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659篇 |
免费 | 2828篇 |
国内免费 | 7260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11721篇 |
晶体学 | 766篇 |
力学 | 648篇 |
综合类 | 213篇 |
数学 | 76篇 |
物理学 | 532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263篇 |
2023年 | 407篇 |
2022年 | 502篇 |
2021年 | 575篇 |
2020年 | 617篇 |
2019年 | 559篇 |
2018年 | 382篇 |
2017年 | 569篇 |
2016年 | 564篇 |
2015年 | 645篇 |
2014年 | 1224篇 |
2013年 | 1091篇 |
2012年 | 915篇 |
2011年 | 998篇 |
2010年 | 1007篇 |
2009年 | 987篇 |
2008年 | 996篇 |
2007年 | 859篇 |
2006年 | 1019篇 |
2005年 | 927篇 |
2004年 | 785篇 |
2003年 | 714篇 |
2002年 | 515篇 |
2001年 | 480篇 |
2000年 | 285篇 |
1999年 | 290篇 |
1998年 | 147篇 |
1997年 | 143篇 |
1996年 | 78篇 |
1995年 | 78篇 |
1994年 | 32篇 |
1993年 | 25篇 |
1992年 | 21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microRNAs(miRNAs)的灵敏检测对临床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偶联DNA聚合酶和核酸内切酶介导的恒温扩增反应实现靶标循环再生的策略,利用纳米金(AuNPs)与纳米银簇(AgNCs)间表面等离子增强能量转移效应,开发了一种miRNA定量检测方法.在AuNPs表面组装两种探针(Probe a和Probe b)制备响应元件Probe b-Probe a-AuNP,其中Probe a通过3′端巯基共价偶联到AuNPs表面,此外具有靶标miRNA互补序列、核酸内切酶酶切序列和Probe b互补序列,Probe b为荧光AgNCs合成模板.靶标miRNA存在时,启动酶级联恒温扩增反应,导致Probe b脱离AuNPs表面,抑制了Probe b为模板合成的AgNCs与AuNPs间表面等离子增强能量转移效应,使得反应体系荧光信号增强.本方法的检出限为2.5×10-11 mol/L,与miRNAs商业化检测试剂盒相比,避免了逆转录反应,而且操作简单,检测成本低,可应用于生物样本中miRNAs分析. 相似文献
102.
103.
半导体复合CdS/TiO2催化剂改性及冷冻-光催化组合方法应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多孔氧化钛,并耦合CdS,制备多孔耦合CdS/TiO2催化剂.煅烧温度为700℃,CdS掺杂比例为3%时,催化剂性能较优.以太阳光为光源,考查了溴氨酸初始浓度对其降解效果的影响,并采用冷冻-光催化组合方法对较高浓度的溴氨酸废水的处理进行了初步研究.浓度为500 mg/L的溴氨酸模拟废水(其中氯化钠质量浓度为500 mg/L)经冷冻后,当成冰率为70%时,体系中冰层的Na+含量、总有机碳(TOC)和吸光度分别由209.88 mg/L,208.90 mg/L和8.120降至19.06 mg/L,24.80 mg/L和0.638.使用多孔耦合催化剂对该冰层融水光降解,光照6 h,褪色率和TOC去除率分别达到100%和87.04%. 相似文献
104.
An casy preparation of controlled alumina nanoparticles by the solution precipitate method has been carried out using dendrimer as surfactant.The effects of the amount and size of surfactant on morphological control of powder have also been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05.
通过控制丝素蛋白自组装过程制备了溶液状态下的丝素纳米纤维(silk fibroin nanofibers,SFFs),与硫酸钙、万古霉素(vancomycin,VCM)复合,制备了VCM/CS/SFFs抗菌骨材料。通过SEM、XRD、紫外分光光度计、万能力学试验机、抑菌圈、MTT等手段分别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与结构、药物释放、力学、抑菌及细胞相容性等性能。结果显示,与水作为固化液相比,随着SFFs溶液(0.017 5~2.1 mg·mL-1)的加入,复合材料凝固时间可控,降解率逐渐降低,抗水性增强,韧性提高;同时随丝素纳米纤维含量的增加骨材料抗压强度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一周内药物释放速率降低;材料同时具有抑菌作用;MTT实验结果显示,加入丝素纳米纤维后与纯的硫酸钙相比MC3T3细胞增殖明显。 相似文献
106.
在波长为365 nm的紫外灯催化下, 纳米TiO2引发了Teasy plasmid DNA解旋损伤反应, 应用凝胶电泳检测DNA氧化损伤程度和β-CD的抑制作用, 同时用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技术和紫外分光光度计研究了抑制作用的机理. 在反应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β-CD, DNA解旋反应得到了抑制, 当两者质量比为4︰1时, 损伤抑制率高达97%. 通过紫外和红外检测分析, 在水溶液中, 纳米TiO2的Ti—O键和β-CD空腔内的—OH发生键合反应, 并且纳米TiO2表面的—OH消失, 从而阻止了·OH的生成, 抑制了氧化损伤反应. 纳米TiO2应用广泛, 但有研究表明其具有致癌性, 在分子水平上β-CD对DNA的保护作用为纳米TiO2的表面修饰以降低毒副作用提供新的思路, 同时也是一条利用高分子特性减小无机纳米材料生物毒性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7.
108.
报道了Ce3+和Ce4+两种金属离子桥联苝四羧酸在二氧化钛纳米晶电极上自组装膜的制备,并利用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光电子能谱等手段对自组装膜进行了表征.通过同步辐射光电子能谱确定了自组装膜的HOMO能级.基于自组装膜敏化二氧化钛纳米晶电极的薄层三明治型太阳能电池具有较好的光电转化性质.在480 nm,苝四羧酸敏化二氧化钛电极产生了26.9%的入射单色光子-电子转化效率(IPCE),而由Ce4+离子或Ce3+离子桥联所形成的自组装膜分别产生了55.8%和39.1%的IPCE.金属离子桥联苝四羧酸自组装膜相当于一种配合物,其HOMO能级比苝四羧酸自组装膜的高,这是形成铈离子桥联苝四羧酸后IPCE提高的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9.
负载型纳米二氧化钛对重金属离子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二氧化钛溶胶, 将其浸渍在硅胶上, 合成了负载型纳米二氧化钛材料, 以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 以ICP-AES为检测手段, 系统地研究了负载型纳米TiO2材料对重金属离子Cd2+, Cr3+, Cu2+和Mn2+的吸附性能. 结果表明, 在pH 8~9范围内, 所研究的重金属离子均可被定量富集, 吸附的金属离子可用0.5 mol/L的HNO3完全解脱. 负载型纳米二氧化钛对Cd2+, Cr3+, Cu2+和Mn2+的静态吸附容量分别为8.3, 13.1, 12.6和5.1 mg/g, 与未负载的纳米二氧化钛相近. 将其应用于环境标准样品中Cd2+, Cr3+, Cu2+和Mn2+的分离富集与测定,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0.
通过溶液聚合法制备了具有空心结构的聚氰基丙烯酸乙酯纳米纤维,纤维直径为50~100 nm.研究了3种溶液体系对形成聚氰基丙烯酸乙酯纳米纤维形貌与直径的影响,并探讨了其形成机理.通过调控溶液体系内外环境可得到不同形貌的聚合物纤维,且纤维表面表现出疏水性质.该方法适用于平整且具有粗糙结构的表面.所形成的聚氰基丙烯酸乙酯纳米纤维涂层可用于基底的疏水改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