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3篇
  免费   742篇
  国内免费   2804篇
化学   6116篇
晶体学   442篇
力学   43篇
综合类   110篇
数学   14篇
物理学   1694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22篇
  2022年   163篇
  2021年   156篇
  2020年   148篇
  2019年   152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152篇
  2016年   181篇
  2015年   202篇
  2014年   326篇
  2013年   380篇
  2012年   324篇
  2011年   361篇
  2010年   260篇
  2009年   312篇
  2008年   341篇
  2007年   276篇
  2006年   318篇
  2005年   361篇
  2004年   366篇
  2003年   311篇
  2002年   337篇
  2001年   286篇
  2000年   217篇
  1999年   247篇
  1998年   188篇
  1997年   235篇
  1996年   240篇
  1995年   248篇
  1994年   199篇
  1993年   156篇
  1992年   166篇
  1991年   158篇
  1990年   124篇
  1989年   141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Liu Y  Han S  Feng Q  Wang J 《色谱》2011,29(11):1076-1081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三重四极杆质谱仪建立了中药中马兜铃酸A和B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选取柴胡、生甘草、桔梗、龙胆泻肝丸、消胖丸、减肥茶等14种代表性样品,用甲醇-水(70:30, v/v)溶液加热回流提取,经Oasis MAX固相萃取柱富集净化后,在Eclipse RP HD C18反相柱(150 mm×2.1 mm, 1.8 μm)上进行分离;流动相为5 mmol/L乙酸铵水溶液(pH 7.5)-乙腈(75:25, v/v)。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ESI+)和多反应监测模式(MRM)进行质谱分析。马兜铃酸A和B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5~200 μg/L和1~200 μg/L,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5;检出限(LODs)分别为5 μg/kg和7.5 μg/kg;定量限(LOQs)分别为12.5 μg/kg和25 μg/kg。在100 μg/kg和500 μg/kg添加水平下,马兜铃酸A和B的回收率(n=6)范围分别为60.3%~96.4%和61.3%~94.7%,相对标准偏差均不大于10.2%。该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操作简便,适用于中药材、饮片及中成药中马兜铃酸A和B的痕量检测。  相似文献   
922.
提出了测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GTP)瓶装纯水中乙醛迁移量的气相色谱质谱法。水样(100mL)中乙醛用2,4-二硝基苯肼在pH 3柠檬酸盐缓冲溶液10mL中,于40℃水浴上振荡1h加热使之衍生化。冷却后用二氯甲烷萃取3次,每次10mL。萃取液于40℃旋转蒸发至1.0mL,分取1分L进样分析。采用DB-5MS毛细管柱及在70℃~280℃范围内程序升温进行分离。线性范围在300μg·L~(-1)以内,检出限(3S/N)为1μg·L~(-1),加入50μg·L~(-1)及100μg·L~(-1)标准溶液做回收试验及精密度试验,测得平均回收率为88%,相对标准偏差(n=5)依次为5.4%及4.5%。  相似文献   
923.
试验了4种有机溶剂(苯、氯仿、正丁醇和甲基异丁基酮)和作为捕集剂的4种长链脂肪酸(十二烷基磺酸钠、十四酸、十六酸和十八酸)对浮选法富集锶效率的影响。试验中,于含锶(Ⅱ)的溶液(约10mL)中加入2g·L~(-1)脂肪酸的乙醇溶液(4种脂肪酸中的任一种),将溶液的酸度调至pH 8,并移入自制浮选柱中,加入任一有机溶剂10mL,通入流量为8~12L·min~(-1)的空气浮选5min,按预选的仪器工作条件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有机相中锶的含量。根据所测得结果,选择十八酸作为捕集剂和甲基异丁基酮作为有机溶剂进行浮选富集效果最好,回收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924.
