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10篇 |
免费 | 357篇 |
国内免费 | 262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77篇 |
晶体学 | 21篇 |
力学 | 840篇 |
综合类 | 33篇 |
数学 | 54篇 |
物理学 | 40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45篇 |
2023年 | 61篇 |
2022年 | 50篇 |
2021年 | 52篇 |
2020年 | 48篇 |
2019年 | 48篇 |
2018年 | 35篇 |
2017年 | 47篇 |
2016年 | 56篇 |
2015年 | 39篇 |
2014年 | 59篇 |
2013年 | 43篇 |
2012年 | 38篇 |
2011年 | 47篇 |
2010年 | 47篇 |
2009年 | 47篇 |
2008年 | 48篇 |
2007年 | 47篇 |
2006年 | 51篇 |
2005年 | 44篇 |
2004年 | 35篇 |
2003年 | 52篇 |
2002年 | 44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27篇 |
1999年 | 28篇 |
1998年 | 33篇 |
1997年 | 39篇 |
1996年 | 33篇 |
1995年 | 25篇 |
1994年 | 30篇 |
1993年 | 25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24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将铁磁共振频率看成外磁场的函数, 讨论了垂直场下磁性膜中的铁磁共振现象. 结果显示: 当外磁场平行于膜面, 并考虑磁膜具有垂直磁晶各向异性情形时, 其磁共振频率随外磁场的变化分为高频支和低频支两种情况, 具体的依赖关系取决于磁膜内磁晶的各向异性; 当外磁场垂直于膜面, 其磁共振频率随外磁场的关系仅存在一支, 一般地, 磁共振频率随外磁场的增加单调地非线性减小, 但当立方磁晶各向异性场Hk1 与单轴磁晶各向异性场Ha之比值介于2/3 < Hk1/Ha <1时, 其磁共振频率随外磁场的增加单调增加, 这与相关的实验结果一致. 研究结果表明: 磁薄膜中有无垂直于膜面的磁各向异性可以通过其磁共振谱的测量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32.
捷联式航空重力仪除了可以实现对重力标量的测量,还可以测量重力的矢量信息.但是在捷联式航空重力仪测量得到的水平分量中存在较大的低频误差.从理论上分析了捷联式航空重力仪水平分量中低频误差的产生机理,并利用地球重力场模型计算值来代替存在误差的低频部分.试验结果表明,在测量空间分辨率4.8 km的条件下,捷联式航空重力仪测量得... 相似文献
33.
为确定三维显示中视差障栅(PB)的最优参数,提出一种基于彩色叠栅条纹的PB参数设计方法.液晶显示器(LCD)和PB简化为相应参数的黑白光栅模型,而具有特定参数的特定辐射光栅作为周期和倾角变化的PB模型,通过序数方程和傅里叶分析方法分析特定辐射光栅和LCD单色等效黑白光栅的叠加图样,由此推断出不同PB周期的低频主导条纹频率组项,然后利用傅里叶理论的部分和提取方法(PSE)分析不同PB周期的低频主导叠栅条纹的强度轮廓,得出PB的最佳节距和相应倾斜角度.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PB三维显示系统没有出现降低像质的叠栅条纹,具有较好的三维显示效果. 相似文献
34.
曲线通过和蛇行运动时将会在轮轨间产生一定的冲角,为探究列车车轮在冲角工况下的损伤机理,利用JD-1轮轨模拟试验机对列车车轮进行滚动接触疲劳试验.结果表明:在冲角工况下车轮试件磨痕的不同区域存在不同的损伤机理,按损伤机理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塑性堆积区、疲劳损伤区和磨损区三个区域.在应力发生剧烈变化且应力方向由高应力区指向低应力区的区域将会出现材料的塑性堆积,并且在堆积处产生疲劳裂纹.滚动接触下的疲劳裂纹可以萌生于表面和亚表面,在较强应力作用下,车轮材料的晶粒发生了明显的细化,在横截面上呈现出纤维状组织. 相似文献
35.
橡胶疲劳裂纹扩展实验中,通常采用光学方法测量裂纹扩展长度,但其精度受限于相机分辨率。本研究采用canny算子对拍摄的裂纹图片进行边缘检测,并对裂尖边缘进行线性插值得到亚像素级精度的裂纹尖端坐标,可在相机分辨率固定的情况下有效提高测量裂纹扩展长度的精度。在此基础上,首先开展了室温下合成橡胶的裂纹扩展疲劳实验,即采用恒幅加载方式对预制裂纹的矩形试件进行平面拉伸。然后使用亚像素边缘检测方法获得了更为精确的裂纹扩展速率,结合准静态拉伸实验得到的撕裂能数据,拟合得到了合成橡胶的疲劳裂纹扩展特性参数。最后将亚像素边缘检测方法与传统光学测试方法进行了对比,发现该方法所得数据稳定性更好,裂纹扩展速率的测算更为精确,在记录间隔循环次数较短的情况下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36.
应用基于压电超声疲劳技术开发的20kHz超声疲劳拉压试验系统,在室温下完成了对称载荷作用下TC4钛合金的超高周疲劳试验,并分析了次表面断裂的试件断口。结果表明:疲劳循环大于10~7周次时,试件仍会发生疲劳断裂,且疲劳强度会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下降,不存在明显的疲劳极限;TC4钛合金断口呈现\"类鱼眼\"形貌,能谱分析未观察到裂纹源处夹杂物的存在;疲劳断面的粗糙度随与疲劳源区距离的增大而减小,裂纹在后期扩展速率较快,并伴随少量塑性变形。该TC4钛合金次表面疲劳裂纹的产生是由其微观组织的不均匀或晶粒内部的滑移带导致的。 相似文献
37.
38.
为了研究预冷变形处理对Cu-Ni-Si铜合金的疲劳性能和破坏行为的影响,对含有预冷变形处理和不含预冷变形处理的Cu-Ni-Si铜合金进行拉伸实验、疲劳实验、裂纹扩展实验等相关实验,并通过扫描电镜对试样疲劳断口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预冷变形处理大幅提高了材料机械强度、降低了材料韧性,同时使疲劳强度降低,其中,107寿命对应疲劳强度下降4.7%。试样的疲劳破坏均萌生自表面的晶体滑移,预冷变形处理的试样在裂纹扩展阶段表现为穿晶破坏,而不含预冷变形处理的试样在裂纹扩展阶段表现为沿晶和穿晶的混合破坏模式。预冷变形处理试样在裂纹稳定扩展阶段,表现为剪切型破坏,而不含预冷变形处理的试样在裂纹萌生后,裂纹转向在最大拉应力面内扩展直到最终的破坏。由上述结果可知,预冷变形改变了Cu-Ni-Si铜合金的疲劳破坏行为,从而影响了其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39.
40.
本文通过超声疲劳试验方法研究了超声冲击处理对两种铝合金(AA6061和AA7075)搅拌摩擦焊接头超高周疲劳行为(107~109周次)的影响。利用微观组织、显微硬度以及X射线衍等方法对表面处理技术对试样表层材料的作用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超声冲击处理可以在接头表面形成强化层,使疲劳裂纹源由试样表面转移至内部。对铝合金AA6061,接头处理前后疲劳强度差异不大,但可明显提高AA7075接头的疲劳寿命。最后,对疲劳裂纹萌生的特点和表面强化层以及残余应力对疲劳强度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