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0篇
  免费   1156篇
  国内免费   1122篇
化学   1793篇
晶体学   42篇
力学   329篇
综合类   64篇
数学   236篇
物理学   3174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150篇
  2014年   296篇
  2013年   206篇
  2012年   252篇
  2011年   264篇
  2010年   291篇
  2009年   307篇
  2008年   333篇
  2007年   288篇
  2006年   245篇
  2005年   224篇
  2004年   233篇
  2003年   190篇
  2002年   165篇
  2001年   161篇
  2000年   130篇
  1999年   125篇
  1998年   117篇
  1997年   99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91篇
  1994年   82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78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75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91.
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一类两自由度碰撞振动系统在一种强共振条件下的Hopf分叉问题.分析并证实了碰撞振动系统在此共振条件下可由稳定的周期1-1振动分叉为不稳定的周期3-3振动,讨论了亚谐振动向混沌运动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992.
低浓度样品拉曼光谱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里佐威  高淑琴  孙成林  Zhang Wei  张玮 《分析化学》2000,28(12):1512-1515
在液芯光纤内产生共振拉曼效应,可以提高拉曼光谱强度10^9倍。测定了10^-10-10^-5mol/L浓度样品的拉曼光谱。实验结果表明,β-胡罗卜素在CS2中1520cm^-1拉曼线的强度(散射系数)、频移、线宽随浓度降低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993.
合成了铜(Ⅱ)与丙烯酸根和乙酰胺及铜(Ⅱ)与α-甲基丙烯酸根和乙酰胺两种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光谱、ESR谱和变温磁化等研究,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Cu~2A~4(C~2H~5NO)~2,其中A=CH~2=CHCOO^-,CH~2=C(CH~3)COO^-;C~2H~5NO=乙酰胺,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Cu~2(CH~2=CHCOO)~4(C~2H~5NO)~2(1)晶体属单斜晶系,P2~1/c群;晶胞参数:a=1.5333(5)nm,b=1.0044(3)nm,c=1.6184(7)nm,β=115.28(3)°;Z=4;最终偏离因子R=0.0701。Cu~2[CH~2=C(CH~3)COO]~4(C~2H~5NO)~2(2)晶体属三斜晶系,P1群;晶胞参数:a=0.93327(11)nm,b=1.12484(11)nm,c=1.3740(6)nm,α=94.90(2)°,β=108.409(14)°,γ=110.556(5)°;Z=2;最终偏离因子R=0.0351。配合物中Cu(Ⅱ)具有畸变的四角锥形配位环境,两个Cu(Ⅱ)由四个α,β-不饱和酸根桥联,在Cu(Ⅱ)的端位各有一个乙酰胺分子以O原子配位。Cu(Ⅱ)-Cu(Ⅱ)间具有一对称中心。配合物1中Cu(Ⅱ)-Cu(Ⅱ)间距离为0.26302(13)nm,配合物2中Cu(Ⅱ)-Cu(Ⅱ)间距离为0.26383(4)nm。变温磁化率研究表明,两种配合物中Cu(Ⅱ)-Cu(Ⅱ)间具有强烈的反铁磁性偶合作用。  相似文献   
994.
合成了铜(Ⅱ)与丙烯酸根和乙酰胺及铜(Ⅱ)与α-甲基丙烯酸根和乙酰胺两种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光谱、ESR谱和变温磁化等研究,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Cu~2A~4(C~2H~5NO)~2,其中A=CH~2=CHCOO^-,CH~2=C(CH~3)COO^-;C~2H~5NO=乙酰胺,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Cu~2(CH~2=CHCOO)~4(C~2H~5NO)~2(1)晶体属单斜晶系,P2~1/c群;晶胞参数:a=1.5333(5)nm,b=1.0044(3)nm,c=1.6184(7)nm,β=115.28(3)°;Z=4;最终偏离因子R=0.0701。Cu~2[CH~2=C(CH~3)COO]~4(C~2H~5NO)~2(2)晶体属三斜晶系,P1群;晶胞参数:a=0.93327(11)nm,b=1.12484(11)nm,c=1.3740(6)nm,α=94.90(2)°,β=108.409(14)°,γ=110.556(5)°;Z=2;最终偏离因子R=0.0351。配合物中Cu(Ⅱ)具有畸变的四角锥形配位环境,两个Cu(Ⅱ)由四个α,β-不饱和酸根桥联,在Cu(Ⅱ)的端位各有一个乙酰胺分子以O原子配位。Cu(Ⅱ)-Cu(Ⅱ)间具有一对称中心。配合物1中Cu(Ⅱ)-Cu(Ⅱ)间距离为0.26302(13)nm,配合物2中Cu(Ⅱ)-Cu(Ⅱ)间距离为0.26383(4)nm。变温磁化率研究表明,两种配合物中Cu(Ⅱ)-Cu(Ⅱ)间具有强烈的反铁磁性偶合作用。  相似文献   
995.
