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10篇 |
免费 | 358篇 |
国内免费 | 261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77篇 |
晶体学 | 21篇 |
力学 | 840篇 |
综合类 | 33篇 |
数学 | 54篇 |
物理学 | 40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45篇 |
2023年 | 61篇 |
2022年 | 50篇 |
2021年 | 52篇 |
2020年 | 48篇 |
2019年 | 48篇 |
2018年 | 35篇 |
2017年 | 47篇 |
2016年 | 56篇 |
2015年 | 39篇 |
2014年 | 59篇 |
2013年 | 43篇 |
2012年 | 38篇 |
2011年 | 47篇 |
2010年 | 47篇 |
2009年 | 47篇 |
2008年 | 48篇 |
2007年 | 47篇 |
2006年 | 51篇 |
2005年 | 44篇 |
2004年 | 35篇 |
2003年 | 52篇 |
2002年 | 44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27篇 |
1999年 | 28篇 |
1998年 | 33篇 |
1997年 | 39篇 |
1996年 | 33篇 |
1995年 | 25篇 |
1994年 | 30篇 |
1993年 | 25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24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由于增材制造逐层累积的工艺特点, 其成形材料力学性能往往不同于传统减材制造材料. 在航空航天、核工业以及医疗领域中, 对增材制造材料疲劳性能的研究不足导致其很难作为主承力件使用, 这制约着增材制造技术的进一步推广使用. 本文以增材制造316钢为对象, 通过仿真手段研究其高周疲劳性能, 研究表明循环载荷下滑移带与晶界处的裂纹萌生是增材制造316钢材料发生高周疲劳的主要原因. 根据提出的微观力学模型研究了增材制造316钢的高周疲劳性能, 其中分别使用唯象学晶体塑性理论和弹塑性内聚力模型模拟晶粒和晶界的力学行为. 为了准确评估增材制造316钢的高周疲劳性能, 本文针对于晶粒和晶界分别采用Papadopoulos疲劳准则和一种基于安定性理论的介观疲劳准则同时考虑位错滑移和晶界对疲劳性能的影响. 最后, 为了验证所提微观力学模型的有效性, 本文对比了增材制造316钢和轧制316钢高周疲劳性能的仿真结果. 与实验结果相同, 仿真结果显示增材制造316钢相较于轧制316钢具有更好的高周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22.
传统的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损伤评估常采用确定性和可靠性分析方法,忽略了疲劳裂纹扩展的随机性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提出钢桥面板细节疲劳随机扩展分析方法。本文以南溪长江大桥为工程背景,基于长期车辆荷载监测数据,建立了车辆荷载非齐次复合Poisson过程模型。建立钢桥面板有限元模型,采用瞬态分析方法将随机车辆荷载转化成细节疲劳应力,基于线弹性断裂力学理论推导U肋-顶板焊接细节疲劳裂纹扩展时变微分方程,实现宏观关系式疲劳应力幅次数-疲劳损伤至微观表达式应力时间序列-疲劳损伤转换,讨论了车载次序及超载对疲劳裂纹扩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非齐次复合泊松过程模型能够较好描述随机车流运营状态,车辆荷载的次序对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影响不可忽略,重车排序靠前时能够促使疲劳裂纹扩展增速,南溪长江大桥细节点的车辆超载迟滞效应修正系数取值0.804。 相似文献
23.
在柴油机曲轴、连杆等关键零部件的可靠性设计和失效评估中,断裂韧性及疲劳裂纹扩展门槛值分别是衡量材料抵抗裂纹失稳扩展和裂纹开始扩展的重要指标.但是,对于高韧性合金材料,难以通过常规试验所推荐的厚度确定平面应变断裂韧性,而门槛值的测定通常不但非常耗时,且难以直接应用于不同循环特性的实际结构.本文针对高韧性合金钢34CrNi3MoA,提出一种将断裂韧性和疲劳裂纹扩展门槛值试验合二为一的试验方法,即用同一个试件可以同时测定门槛值和断裂韧性.利用断裂韧性关于试件厚度的渐近特性,以几种较薄试件的试验,确定平面应变状态下的断裂韧性.试验结果还表明,裂纹扩展门槛值的试件厚度依存性可以忽略,并给出了任意循环特性(应力比)下的门槛值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4.
两级载荷下复合材料层板疲劳与寿命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复合材料层板疲劳过程中的累积应变演化规律,建立了以累积应变为基础的非线性积累损伤法则,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累积应变方法能够较好地反映加载次序效应,准确地预测了复合材料层板在两级载荷下的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25.
可靠性设计中的疲劳裂纹扩展随机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导出了疲劳裂纹扩展的确定性方程,然后将疲劳裂纹扩展确定性方程随机化,导出了疲劳裂纹随机扩展的概率公式,并推导了疲劳裂纹随机扩展的置信限公式,最后,给出了二种材料疲劳裂纹随机扩展数据的处理结果。 相似文献
26.
27.
28.
深水钢悬链线立管触地区疲劳实验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水钢悬链线立管(steel catenary riser, SCR)触地区易发生疲劳破坏, 且疲劳寿命预测问题是目前理论计算与数值分析的难点, 通过实验能更好地促进理论和数值研究. 因此在相关理论研究基础上, 设计一套SCR触地区疲劳实验系统, 模拟实际工作状况, 考虑张力、弯曲、内外压与管土相互作用等因素的变化组合. 该实验系统为以后开展深水立管疲劳实验、研究SCR触地区疲劳破坏机理以及准确预测SCR触地区的疲劳寿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9.
往复摩擦下热压镍-二硫化钼复合材料的自润滑性能及其耐磨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含MoS2的复合材料在单向滑动摩擦条件下的实用性能,人们已经进行了比较多的研究,然而好多摩擦部件在工程实际中经受的却都是往复摩擦。为了探明热压Ni-MoS2复合材料的自润滑性能及其耐磨机理,在往复摩擦条件下研究了这种材料盘表面和偶件GCr15钢球表面之MoS2膜的形成过程与形貌特征,并且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等观察分析了MOS2膜的磨损表面形貌及其微区成分。结果表明,在给定的往复摩擦条件下,对偶双方表面都形成了具有层状结构的MoS2润滑膜,这种膜是通过疲劳剥落、转移、粘附与叠压等方式所形成;MoS2含量对Ni-MoS2复合材料自润滑性能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它是否能够在对偶双方表面形成分布均匀而稳定的润滑膜,含60%(wt)MoS2的复合材料的自润滑性能最好;Ni-MoS2复合材料的自润滑性是通过其表面MoS2膜的连续生成与疲劳剥落,并在偶件表面形成转移膜,使复合材料与金属间的摩擦变成复合材料表面MoS2膜与偶件表面MoS2膜之间的摩擦所实现。由此可见,Ni-MOS2复合材料是适合在往复摩擦运动场合应用的一种性能良好的自润滑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30.
疲劳裂纹随机扩展模型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分析了疲劳裂纹扩展具有分散性的主要来源,对疲劳裂纹随机扩展模型从唯象学的角度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回顾.尽管疲劳裂纹随机扩展问题已有了很多的研究结果,但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