李丽  张旦萍  范以宁 《无机化学学报》2011,27(11):2201-2204
本工作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不同组成的SO42-/TiO2-ZrO2复合氧化物固体酸催化剂,用微型催化反应评价结合X-射线粉末衍射(XRD)、孔结构/BET表面积测试和NH3-程序升温脱附(NH3-TPD)等表征了SO42-/TiO2-ZrO2复合氧化物固体酸催化剂结构、表面酸性和长叶烯芳构化催化性能。复合氧化物固体酸SO42-/TiO2-ZrO2催化剂具有优良的长叶烯芳构化催化性能,并且其芳构化催化性能与催化剂组成和表面酸性密切相关。随催化剂中nZr/(nZr+nTi)增加,催化剂表面中等强度的酸中心量增加,芳构化产物选择性和收率明显增加,在nZr/(nZr+nTi)=0.5时达极大值。随nZr/(nZr+nTi)进一步增加,不仅催化剂表面酸中心量减少、原料转化率明显下降,而且催化剂酸强度增强,导致芳构化产物选择性和收率下降。催化长叶烯芳构化的二元复合氧化物固体酸SO42-/TiO2-ZrO2催化剂适宜的组成为nZr/(nZr+nTi)=0.5。  相似文献   
925.
王婷  宋荷娟  黄莹  杨兰  周立群 《化学研究》2011,22(6):73-75,95
以Y( NO3)3、Eu( NO3)3和(NH4)2HPO4为原料,尿素作辅助剂,采用水热法成功制备出束状YPO4/Eu3+荧光粉.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透射电镜、荧光光谱仪等研究了产物的晶体结构、形貌及发光特性;基于透射电镜分析探讨了YPO4/Eu3+微米束结构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YPO4/Eu3+属于四方晶系,空...  相似文献   
926.
建立了一种测定微量铁的硫代巴比妥酸- NO2-显色体系树脂相分光光度法.在碱性介质中,铁(Ⅱ)可与硫代巴比妥酸(TBA) - NO2-体系反应形成一种稳定的蓝色配阴离子,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671 nm处.该配阴离子能被阴离子交换树脂完全吸附,且树脂相在671 nm处的吸光度与铁含量在0~15μg/(25 mL)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927.
环境敏感微凝胶由于其对外界刺激的快速响应能力在药物传输和释放领域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报道了一种侧链含可脱除基团的温敏微凝胶,并探讨了其在药物释放中的潜在应用.通过分子设计,合成出含侧链N-叔丁氧羰基(N-Boc)的疏水单体N-(N-叔丁氧羰基-乙二胺)甘氨酸二肽甲基丙烯酰胺(BEMAGG),然后将其与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Am)沉淀共聚合直接得到侧链含Boc基团的微凝胶MG-Boc.通过浊点法、粒径和Zeta电位测定研究了微凝胶中Boc基团在酸中的脱除过程及其对微凝胶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Boc基团的脱除显著影响微凝胶的体积相转变温度、粒径和Zeta电位.对盐酸阿霉素药物的释放研究表明,释放明显依赖于释放介质的pH值.该响应性的微凝胶在药物控制释放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28.
近年来, 由于在诸如催化分离、光化学以及生物技术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金属膦酸化合物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在分子磁体研究领域, 尽管膦酸基团只能传递很弱的磁相互作用, 但是很多膦酸簇合物以及聚合物均表现出有趣的磁性质, 如单分子磁体、自旋倾斜、亚铁磁体、铁磁体以及变磁体行为. 最近, 毛江高和Dunbar 课题组报道了化合物[Co(H2L)(H2O)] [L = 4-Me-C6H4-CH2N(CPO3H2)2]的磁性, 该化合物中各向异性的钴离子通过μ-O(P)和 O-P-O 双桥连接成链, 显示出单链磁体行为以及自旋倾斜现象. 另外一个例子是由Sessoli课题组报道的[Mn(TPP)O2PHPh]·H2O (TPP = meso-tetraphenylporphyrin), 其中三价锰离子由O-P-O单元连接也形成一维结构, 该化合物同样表现出有意义的单链磁体行为. 