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24篇 |
免费 | 1165篇 |
国内免费 | 1033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1279篇 |
晶体学 | 701篇 |
力学 | 171篇 |
综合类 | 127篇 |
数学 | 162篇 |
物理学 | 178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0篇 |
2023年 | 97篇 |
2022年 | 81篇 |
2021年 | 109篇 |
2020年 | 100篇 |
2019年 | 82篇 |
2018年 | 79篇 |
2017年 | 86篇 |
2016年 | 109篇 |
2015年 | 135篇 |
2014年 | 242篇 |
2013年 | 196篇 |
2012年 | 200篇 |
2011年 | 211篇 |
2010年 | 220篇 |
2009年 | 217篇 |
2008年 | 226篇 |
2007年 | 203篇 |
2006年 | 206篇 |
2005年 | 188篇 |
2004年 | 150篇 |
2003年 | 174篇 |
2002年 | 133篇 |
2001年 | 127篇 |
2000年 | 94篇 |
1999年 | 72篇 |
1998年 | 85篇 |
1997年 | 64篇 |
1996年 | 64篇 |
1995年 | 44篇 |
1994年 | 41篇 |
1993年 | 32篇 |
1992年 | 30篇 |
1991年 | 31篇 |
1990年 | 29篇 |
1989年 | 31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59年 | 2篇 |
195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72.
通过动态光谱跟踪溶液中金纳米棒的尺度和长径比(AR)的变化,成功地获取粒子的生长过程的动态数据. 该过程分为两步:种子快速形成棒状粒子;棒状粒子在一定AR下的生长. 通过分析体系中的一价金、金粒子和抗坏血酸之间的电荷转移过程,建立了金纳米棒生长过程的电荷转移模型,并很好地解释了动态光谱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73.
74.
75.
76.
设计了一套具有一定实用意义和科学价值的薄膜生长荧光显微图像实时采集与分析系统,可以实现透明衬底上有机荧光分子薄膜生长的实时原位监测。进一步阐明了系统的硬件构筑思路和软件设计架构,并依据薄膜的形貌特征,给出8个主要生长信息参数及其求取算法,并利用自行搭建的实验系统,针对联六苯(p-6P)分子在云母衬底上的纳米纤维生长过程,得出了其准一维的线性生长规律。该系统作为重要的薄膜生长成像监测技术,有望在薄膜与衬底表面相互作用和衬底微区结构特性研究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7.
以SiH4与H2作为前驱气体,采用射频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制备了纳米晶硅薄膜.利用Raman散射和红外吸收光谱等技术,对不同氢稀释比条件下薄膜的微观结构和键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氢稀释比增加,薄膜的晶化率明显提高,而氢稀释比过高时,薄膜晶化率呈现减少趋势.红外吸收光谱分析表明,纳米晶硅薄膜中氢的键合模式与薄膜的晶化特性密切相关.随着氢稀释比增加,薄膜中整体氢含量和SiH2键合密度明显减少,而在高氢稀释比条件下,氢稀释比增加导致薄膜中SiH2键合密度和整体氢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78.
通过直流磁控反应溅射装置,在蓝宝石(0001)衬底和氮化的蓝宝石(0001)衬底上成功制备了氮化铝(AIN)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仪、原子力学显微镜和双光束扫描分光计,研究了蓝宝石氮化对AIN薄膜结构、应力、晶粒尺寸、形貌和光学性质的影响。X射线衍射研究表明:制备的AIN薄膜具有较强的(0002)择优取向,蓝宝石衬底的氮化不仅能够改善AIN结晶质量,而且还可以减少薄膜的残余应力。但是,原子力学显微镜结果表明:在蓝宝石衬底上制备的AIN薄膜的晶粒大小分布比在氮化的蓝宝石衬底上制备的AIN薄膜的晶粒大小分布更加均匀。我们认为,蓝宝石衬底在氮化的过程中形成的AIN具有过多的位错和缺陷,正是这些位错和缺陷造成了在氮化的蓝宝石衬底上制备的AIN薄膜的晶粒大小分布的不均匀性。吸收光谱显示:蓝宝石衬底的氮化并没有对AIN薄膜的光学性质产生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79.
80.
表面物理与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常生活中人们无时无刻不在与表面打交道,人类对物质的认识也总是从表面开始才能够逐渐深入的。我们生活在地球表面,在板块运动以及空气和水的侵蚀作用下,地表形成复杂的山川河流,由此我们欣赏到迷人的自然风光。在较小的尺度下,各种植物的枝叶、果实在表面应力作用下呈现不同的形状,为我们识别、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提供了特征依据。人们甚至通过对材料表面进行修饰,从而实现对其功能的设计和调控,比如在钢铁表面电镀惰性金属,可以大大提高钢铁结构的抗腐蚀能力和美观性;而通过对镜头表面镀膜厚度的控制,能够实现滤光或增透的目的。在肉眼不能直接观察的微观尺度上,表面上发生的众多物理、化学现象和过程,也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比如金属纳米颗粒对一些重要化学反应的催化作用,半导体界面对电子传输的调制作用等。正是表面科学帮助人们理解这些行为产生的微观机理,并帮助人们探索控制、优化材料相应功能的方法,从而推动人类文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