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8篇
  免费   793篇
  国内免费   1171篇
化学   1695篇
晶体学   86篇
力学   48篇
综合类   28篇
数学   71篇
物理学   1444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191篇
  2013年   241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157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149篇
  2008年   177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149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61.
采用均苯三甲酸配体、 硝酸锌与硝酸钴反应, 一步合成了钴掺杂的锌配位聚合物Zn1-xCox(BTC)·(OH)(H2O)3(NMP)(DMF)(H2O)1.5(H3BTC为1,3,5-均苯三酸, NMP为1-甲基-2-吡咯烷酮, DMF为N,N'-二甲基甲酰胺, x=0~0.8). 该化合物结构经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 属于立方晶系, 空间群P213, 晶胞参数a=1.43863(20) nm. 利用元素分析、 能量散色光谱(EDS)、 UV-Vis光谱、 X射线粉末衍射(XRD)、 热重分析(TGA)、 氮气吸附和磁性分析等表征手段对样品的物理性质进行了表征. 氮气吸附实验结果表明, 该配位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微孔吸附特性, Langmiur比面积为832 m 2/g, 孔径为0.84 nm; 元素分析结果表明, 钴/锌摩尔比为1∶1时, 在37~300 K温度范围内其磁性表现为反铁磁性, 并满足Curie-Weiss定律.  相似文献   
62.
磁性蛋白印迹复合微球因其特异性识别、高效分离目标蛋白的优点在蛋白分离和检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由于蛋白分子自身的结构性质,磁性蛋白印迹材料在制备及进一步提升性能方面还面临着诸多的挑战。本文综述了磁性蛋白印迹复合微球的制备方法及提高其印迹效率的设计策略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磁性蛋白印迹复合微球在蛋白分离、免疫分析、生物传感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63.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在广义梯度近似下研究了GenEu(n=1-13)团簇的生长模式和磁性.结果表明:对于GenEu(n=1-13)团簇的基态结构而言,没有Eu原子陷入笼中.这和SinEu以及其它过渡金属掺杂半导体团簇的生长模式不同.除GeEu团簇外,GenEu(n=2-13)团簇的磁矩均为7μB.团簇的总磁矩与Eu原子的4f轨道磁矩基本相等.Ge、Eu原子间的电荷转移以及Eu原子的5d、6p和6s间的轨道杂化可以增强Eu原子的局域磁矩,却不能增强团簇总磁矩.  相似文献   
64.
分别以(8R,10R)-(-)-[4,5]-pineno-2,2′-bipyridine或(8S,10S)-(+)-[4,5]-pineno-2,2′-bipyridine(LRR和LSS)为手性配体合成双核铜络合物[Cu2(μ-ox)(LRR)2(H2O)2(ClO4)2](1)、[Cu2(μ-ox)(LRR)2(CH3COCH3)2(ClO4)2](1a)、[Cu2(μ-ox)(LSS)2(H2O)2(ClO4)2](2)和[Cu2(μ-ox)-(LRR)(LSS)(CH3COCH3)2(ClO4)2](3)(ox2-=草酸根),并探讨了其反应机理.由元素分析、电导率、紫外可见谱(UV-vis)、圆二色(CD)谱和晶体结构分析推测:该系列络合物具有草酸根桥联的双核结构,两个铜(II)离子与草酸根几乎成共平面;1a和3的晶体结构分析表明,每个Cu(II)的配位构型为拉长畸变八面体,双核分子中轴向的两个溶剂分子和两个高氯酸根互为反式配位.对映体络合物1和2的溶液CD光谱大致呈镜像对称,在可见区的极弱CD吸收峰可能源于LRR和LSS蒎烯基上的手性中心对Cu(II)d-d生色团的手性微扰产生的邻位效应.采用最小二乘法和Bleaney-Bowers方程对络合物1的变温磁化率测试数据进行拟合,求得交换积分J=-338.41(4)cm-1,表明铜(II)离子间有较强的反铁磁自旋交换作用.  相似文献   
65.