因此, 从磁学观点上看, 具有一维链结构的金属膦酸化合物是相当有趣的. 为了进一步理解这类化合物的磁性与结构的关系, 制备新的此类链状化合物是很有必要的. 在本文中, 我们报道了三个新的同构化合物M(pnaH)(H2O)3·H2O [M = Co(II) (1), Ni(II) (2), Zn(II) (3)] (pnaH3 = 6-phosphonic nicotinic acid). 化合物1是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 不对称单元含有一个钴离子, 一个负二价6-膦酸烟酸离子, 三个配位水分子, 一个结晶水分子. 钴离子具有扭曲八面体配位环境, 其六个配位点分别被吡啶氮原子、膦酸氧原子以及三个水分子中的氧原子所占据, 其中Co-O(N)键长为0.2053(3)-0.2203(3) nm. 6-膦酸烟酸作为三齿配体与钴离子配位, 其羧酸氧原子是质子化的不参与配位. 结果, {CoO5N}八面体通过{PO3C}四面体以共角方式连接, 从而在沿着b方向上形成21螺旋链, 以O-P-O单元连接的两个钴离子的距离是0.4889 nm. 这些链结构再通过复杂的氢键作用形成超分子结构. 热重分析显示, 三个化合物具有相似的热稳定性, 在200 ℃之前都失去了配位和结晶水分子并保持一定的晶形, 然后在300 ℃以后伴随着有机配体分解结构发生了坍塌. 研究了化合物1和2的磁性, 发现金属中心之间都存在反铁磁性相互作用, 在1.8 K以上主要表现为顺磁性的行为, 对化合物2的磁性数据进行拟合得到参数g = 2.21, J=-0.54cm-1. 对化合物1脱水后的产物也进行了磁性测试, 发现它在低温下表现出变磁性质.  相似文献   
929.
为探讨施用增效肥料后对土壤富里酸(FA)荧光特性及腐殖化程度的影响,在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县和爱辉区两个试验区采取相同施肥处理,设置5个处理组:平衡施肥(NE)、平衡施肥减量25%(CK) 、平衡施肥减量25%+纳米碳增效剂(T1)、平衡施肥减量25%+沸石增效剂(T2)、平衡施肥减量25%+生物炭增效剂(T3),分析土壤中FA荧光光谱特性的变化情况。三维荧光区域积分(FRI)方法不同肥料处理区域Fmax相对含量的变化表明,施用增效肥料可以提高土壤腐殖化程度,其中T2>T1>T3>NE>CK,沸石增效处理对于提高土壤腐殖化程度、提高土壤的供肥水平表现最为显著,其在嫩江试验区的可见荧光FA区域Ⅴ与紫外荧光FA区域Ⅲ所对应的物质相对含量的比值(PⅤ,n/PⅢ,n)较CK处理提高了5.81%,根据平行因子分析方法将土壤FA分为C1组分和C2组分,其中C2组分与C1组分Fmax的比值(C2/C1)较CK处理提高了22.09%;在爱辉试验区的PⅤ,n/PⅢ,n较CK处理提高了4.65%,C2/C1较CK处理提高了20.93%;根据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结果,各处理土壤FA可分为C1和C2两个组分,C1组分为类富里酸(Ex/Em=230 nm, 320/410 nm),C2组分为类胡敏酸(Ex/Em=265/465 nm),施用三种增效肥料均可以提高土壤的供肥能力,其中NE>T2>T1>T3>CK。与CK处理相比,T1,T2和T3三个增效处理中,T2增效处理的提升作用最为明显,采用沸石作为肥料增效剂对于土壤FA的积极作用要优于纳米碳和生物炭,因此长期施用沸石增效肥料可有效提高土壤供肥能力,能够改善土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30.
《中国光学》2013,(4):612-612
微腔在有机发光装置(OLED)输出中发挥的作用现已得到详细研究。来自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和日本山形大学的ChaoyuXiang与同事们研究了磷光绿、红色和蓝色微腔有机发光装置(OLED)的效率和光谱特性。他们的结论是这类装置的光输出受其半透明电极的反射性及其与有机材料的电致发光之间的光谱匹配性的强烈影响。他们通过镀有铟锡氧化物的分布式布拉格反射镜(由两个分离叠层的氧化钛和二氧化硅交替层构成)来制备装置电极。经优化的绿色微腔装置其光效值高达224cd/A,而蓝色装置与红色装置获得的光效值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