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525篇
化学   767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2篇
综合类   4篇
数学   3篇
物理学   1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利用连续流动微反研究了Rh+Co/Al2O3催化剂的CO加氢反应, 结果表明反应在220℃以上发生, 反应活性随着温度的升高和H2/CO值的增加而增加。利用TP-IR动态方法研究了Rh+Co/Al2O3上CO和H2共吸附及其动态行为。结果表明在Rh+Co/Al2O3的孪生及线式中心上, CO和H2室温共吸附时即有部分孪生及线式CO转化为相应的羰基氢化物, 随着温度的升高, 剩余的孪生和线式CO继续向相应的羰基氢化物转化。而羰基氢化物则向多羰基氢化物转化。在到达反应温度之前, 催化剂表面只存在羰基氢化物及相应的多氢羰基氢化物。在反应温度则导致产物CH4生成。与CO加氢反应和CO歧化的吸附态研究结果相关联, 作者认为Rh+Co/Al2O3上CO加氢生成CH4是经由羰基氢化物-多氢羰基氢化物途径。  相似文献   
72.
利用水热法制备了3种AlOOH催化剂,对其进行了表征,并用于催化甲醇和一氧化碳反应.结果表明,适宜的AlOOH结构有利于催化甲醇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高选择性(≥97.28%)的乙醛,且AlOOH结构的差异会导致反应产物分布出现明显区别.其中,结晶度高、孔径较大、能提供CO解离吸附中心且表面具有适宜酸碱性的AlOOH催化剂表现出高的乙醛选择性,推测乙醛的生成是通过中间体CH_3与HCO的偶联实现的.  相似文献   
73.
负载型纳米贵金属催化剂是用于多相催化反应的重要的催化剂之一,也是各国催化科学与技术研发的重点,其工业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理论和实验的研究结果均表明,当载体表面的金属粒子尺寸减小至亚纳米级乃至更小的低配位、不饱和的原子团簇时,它们常常成为诱发催化反应的活性中心,呈现更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将负载的金属尺寸由纳米量级减小至分散的金属团簇甚至单原子而使每个原子成为反应的活性位点已成为研究的重点.最近,由张涛等首次合成的单原子催化剂(SAC)Pt1/FeOx引起了国内外催化及表面科学工作者的极大关注.单原子催化剂作为连接均相催化剂和多相催化剂的桥梁,不仅具有非均相催化剂的稳定、易于与反应体系分离、易表征等优点,而且具有均相催化剂活性中心结构均一、活性中心原子利用率百分之百等优点.一方面,单原子催化剂给多相催化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另一方面也更有利于运用量子与计算化学的研究方法建立与实验相匹配的理论模型并从原子水平上进一步理解多相催化反应的微观作用机理.实验和理论的研究结果表明,其它单原子催化剂如Ir1/FeOx,Au1/FeOx和Ni1/FeOx催化CO氧化反应表现出不同的活性.然而,底物FeOx中的Fe同样是第VIII族中的3d过渡金属,却在低温下对CO氧化反应没有催化活性.我们围绕这一问题,重点研究了底物FeOx在负载单原子Pt1前后催化CO氧化的反应机理和活性,解释了单原子催化剂Pt1/FeOx相比于底物FeOx为何具有如此高的催化活性的原因.我们采用Vienna Ab-initio Simulation Package(VASP)从头算模拟软件和密度泛函理论(DFT)的广义梯度近似(GGA)进行了理论计算.其中,选择PBE泛函描述体系的交换关联相互作用,用投影缀加波(PAW)赝势基组方法描述体系中的电子和离子实之间的相互作用,对Fe原子采用了DFT+U方法进行d电子强相关校正,并使用Dimer计算方法搜寻反应过渡态.研究结果表明,底物FeOx中氧空位的再生伴随第二个CO2分子从催化剂表面脱附的过程需要较高的活化势垒(1.09 eV),这一过程是整个CO氧化反应的决速步.与此相比较,Pt1/FeOx催化剂中,由于Pt原子代替了表面Fe原子,导致电子结构及性质的显著变化,有利于CO的活化、氧化和CO2的脱附.我们从电子能量态密度(DOS)和Bader电荷分析及模型分子团簇的轨道相互作用的角度进一步分析了两种催化剂存在差异的本质;揭示了单原子催化剂Pt1/FeOx中Pt1和底物FeOx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机理及催化剂表面Pt单原子在催化反应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74.
对铝原子簇Al_n(n=1~10,12,13)已报导过的理论预测几何构型进行合理选择, 用量子化学CNDO/2法研究了单分子一氧化碳在这些簇上取不同吸附位形时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吸附强度随簇尺度的变化呈“幻数”特性: Al_2、Al_6、Al_(12)簇具有特别高的吸附能, 与实验观测结果相符。采用作者建议的推广电子壳模型可合理解释这一尺度效应。对Al_(12)和Al_(13)簇电子结构的分析进一步支持了壳模型的观点。随着簇的增大, 尺度效应逐步减弱并趋向于体相铝的性质。  相似文献   
75.
76.
负载型Au催化剂因其在诸多反应过程中的高催化活性而备受研究者关注.然而针对负载型催化剂中Au物种结构的有效调控,以及催化过程中真实构-效关系的探索一直充满了挑战.用CeO2为Au物种担载基底,通过简单煅烧处理引起的CeO2结构变化,进而实现Au/CeO2之间界面作用力的调控.此研究发现Au纳米颗粒中Au0物种具备更为高效的催化室温CO氧化活性,结合多种原位表征分析,其室温条件下催化转化效率更依赖于CO吸附能力.而相比于单原子Au1和纳米Au颗粒,所制备的团簇Au/CeO2催化剂在较高温度(>50℃)展现出优异的催化CO氧化反应性能.随着温度升高,催化剂表界面O参与的MvK反应路径更易发生,因此具有更多表界面活性O物种和Auδ+位点的团簇Au/CeO2催化剂展现出最为优异的催化CO氧化性能.这些发现为高效负载型Au催化剂的制备提供了新思路并深化了对Au/CeO2催化作用机制的理解.  相似文献   
77.
CO/CO2一步法制备航空煤油技术是石油基航空煤油重要的替代手段之一。目前,CO一步法制备航空煤油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航空煤油组分C8~C16选择性不高。CO2一步法制备航空煤油存在的问题是CO2转化率低和C8~C16选择性不高。综述了近五年CO/CO2一步法制备航空煤油用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催化剂研究的重点在于主催化剂、载体和助催化剂。调变主催化剂、载体和助催化剂,有望得到理想的航空煤油组分。  相似文献   
78.
钙钛矿型CO氧化催化剂耐SO2中毒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钙钛矿型CO氧化催化剂耐SO2中毒性质的研究马春曦王宝辉(大庆石油学院石油化工系安达151400)关键词钙钛矿型催化剂一氧化碳氧化硫中毒近年来,人们对钙钛矿型复合物CO氧化催化剂作了大量研究,证明其具有很高的CO氧化活性[1-3],并开始尝试应用于汽...  相似文献   
79.
钯II催化CO/乙烯共聚加压原位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聚酿以其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及原料(CO乙烯)简单易得的优点,在世界范围内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为寻找价廉的催化剂或改良高效或(11)一双磷催化剂以推动聚酮的工业化进程,必须对共聚机理进行深入的研究.S;,n[’,’1、DrentP]等人根据对产品主链和端基的分析首先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