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51篇 |
免费 | 34篇 |
国内免费 | 295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678篇 |
晶体学 | 2篇 |
力学 | 98篇 |
综合类 | 35篇 |
数学 | 35篇 |
物理学 | 23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31篇 |
2022年 | 22篇 |
2021年 | 39篇 |
2020年 | 29篇 |
2019年 | 41篇 |
2018年 | 18篇 |
2017年 | 23篇 |
2016年 | 52篇 |
2015年 | 35篇 |
2014年 | 55篇 |
2013年 | 55篇 |
2012年 | 54篇 |
2011年 | 45篇 |
2010年 | 42篇 |
2009年 | 48篇 |
2008年 | 32篇 |
2007年 | 48篇 |
2006年 | 42篇 |
2005年 | 28篇 |
2004年 | 31篇 |
2003年 | 30篇 |
2002年 | 23篇 |
2001年 | 44篇 |
2000年 | 32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21篇 |
1997年 | 18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21篇 |
1994年 | 19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为提高废木屑热解油品质,使其能够作为发动机燃料使用,提出了一条新的热解油提质路线。首先将热解原油进行基于组分分离的乙醚萃取和化学催化相结合的精制过程,得到精制热解油;其次,利用超声反应器制备了精制热解油/柴油新型混合燃料,以单位体积柴油所溶解的精制油的体积定为S值,作为判断乳化效果的准则,考察了不同的影响因素对S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乳化剂添加量对S值影响较大,在V精制生物油:V柴油:V乳化剂=10:30:5条件下,存在最佳的乳化超声操作条件:超声时间、超声电功率、乳化温度分别为20 min、540 W、50℃。制备了不同S值的乳化燃料,通过对燃料物理指标的分析发现,该燃料性质稳定、燃烧性能优良,有望成为柴油的替代产品。 相似文献
152.
对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在油相中的临界胶束浓度(CMC0)及与之相关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获得了部分CMC0值.对CMC0与表面活性剂自身结构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数学处理后,发现CMC0与活性物质自身结构间仍为对数关系.同时在对某些具体体系的界面张力随表面活性剂不同而发生的变化进行了详细分析,发现CMCw和CMC0是评价表面活性剂性能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53.
微藻高油脂化基因工程研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化能源危机与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的两大重要难题。生物柴油作为可替代普通柴油的环境友好且可再生的能源受到普遍关注。相比植物油和动物脂肪生产,藻类油脂产率高且容易培养,被认为是未来生物柴油发展的重要原料之一。通过转基因技术强化油脂代谢途径,提高富油微藻含油量,已经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已有植物研究表明,增强甘油酯酰基转移酶表达,可以提高Kennedy途径代谢中间体通量,从而增加甘油三酯(TAG)的积累。本文综述了微藻油脂代谢途径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提高油脂积累的代谢调控策略;详细阐述了基于植物油脂合成强化的成功经验,通过增强微藻Kennedy途径对提高TAG生物合成的重要作用;讨论了当前转基因微藻的遗传转化方法及其需要解决的关键性科学技术问题;分析了基因工程技术调控微藻脂类代谢途径生产高油脂的可能性,并对该研究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4.
不同类型聚合物溶液对采油残余油的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实验测定了HPAM溶液和黄原胶溶液的流变性、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变性和残余阻力系数 ,计算了衰竭层效应 .用不同的浓度和注入速度进行了驱油实验 .提出聚合物分子缠结作用的增强不仅引起表观粘度增加或衰竭层厚度降低 ,而且使平行于油水界面的拉动残余油的力增加 ,从而使残余油饱和度降低 ,采收率提高 .随浓度增加 ,HPAM溶液的表观粘度和残余阻力系数增加 ,衰竭层厚度减小 ;黄原胶溶液的浓度高于缠结浓度时 ,衰竭层厚度和表观粘度变化不大 .注入速度增加时 ,两种聚合物溶液的衰竭层厚度均降低 ,HPAM溶液的残余阻力系数不变 ,粘弹性增加 ;而黄原胶溶液的残余阻力系数下降 .不同浓度和注入速度情况下两种聚合物溶液的驱油结果证实了文中提出的聚合物分子缠结作用和衰竭层效应对残余油的作用机理 .分子结构的不同是造成两种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质中渗流规律和对残余油作用机理的差别的根本原因 . 相似文献
155.
岩兰草油掺伪物质的GC—MS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GC-MS方法分别在极性柱和非极性柱上对3种国外拒收的岩兰草油样品与未掺伪样品进行了比较,确定了主要的掺伪物质为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得其掺伪物质的含量。为岩兰草油的检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6.
眼镜蛇蛇油中甘油三酸酯的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AgNO3-硅胶薄层板,氯仿+丙酮(20+1)为展开剂,将蛇油中甘油三酸酯分离为5个组分,并用同样的色谱固定相和石油醚-氯仿-丙酮溶剂系统进行制备性分离。用质谱法对甘油三酸酯进行分子一级水平的化学研究,确定了眼镜蛇蛇油中5个主要的甘油三酸酯成分的结构形式为:16∶0-18∶0-18∶0,16∶0-18∶0-18∶1,16∶0-18∶2-18∶1,18∶2-18∶2-18∶0,18∶2-18∶2-18∶1。 相似文献
157.
158.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磺酸盐型阴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在油/水界面的吸附行为, 考察了不同长度的连接基(Spacer)对表面活性剂在界面的聚集形态及界面性质的影响. 密度分布和微观结构信息显示, Gemini表面活性剂能在油/水界面形成单层膜结构. Gemini表面活性剂能使油/水界面的厚度显著增大, 并使界面形成能降低. 当连接基为6个碳时, 此类磺酸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的界面厚度最大, 形成的界面最稳定. 连接基长度对Gemini表面活性剂单层膜周围的水分子和Na+的吸附结构影响不大, 但是能影响水分子的扩散行为. 相似文献
159.
160.
叙述了利用生成炔亚铜的反应来定量测定微量炔烃的分光光度法。研究表明,在严格控制氨的浓度、保持足量的还原剂的条件下,可以有效地消除反应介质、反应时间、反应物的浓度、空气中的氧等对测定的影响,获得满意的定量结果。该方法已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