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7篇
  免费   233篇
  国内免费   231篇
化学   291篇
晶体学   39篇
力学   358篇
综合类   21篇
数学   68篇
物理学   50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 毫秒
981.
以Ti (C4H9O)4 和 C2H2O4·2H2O 为原料在室温下利用机械力化学反应法制备前驱体,利用热重-微商热重法(TG-DTG)决定前驱体的分解温度,通过在特定温度下对前驱体进行热分解得到TiO2.利用XRD,SEM,ZETA 电位粒度分析仪以及紫外光谱仪对所得样品物相,形貌,粒度和光学性能进行分析和表征.结果显示所得粉体微观形貌为球形,其直径(> 95%)小于60nm,粒径较小的粉体对紫外线UVA波段的吸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82.
采用溶胶-凝胶法和乙醇超临界干燥工艺制备ZrOX/SiO2复合气凝胶,再经1200℃高温热处理得到自生纳米纤维增强SiO2复合气凝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热重和氮气吸附等手段对气凝胶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分析,并且测试了样品的压缩强度及真密度。实验结果表明:自生纳米纤维增强SiO2复合气凝胶具有均匀的多孔网络结构,锆氧纳米纤维是以化学键连接复合的方式无序穿插在气凝胶中,对复合气凝胶的机械强度和隔热性能有明显的改善。经1200℃热处理后的ZrOX/SiO2复合气凝胶比表面积为827.22m2·g-1,压缩强度为9.68MPa,真密度为0.23g·cm-3。  相似文献   
983.
采用机械研磨燃烧法在不同研磨时间下制备了系列Cu/ZnO/Al2O3催化剂,并评价了其在一氧化碳加氢制备甲醇反应中的活性。催化剂前驱体的焙烧过程通过热重-差热分析仪(TG-DSC)监测。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N2吸附、程序升温还原(TPR)和N2O氧化后氢气滴定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的结构性质与研磨时间密切相关,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铜原子的分散度随研磨时间延长先增大后减小,研磨2 h制得的催化剂显示了最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984.
为指导四环空间稳定平台控制系统的设计,首先应用Euler动力学方程推导了以各框架电动机驱动轴绝对角加速度为变量的动力学方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内框、中框、外框轴综合转动惯量随p、r角变化的规律。由各框架轴实测频率特性分析了对象的谐振、阻尼等特性,并结合转动惯量的变化,总结了保证控制系统稳定性可采取的方法;从机械结构设计角度研究了消除综合转动惯量变化的措施。结果表明:采用当前的框架配置方案,外框轴综合转动惯量的相对变化量较大,应采取相应措施保证系统的动态性能及稳定性;音叉式外框架的低刚度导致外框轴在低频段存在谐振峰,应通过设置滤波器及状态反馈等方式抑制其影响;合理分配各框架对应轴向的转动惯量可使各电动机驱动轴成为固定惯量系统,且减小甚至消除了耦合力矩。  相似文献   
985.
针对中低精度微机械陀螺静态零位输出随温度漂移严重的问题,将应用于分类的近似支持向量机(PSVM)扩展到回归分析中,提出了使用近似支持向量回归机(PSVR)进行建模和预测的方法.该方法的原始优化问题基于等式约束,可采用直接法求取最优解,利用核函数可以方便地实现线性算法的非线性化,并具有良好的泛化能力.分段和连续温度测试结果表明,与常用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机(LSSVR)相比,PSVR算法简单,训练速度快,尤其在大规模数据集处理上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986.
机械密封三维稳态模型及密封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针对接触式机械密封,建立了包括轴向模式和角向模式的三维稳态力学模型,考虑密封环端面接触及液膜空化,提出了数值求解方法,计算了在稳定工况下的泄漏率、液膜厚度、液膜压力和接触压力的分布形式,分析了动环初始安装误差,端面锥度等因素对接触式机械密封端面三维位置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安装误差、端面锥度对接触式机械密封的性能影响较大.所建数学模型和相关计算方法对接触式机械密封的优化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87.
用XPS研究不同方法制备的CuZnAl一步法二甲醚合成催化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不同方法制备的CuZnAl二甲醚合成催化剂进行了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传统方法制备的催化剂表面存在Cu2+, 还原后以Cu+和Cu0共同构成催化反应的活性中心,而完全液相法制备的浆状催化剂表面Cu物种以Cu+形式存在,还原后其表面活性中心主要是Cu0. 在液相还原过程中,完全液相法制备的催化剂表面Cu和Zn组分的分散性同时得到改善,使其在浆态床中的稳定性优于传统方法制备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988.
空间机械润滑研究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根据研究工作积累并结合文献资料调研,对空间机械润滑研究的发展现状作了综合、归纳、分析与评述.首先,简要阐明了空间机械所经历的地面水蒸汽和氧,发射过程中的强烈振动和冲击过载,太空高真空和原子氧及强辐射等对空间机械摩擦学系统的影响.接着,根据空间技术发展的需要,提出并讨论了急等解决的空间机械摩擦副降低摩擦和提高稳定性,间歇操作状态下的润滑和防止冷焊,以及极端环境中的润滑和延长使用寿命等问题;比较系统地阐述了现有空间润滑材料的特性和存在的问题及其研究动态,指出这类材料总的发展趋势是多元复合或合金化和多层膜.针对空间机械润滑研究的现状,明确强调摩擦学材料表面及次表面层的优化处理,提高复合材料中各组元间的界面结合强度,改进摩擦学设计和模拟试验等,都应当列为空间机械摩擦学系统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989.
单晶硅表面全氟聚醚润滑膜的制备及摩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利用浸涂技术在单晶硅基片上成功地制备出极性全氟聚醚润滑膜,在DF-PM型动-静摩控系数精密测定装置上考察了润滑膜的摩擦特性,并采用接触角测定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润滑膜的表面性质和化学状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与基片相比,经烘烤处理后的全氟聚醚润滑膜同钢对摩擦系数显著降低,经60次摩擦后,摩擦系统迅速增大到0.22左右,此时润滑膜被磨穿;此后摩擦系数缓慢增加,当摩擦次数达到200次左右时,摩擦系数稳定于0.42附近,低于单晶硅片相应的摩擦系数,这可能是由于基片表面的全氟聚醚在滑动过程中向钢球表面发生转移所致。  相似文献   
990.
采用微机械剥离法制备了基于不同厚度的高质量WSe2纳米片的场效应晶体管(WSe2-FETs), 研究了其性能的影响因素. 通过调控WSe2纳米片及介电层的厚度、 测试温度及退火处理等, 结合理论模拟分析, 获得了WSe2-FETs的最佳电学性能. 最终, 基于7层WSe2纳米片的场效应晶体管表现出最优异的电学性能, 室温下载流子迁移率可达93.17 cm2·V?1·s?1; 在78 K低温下, 载流子迁移率高达482.78 cm2·V?1·s?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