磁性碳基磺酸化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水解纤维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纤维素和硝酸铁为原料,发烟硫酸为磺酸化试剂,采用热解法合成了磁性碳基磺酸化固体酸催化剂(Fe/C-SO3H).利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仪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评价了催化剂在纤维素水解反应中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Fe是以γ-Fe2O3的形式存在于碳本体中,催化剂呈现超顺磁性.对于纤维素的水解反应,在优化条件下,纤维素的转化率可达40.6%.此外,催化剂可稳定分散于反应体系中,并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可快速与反应体系分离.但催化剂重复使用时催化活性有所下降,其失活原因经初步认定是由于表面部分磺酸基团在反应过程中脱落.  相似文献   
66.
磁性纳米材料的化学合成、功能化及其生物医学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仰龙 《大学化学》2010,25(2):1-11
从纳米材料的生长动力学模型出发,讨论磁性纳米材料的控制合成原理。总结磁性纳米材料的化学设计与合成、表面功能化及其在核磁共振成像和多模式影像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67.
本文报道了一个新的有机双膦酸铜化合物Cu3{(C5NH11)C(OH)(PO3)2}2(H2O)4·4H2O(1)的合成及结构。该化合物呈梯子型双链结构,由Cu(1)O5四方锥体和Cu(2)O6八面体通过{PO3C}四面体以共顶点方式连接而成。相邻的双链以几乎相互垂直的方式堆积,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了具有孔道的三维超分子网络结构,晶格水分子填充其中。磁性研究表明在铜离子间存在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8.
磁性壳聚糖去除水中腐殖酸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高温水热法合成了磁性壳聚糖,并研究了其对水中腐殖酸(HA)的吸附、脱附行为。表征结果表明,磁性壳聚糖粒径大小为200~300nm,氨基含量1.29mmol·g-1,BET比表面积36.00m2·g-1,饱和磁化强度为38.78emu·g-1,易于磁性分离。HA在磁性壳聚糖上的吸附等温线可用Freundlich方程模拟,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HA的吸附量随溶液pH值的升高而降低,随不同阳离子浓度增加而增加,不同类型的阳离子对HA吸附效果影响的大小顺序为:Ca2+Mg2+Na+K+。经5个脱附再生循环,磁性壳聚糖仍能保持79.8%的吸附量,表明该吸附剂再生性好,可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69.
胡宗超  卫海燕  王凡  赵琦华  陈志达 《化学学报》2004,62(20):1973-1980,F005
用密度泛函理论结合对称性破损方法(DFF-BS)研究了混合桥联三核镍配合物的磁交换耦合作用.这类化合物是由三唑和异硫氰酸根桥联形成的混合桥配合物.计算表明,在标题化合物中,三唑桥传递反铁磁耦合作用,而异硫氰酸根桥传递铁磁耦合作用;并且,随着异硫氰酸根取代三唑桥的数目增加,配合物的铁磁作用增强,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了混合桥磁耦合作用的加合性.Mulliken自旋布居分析表明,无论是三唑桥还是异硫氰酸根桥,它们的磁交换作用机理都是磁中心的自旋离域.分子磁轨道分析显示,对于三唑桥,在局域磁轨道之间存在着强的轨道作用,导致了反铁磁耦合;对于异硫氰酸根桥,局域磁轨道之间弱的相互作用,表现了铁磁耦合作用.对标题化合物的研究说明了DFF-BS方法可用于三核体系磁交换作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70.
磁性纳米TiO2/Fe3O4光催化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陈金媛  彭图治 《化学学报》2004,62(20):2093-2097,F010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磁性Fe3O4表面包覆TiO2,制备了一种新型纳米TiO2/Fe3O4光催化复合材料.XRD,TEM对材料形态结构及包覆情况的分析,显示TiO2包覆在Fe3O4表面,形成平均尺寸为35~50nm的复合结构;UV-vis吸收曲线表明,复合材料对光的吸收出现红移,吸收强度增大;对染料废水光催化降解的模拟研究表明,该复合材料对活性艳红染料的脱色率达100%,是一种便于回收、可重复使用的高效光催化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