别提出了激光正入射和激光斜入射两种测试技术。再以铝合金和PZT陶瓷为例,通过与传统的应变片测试结果以及DIC测量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两种测试技术的有效性。与传统的应变片测试技术相比,新的激光干涉测试技术具有免标定、抗干扰、可靠性高等许多优点,有助于实现SHPB实验测试系统标准化。
相似文献为了研究铝粉粒径对温压炸药在有限空间内爆炸能量输出的影响,在温压炸药中分别添加了粒径为40 nm、3 μm和35 μm的3种铝粉。利用爆炸容器进行内爆炸实验,获得了冲击波压力时程曲线,经计算分析得到1.0、1.2和1.5 m处的超压和冲量数值,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这3种粒径铝粉对温压炸药热安定性的影响。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铝粉粒径对温压炸药在有限空间的爆炸能量有较大影响,含粒径为3 μm的样品2在各距离处的超压较样品1提升了6.0%以上,较样品3提升了10%以上;3组样品的热安定性均随着铝粉粒径的减小而降低,活化能最大降幅达31.1%,升温速率接近零时的峰值温度(
以氧化镁(MgO)和氧化钴(CoO)为初始材料,利用固相反应方法,经8 h的混料、200 MPa的预压以及在空气氛围下1 200℃的烧结等步骤,成功制备出钴的摩尔分数为9%的氧化镁传压介质(MgO+9% CoO)。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热重分析仪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烧结过程中混合粉料之间发生了反应,金属离子相互交换,钴离子取代MgO晶格中的部分镁离子,从而形成MgO-CoO固溶体。与目前国产MgO传压介质(MgO+10% Na4SiO4(质量分数))相比,实验制备的钴掺杂MgO传压介质不含杂质,高温高压下更稳定,并且温度发生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套筒灌浆连接是预制混凝土结构当前钢筋连接的主要方式之一。基于套筒受力状态不明的问题,考虑高温作用的影响以及抗震需要,开展高温后(最高温度600℃)套筒灌浆连接试件的大变形反复拉压试验研究,探讨套筒应力分布与连接力学性能发展规律。当套筒灌浆料抗压强度为61.3 MPa时,试验结果表明:套筒环向处于弹性状态,但其中部的纵向将进入弹塑性受力状态;套筒灌浆连接试件失效模式由套筒外钢筋断裂转向钢筋与套筒灌浆料界面粘结滑移失效的关键温度为400℃;相对常温值,高温后试件的峰值载荷与峰值位移分别下降约为12%与17%。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