一种有效提取弱信号的新方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随机共振 ( Stochastic Resonance,简称 SR)最初由 Benzi[1] 于 1 981年提出 ,并在气象学领域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 .根据随机共振理论 ,通过加噪声可在某一“共振”点处大幅度提高信号的信噪比 .这种方法也已成功地应用于方波脉冲信号的恢复 [2 ] ,但在化学信号中的应用尚属空白 .我们首次将这种方法用于化学弱信号的检测 ,并在简单喇曼谱图的解析中获得成功 [3 ] .但是 ,加噪声的方法作为一种有效的信号分析手段还显得很不成熟 .具体表现为处理过程较繁 ,分析信号的峰位偏移明显 ,而且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要依赖人为判断来决定 [3 ] .  在…  相似文献   
996.
一种新型毛细管区带电泳谱图记录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以电通量域模式(吸收信号对电通量作图)代替以时间域模式(吸收信号对时间作图)记录毛细管区带电泳谱图的新模式.在阐述了这种记录模式优点的基础上,用常用的硼砂和磷酸盐体系在不同的电压和固定电压下分离了4种药物,其迁移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在41.5%(不同电压下)和1.90%以上(固定电压),而相应的电通量的标准偏差都在1.05%以下,这进一步从实验角度证实了电通量域模式记录电泳谱图的优点:具有极强的抗电场强度波动和温度波动的能力,提高了再现性.以电通量模式记录电泳谱图,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峰面积的重现性.这种记录模式降低了对仪器本身的要求(高压电压电源的稳定性和恒温装置),有可能促进国产低价位毛细管电泳仪的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997.
在pH7.6 ̄7.8和低离子强度条件下,中性红(NR)与小牛脱氧核糖核酸(ctDNA)作用产生以535nm为特征的共振光散射增强(ERLS)光谱。机理研究表明,这种ERLS是由于DNA诱导中性红的聚集所致。确定了最佳聚集条件,考察了聚集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98.
求强非线性系统次谐共振解的MLP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唐驾时 《应用数学和力学》2000,21(10):1039-1045
定义了一个新的参数变换α=α(ε,nω0/m,ω1),扩展了改进的LP方法的应用范围,使该方法能够求强非线性系统的次谐共振解.研究了Duffing方程的1/3亚谐和3次超谐共振解以及Vander Pol-Mathieu方程1/2亚谐共振解,这些例子说明近似解和数值解相当吻合.  相似文献   
999.
考虑表面张力的作用,研究了不可压缩、无粘性流体流过变化壁面时的共振流动,分析了不同的底部壁面变化对非线性表面波的影响.在导出非线性表面波遵循的fKdV方程后,利用拟谱方法进行数值模拟,用Matlab软件绘制瀑布图,由此得出结论:上凸底部上的波可以看成是向前凸台阶和向后凸台阶分别向前后散射发展的结果,二者不发生相互作用;下凹壁面的波形是向前凹台阶和向后凹台阶相互作用的结果;某些组合式底部的波形是上凸和下凹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00.
流体诱发水平悬臂输液管的内共振和模态转换(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牛顿法导出水平悬臂刚性输液管的非线性动力学数学模型.为了对该模型进行理论分析,通过对各个相关实际物理量的量级定性分析,给出了模型中各个物理参数的量级.在此基础上,应用多尺度法首先得到输液管自由振动模态的特征函数,利用悬臂管的边界条件给出了特征值满足的特征方程, 发现管内流体速度可以诱发第一阶模态和第二阶模态3种形式的内共振分别是3∶1、2∶1和1∶1内共振, 从理论上解释了流速诱发水平悬臂输液管系统内共振的机理.由于3∶1内共振所对应的流速最小,因此这种形式的内共振是最先出现的,也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