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7篇
  免费   322篇
  国内免费   206篇
化学   249篇
晶体学   27篇
力学   131篇
综合类   16篇
数学   211篇
物理学   107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190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李先栓 《化学教育》2006,27(10):57-58
1课题引入教科书在介绍浓硫酸与铜反应时有这样的叙述:浓硫酸与铜在加热时能发生反应,放出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或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从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浓硫酸与铜反应生成的气体并不是氢气。实验证明,反应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硫[1]。这段话虽  相似文献   
62.
齐亮  谢晓峰  徐景明  周其凤 《化学进展》2006,18(12):1725-1734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的开发设计日渐成为燃料电池领域的研究热点。利用数学模型对内部传递现象进行数值模拟,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而且对结构设计和操作条件优化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本文基于两相流模型和CFD(computer fluid dynamics)技术的应用,综述了电池内部绝大多数的传递过程,特别是近些年开发的电池内部与水相关的传递过程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并以二者的相互联系加以组织。这些模型思想综合考虑了微观传递机理,描述了电池内复杂的传递现象并提供了相应的数值模拟方法和模型验证方法。这些方法能够加深人们对电池内部传质现象的理解,而其实用意义在于能够指导设计和优化电池结构、提高电池的体积和重量比能量密度和缩短开发周期和大幅度降低开发成本。  相似文献   
63.
二维变系数反应扩散方程的紧交替方向差分格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引言 在研究热传导过程、气体扩散现象和电磁场的传播等问题时,常常遇到抛物型偏微分方程。用有限差分方法研究这类问题的数值解法目前已经有了许多工作。对于二维、三维抛物方程的数值求解比较理想的方法是交替方向法。  相似文献   
64.
基于部分相干光的传输理论,研究了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的光谱奇异现象。发现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干涉场区中的某个点的光谱奇异现象,它会随着某些参量(如源光谱宽度Γ′,缝宽参量ε,相对空间相干度Δ0)的变化而改变,指出该现象可应用于信息的编码及自由空间的信息传输。  相似文献   
65.
行人流连续模型直观地反映人群疏散过程中的疏散特征,本文基于行人流连续模型。研究行人在典型疏散场景下的疏散特征.在COMSOL中建立行人流连续模型及其方程,通过编写MATLAB代码,实现了连续模型及其循环求解框架.利用快速扫描法求解Eikonal方程得到背景场值,在每一步迭代循环中将背景场值作为模型的初始变量导入,调用COMSOL计算模块求解模型的瞬态控制方程.通过两个标准算例,重现了典型的行人流自组织现象,验证了连续模型的合理性.结果表明,本文的疏散仿真分析模型和计算程序是可靠的,疏散仿真分析可以为实际工程中的人员疏散方案的制定以及平面设计与安全布置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6.
二氧化氮为红棕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有毒性的气体.易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的一种酸性氧化物.在实验室制取NO2时,能否用浓H2SO4来干燥NO2气体,一般化学参考资料都没有明确指出,大学教材[1]中的有关内容也是如此.但是目前在一些权威性著作[2]中出现"浓硫酸可以用来干燥NO2气体".在一些高中化学复习资料中,用浓硫酸来干燥NO2的练习和测试题频频出现.然而,这是一个十分明显的科学性错误.下面笔者就先用2个实验的客观现象来说明浓硫酸不能用于干燥二氧化氮气体.  相似文献   
67.
杨泽明 《化学教育》2007,28(3):56-56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发现有许多教师不太注重学生对化学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许多学生在描述过程中也存在语言不规范,条理不清或者根本就不知道从哪里说起。本文主要针对高中化学教学中常出现的一些误区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68.
为了对雪崩现象进行实验演示,利用示波器、信号放大器、扬声器和Tracker软件,搭建了声波诱导崩塌的实验装置.利用该装置测量并计算了在不同频率声波诱导下,5种石英砂堆的静止角、稳定角和崩塌角,获得了其崩塌峰值频率与颗粒粒径的关系.  相似文献   
69.
非还原脲变性蛋白溶菌酶稀释复性过程中集聚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六交  梁长利  杨晓燕  刘莉 《化学学报》2007,65(24):2891-2897
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阴极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高效凝胶排阻色谱法, 研究了非还原脲变性蛋白溶菌酶在稀释复性过程中的集聚现象. 实验发现, 在整个稀释复性过程中, 没有蛋白溶菌酶集聚体沉淀产生. 当最终复性液中蛋白溶菌酶浓度小于4.0 mg/mL时, 复性过程中不会形成蛋白溶菌酶分子集聚体; 当最终复性液中蛋白溶菌酶浓度介于4.0~8.0 mg/mL时, 复性过程中会形成由非共价相互作用所引起的蛋白溶菌酶二分子和三分子集聚体; 而当最终复性液中蛋白溶菌酶浓度大于8.0 mg/mL时, 复性过程中除了会形成二分子和三分子蛋白溶菌酶集聚体外, 还会形成四分子蛋白溶菌酶集聚体. 在此基础上, 结合文献, 对非还原脲变性蛋白溶菌酶的稀释复性过程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70.
土壤有机质对菲的吸附-解吸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自然土壤和过氧化氢分级土壤为实验模拟样品,测定了菲在这些样品上的吸附一解吸等温线,用线性和Freundlich模型拟合了这些等温线.^13C NMR谱表明,随着土壤有机质腐殖化程度的加深,有机质将含有较多的长链烷烃化合物,含氧、氮化合物有所减少,芳香环的数量变化不大.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与菲的吸附容量存在一定的线性相关关系.有机质腐殖质化程度较深的样品比原土壤具有更大的吸附容量,其吸附等温线表现出更为明显的非线性,而且具有更明显的解吸滞后现象.说明土壤中一些结构紧密和含极性官能团较少的有机质是引起菲的非线性吸附过程和解吸滞后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