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8篇
  免费   630篇
  国内免费   3616篇
化学   6260篇
晶体学   152篇
力学   44篇
综合类   119篇
数学   173篇
物理学   1266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206篇
  2022年   286篇
  2021年   234篇
  2020年   167篇
  2019年   182篇
  2018年   156篇
  2017年   169篇
  2016年   184篇
  2015年   220篇
  2014年   324篇
  2013年   357篇
  2012年   277篇
  2011年   295篇
  2010年   243篇
  2009年   305篇
  2008年   380篇
  2007年   299篇
  2006年   360篇
  2005年   297篇
  2004年   272篇
  2003年   297篇
  2002年   239篇
  2001年   257篇
  2000年   185篇
  1999年   205篇
  1998年   175篇
  1997年   178篇
  1996年   185篇
  1995年   169篇
  1994年   127篇
  1993年   141篇
  1992年   121篇
  1991年   114篇
  1990年   110篇
  1989年   105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941.
研究了3-羧基水杨醛缩甘氨酸Schiff碱三核铜(Ⅱ)配合物[Cu(Ⅱ)-CGSBT]为中性载体的PVC膜阴离子电极,该电极对硫氰酸根离子(SCN-)具有优良的电位响应特征并呈现出反Hofmeister序列行为,其选择性顺序为:SCN- > ClO-4> I- > Sal- > NO-3> NO-2>F- >SO2-4>Br-> SO2-3>Cl-.电极在pH 5.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体系中对SCN-在5.6×10-6~0.1 mol/L范围内呈现近能斯特响应,斜率为-56.3 mV/dec,检出限为2.0 μmol/L.采用交流阻抗技术和红外光谱研究了阴离子与载体的作用机理.将电极应用于废水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42.
用二氯甲烷-1 mol/L醋酸钠溶液混合提取饲料中的三甲氧苄胺嘧啶,经离心分层后,取下层提取液用氮气吹干,1%(体积分数)冰醋酸复溶后用正己烷洗涤除脂两次,用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检测波长为270 nm.结果表明,该方法平均回收率为80%~87%,相对标准偏差为3.0%~8.5%(n=4),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和预混合饲料中的检出限依次为1.2、2.0和0.9 μg/g;定量下限依次为2.3、4.3和2.3μg/g.  相似文献   
943.
氯化硝基四氮唑蓝显色检测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超氧化钾(KO2)溶解于二甲基亚砜(DMSO)和十八冠醚混合溶剂中可以制备稳定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溶液,在该溶液体系中O2-·与氯化硝基四氮唑蓝(nitroblue tetrazolium,NBT)可以定量反应生成蓝色的单甲腊(monoformazan),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检测.研究证实:单甲臢在DMSO溶液中的最大吸收波长为680 nm;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测定结果有一定的影响.NBT与O2-·反应5 min较为适宜;由于低温条件下O2-·较为稳定,故测定温度维持在20℃左右.反应后体系吸光度与O2-·量之间的线性方程为:A680=(-0.071±0.015) (2.607±0.037)X,r=0.999 8,其中x为O2-·的量,标准偏差为1.4%.抗坏血酸对O2-·清除效果的验证实验表明,该方法可应用于实验室抗氧化剂的筛选与研究.  相似文献   
944.
超临界CO2中醇类的分子氧氧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催化剂体系为主线,介绍了超临界二氧化碳中以分子氧代替化学计量氧化荆的醇类清洁氧化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所研究的催化剂体系的催化性能,主要有钯、铂、钌、金等金属催化剂以及杂多酸催化剂体系;介绍了超临界二氧化碳体系中相行为的影响.指出超临界二氧化碳中醇类清洁氧化技术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其中高效催化剂体系的开发是超临界二氧化碳中醇类清洁氧化技术能否工业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945.
N-乙酰-L-半胱氨酸在咖啡酸修饰碳糊电极上的电催化氧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N-乙酰-L-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NAC)在咖啡酸(CFA)修饰碳糊电极(CFA/CPE)上的电催化行为。结果表明,NAC在裸碳糊电极(CPE)上的直接电化学氧化过程十分迟缓,而CFA/CPE对NAC的电化学氧化具有良好的催化作用。用循环伏安法(CV)、计时电流法(CA)测定了NAC在CFA/CPE上的电极过程动力学参数。电荷传递系数α=0.79,电催化氧化反应速率常数k=(4.40±0.10)×10^3(mol.L^-1)^-1.s^-1。用微分脉冲伏安法(DPV)测得催化氧化峰电流与NAC浓度在1.0×10^-6~7.5×10^-4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Ipa(μA)=4.075c(mmol.L^-1)+2.671,r=0.9988,检出限为1.7×10^-7mol.L^-1。用该方法对市售药品富露施中的NAC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46.
甘油的催化选择氧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明燕  周春晖  俞卫华  范永仙 《化学进展》2008,20(10):1474-1486
综述了近年来生物柴油主要副产物甘油的催化选择氧化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甘油的化学催化选择氧化的反应网络;介绍了催化甘油选择氧化反应主要的催化剂如负载型金属催化剂、多孔催化剂以及有机酰基-TEMPO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及其催化机理;评述了甘油催化氧化过程中各反应条件等对产物选择性和反应物转化率的影响;概括了甘油的电催化氧化、甘油催化氧化聚合生成新型聚合物-聚丙酮二酸盐(Polyketomalonate)等新催化反应及其机理,总结了甘油生物催化氧化的产物二羟基丙酮(DHA)的新进展。最后提出了甘油的催化氧化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展望了甘油催化氧化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47.
活性自由基聚合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一种有效的高分子设计手段.代表性的活性自由基聚合技术包括氮氧调控自由基聚合(NMP),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和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或通过黄原酸酯交换法设计大分子(MADIX).这些技术已成功应用到多数共轭单体上,但对非共轭单体的聚合控制还不太成功.本文总结了几类适合非共轭单体的活性自由基(共)聚合方法,主要有RAFT/MADIX体系,某些ATRP体系,碘退化转移体系及近年新出现的有机碲调控自由基聚合(TERP)和有机锑调控自由基聚合(SBRP)体系,其中,TERP和SBRP的独特性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48.
An efficient environment-friendly synthesis of N-phenylpiperidine was developed from aniline and 1,5-pentanediol over γ-Al2O3 catalyst under atmospheric pressure. The conversion of 1,5-pentanediol reached 97% and the selectivity for N-phenylpiperidine attained 94%. The structure of the catalyst was characterized by NH3-TPD and BET. The influences of calcination temperature of the catalyst and reaction temperature on activity and selectivity of the catalyst were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949.
950.
于波  张平  张磊  陈靖  徐景明 《中国科学B辑》2008,38(6):550-556
热化学循环分解水制氢是近年来国际上核能制氢计划的研究热点课题,除美国通用原子能公司(GA)发明的碘硫(IS)循环和东京大学发明的UT-3循环外,作为最简单的热化学循环制氢体系,氧化物体系热化学分解水制氢近年来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具有尖晶石结构的铁酸盐,经高温煅烧使其形成了初始分解温度仅为839Y3的高活性氧缺位铁酸铜(CuFe2O4-δ),设计并开发了两步骤热化学循环制氢反应试验装置.利用XRD,DTA—TG,AAS和GC等分析方法和实验技术,对制备出的氧缺位铁酸铜样品的结构、性质、化学组成及氧缺位程度占值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对CuFe2O4-δ分解水制氢过程和循环性能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