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88篇
  免费   5857篇
  国内免费   3103篇
化学   18582篇
晶体学   798篇
力学   2261篇
综合类   293篇
数学   1122篇
物理学   14092篇
  2024年   74篇
  2023年   263篇
  2022年   784篇
  2021年   933篇
  2020年   1187篇
  2019年   1088篇
  2018年   998篇
  2017年   1169篇
  2016年   1425篇
  2015年   1321篇
  2014年   1634篇
  2013年   2424篇
  2012年   1786篇
  2011年   1969篇
  2010年   1611篇
  2009年   1686篇
  2008年   1638篇
  2007年   1798篇
  2006年   1713篇
  2005年   1501篇
  2004年   1348篇
  2003年   1135篇
  2002年   1043篇
  2001年   923篇
  2000年   828篇
  1999年   713篇
  1998年   619篇
  1997年   581篇
  1996年   514篇
  1995年   408篇
  1994年   364篇
  1993年   258篇
  1992年   292篇
  1991年   184篇
  1990年   146篇
  1989年   131篇
  1988年   127篇
  1987年   99篇
  1986年   79篇
  1985年   64篇
  1984年   53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42篇
  1981年   41篇
  1980年   27篇
  1979年   32篇
  1978年   12篇
  1977年   13篇
  1975年   9篇
  1974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离子束增强沉积VO2多晶薄膜的温度系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金华  袁宁一 《物理学报》2004,53(8):2683-2686
用改进的离子束增强沉积方法和恰当的退火从V2O5粉末直接制备了VO2多晶薄膜.实验测试表明,薄膜的取向单一、相变特性显著、结构致密、界面结合牢固、工艺性能良好,薄膜的电阻温度系数(TCR)最高可达4.23%/K.从成膜机理出发,较详细地讨论了离子束增强沉积 VO2多晶薄膜的TCR高于VOx薄膜的TCR的原因.分析认为,单一取向的VO2结构使薄膜晶粒具有较高的电导激活能,致密的薄膜结构减少了氧空位和晶界宽度,使离子束增强沉积 VO2多晶薄膜结构比其他方法制备的VOx薄膜更接近于单晶VO2是其具有高TCR的原 关键词: VO2多晶薄膜 离子束增强沉积 热电阻温度系数  相似文献   
92.
伍瑞新  陈平 《物理学报》2004,53(9):2915-2918
研究了利用磁性薄膜构造Salisbury屏的可能性及其在微波频段的反射率频率特性.结果表明,利用铁磁性材料在铁磁共振频率附近磁化率具有χ″>χ′的特性,可以构造出对电磁波有良好吸收性能的磁性Salisbury屏.通过对铁磁材料高频磁谱物理机理的分析后指出,具有弛豫型共振磁谱的铁磁材料可以构造出薄膜型Salisbury屏,其厚度为微米甚至亚微米量级.反射率的频率特性与磁性材料的特征阻抗z-r有关,它取决于铁磁共振频率和静态磁化率.反射率的频率响应显示磁性薄膜Salisbury屏具有较宽的吸收带宽. 关键词: 磁性Salisbury屏 反射率 频带响应 磁性薄膜  相似文献   
93.
强流离子束离子径向密度分布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白龙  翁甲强  方锦清  罗晓曙 《物理学报》2004,53(12):4126-4130
对初始分布为K-V分布的离子束进行模拟研究.除观察到存在束晕现象外,还发现离子束在通 道内运行过程中,离子沿径向密度分布发生了变化. 通过延迟反馈控制,不仅可以消除束晕 ,而且只要控制参数适当,也可以使束中心部分呈均匀分布状态. 关键词: 强流离子束 束晕 填充因子 离子密度分布  相似文献   
94.
X波段六腔渡越管振荡器的高频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麦克斯韦方程出发,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和离散傅里叶变换(DFFT)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数值计算得出了六腔开放式谐振腔中前四个谐振频率和场分布,计算出的谐振频率与实验测量结果基本相同。比较了开放腔和封闭腔谐振频率,验证了TEM波吸收边界条件,并在实际编程计算中得以应用。计算结果为六腔渡越管振荡器的机理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5.
