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4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77篇
化学   123篇
晶体学   27篇
力学   91篇
综合类   21篇
数学   73篇
物理学   37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小流量旋涡泵的理论设计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立了以效率和工作范围为主线的小流量旋涡泵的理论设计方法,并对XWB-3/130和XWB-1/110两台旋涡泵进行了试验研究.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较大的流道面积F可以拓宽泵的工作范围,较大的径向间隙△p和轴向单边间隙δα会降低泵的扬程和效率。  相似文献   
42.
从流量问题入手,利用两种方法给出常量场流量问题模型的求解.重点阐述了三个问题,即为什么要区分有向曲面的侧,什么是有向投影,如何理解两类曲面积分的关系.以这一个模型为基础,三个问题为突破,形象地分析了第二型曲面积分概念中的难点与困惑.  相似文献   
43.
44.
单裂隙流-固耦合渗流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较大尺寸的单裂隙岩体试块进行不同侧面加载的渗流试验,在实验室里开展了单裂隙流 固耦合渗流研究,模拟核废料贮藏库的围岩自由面的最危险部位的渗流量 应力耦合状态。分析了裂隙岩体渗流与应力的耦合机理,获得了几种典型情况下的试验数据,并拟合出不同应力条件下单裂隙岩体渗流量与应力间数学经验公式。从而说明并非任一方向的应力增加都能使渗流量减小,而是裂隙岩体的渗流量随着双向压应力的增加而减少,随着平行于裂隙面方向的单向压应力的增加而增加。缝隙开度虽然随着法向应力的增加而逐渐减小,但最终不可能完全闭合,所以,此时流量不可能为零。同时,在试验过程中还通过闭环控制来实现被加载面的均匀受力,这为大尺寸岩体试验提供了一种很好的加载方法。  相似文献   
45.
以磁控直流等离子体炬为研究对象,根据磁流体动力学模型,利用二次开发的FLUENT软件对炬内多耦合场进行仿真,模拟和分析入口气流量对等离子体炬传热与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入口气流量越大,炬出口等离子体的温度越低,轴向速度越大,径向速度和旋转速度越小。  相似文献   
46.
47.
当前的因特网已经演变成为巨大的、复杂的系统,它由各种各样的终端用户、传输线路以及众多的路由器连接而成,承载运营着各种各样的应用,需要多种流量管理的方法才能保证它的健康运行.在网络效用最大化的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多路径网络联合拥塞控制和流量工程的跨层优化模型,基于拉格朗日对偶分解得到了分布式的求解方法,仿真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收敛性,说明了算法可以有效优化网络的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48.
黄龙洙 《大学物理》1990,(1):42-42,F003
泊肃叶公式仅适用于水平圆管内层流,本文根据稳定流动和内摩擦力的概念推导管轴的取向为任意方向时粘滞流体在均匀圆管内层流的流量公式,从而,得到水平管、垂直管等不同情况下的流量公式.  相似文献   
49.
HIRFL新B1聚束器冷却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利用 MAFIA程序计算得到的新 B1聚束器腔体表面电流分布的基础上 ,提出了新 B1聚束器的冷却方案 ,并计算了水流及水管表面的电流分布 ,得到了冷却所需要的流量。最后估计了由于工作温度的升高所引起的并联阻抗的减小及频率的漂移。  相似文献   
50.
三相快速流化床中固体颗粒循环流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快速循环流化床而使粒子、液体处于循环状态操作,粒子不会外溢堆积,可使床层在相对稳定状态下进行工作,从而克服普通三相流化床返混大,转化率低的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