 研究了不同衬底-阴极距离、直流电压和H2流量对a-CH薄膜沉积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衬底-阴极距离必须大于0.5cm,随着该距离的增加,薄膜的沉积速率减少;直流电压达550V时沉积速率最大;随着H2含量的增加,CH4含量相对减少,沉积速率随之降低。用AFM观察了以该方法制得的448.4nm CH薄膜的表面形貌,表面粗糙度约为10nm。最后测出了不同条件下CH薄膜的UV-VIS谱,由此可以计算得到薄膜的禁带宽度及折射率。  相似文献   
96.
 闪烁光纤在射线成像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进一步了解闪烁光纤在射线辐照下的基本特性,基于蒙特卡罗方法,利用计算机模拟分析了γ射线在闪烁光纤中的好事例率与光纤长度及射线能量的关系,能量沉积效率与光纤长度及射线能量的关系。此项工作对于闪烁光纤阵列在射线成像,剂量场测量等方面的研究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97.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 and chemical bonding in a recently synthesized inorganic fullerene-like molecule, [CuCl]20[Cp*FeP5]12[Cu-(CH3CN) + 2Cl]5 has been studied by a density functional approach. Geometrical optimization of the three basic structural units of the molecule is performed with Amsterdam Density Functional Program. The results are in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 Localized MO’s obtained by Boys-Foster method give a clear picture of the chemical bonding in this molecule. The reason why CuCl can react with Cp*FeP5 in solvent CH3CN to form the fullerene-like molecule is explained in terms of the soft-hard Lewis acid base theory and a new concept of covalence.  相似文献   
98.
The titled inorganic fullerene-like molecule (hereafter abbreviated as IFM) was recently synthe-sized by Bai et al.[1], which attracts a lot of interests from inorganic and organometallic chemists, and questions are raised for this smart molecule: (ⅰ) Why CuCl can react with Cp*FeP5 in solvent CH3CN to form IFM? (ⅱ) What is the nature of chemical bond-ing? (ⅲ) What is the covalence of Cu in this mole-cule? In this paper we intend to answer these questions in terms of the soft-hard …  相似文献   
99.
本从第一性原理出发,计算了充磁线圈产生的磁场,脉冲充磁的超导圆盘中的感应电流密度和俘获场分布.以超导体中的电流运动方程为基础,通过磁通动力学方程E=Ec(J/Jc)^n和物质方程B=μ0H表示超导圆盘的超导特性.计算表明第一个脉冲充磁电流的峰值和磁通蠕动指数对于超导圆盘中的感应电流分布非常重要.同时研究了充磁电流的宽度,波形,第二个充磁电流的峰值和充磁线圈的形状对于俘获场的影响.计算表明不断减小脉冲充磁电流峰值的反复充磁可以保持超导圆盘中的感应电流密度的平台在一确定水平.  相似文献   
100.
A kinetic investigation on the monoesterification reaction of the maleic anhydride residue (MA) in styrene-maleic anhydride copolymers with aliphatic alcohols was carried out in ethyl benzene solution. By comparison to classic catalysts such as tributylamine (TBA) and pyridine, 4-dimethylaminopyridine (4DMAP) is by far the most effective catalyst for this reaction. While both general base and nucleophilic mechanisms contribute to the reaction catalyzed by TBA or pyridine, a nucleophilic mechanism prevails with 4DMAP. This reaction is reversible, and its chemical equilibrium constant decreases significantly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Both kinetic and thermodynamic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e presence of 4DMAP, the forward and reverse reactions are second and first order, respectively. The existence of side reactions, reactivity of two styrene-maleic anhydride copolymers of different MA contents as well as two aliphatic alcohols of different lengths are also addressed. © 1993 John Wiley & Sons, In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