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154篇
化学   205篇
晶体学   66篇
力学   23篇
综合类   6篇
数学   11篇
物理学   1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1.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d a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nucleation effect of pre-existing crystals on crystallization of the second block in double crystalline block copolymers, which is usually covered by the suppression effect. The nucleation mechanism of poly(ethylene oxide) (PEO) block from the pre-crystallized polyethylene (PE) block in poly(ethylene-cobutene)-b-poly(ethylene glycol) (EmEOn) diblock copolymers was investigated under variable crystallization environments. The crystallization environment for the PEO block was altered by cooling at different cooling rates or successive selfnucleation (SSN) to the PE block. It was found that the presence of nucleation effect is strongly dependent on composition of the block copolymers. The crystallization temperature (Tc) of PEO block in E174EO90 increases as cooling rate applied to the PE block decreases, indicating that PE block can nucleate the crystallization of PEO block and more perfect PE crystals have stronger nucleation effect. In E182EO41 crystallization of the PEO block is confined, shown by the disappearance of selfnucleation domain, and the PE block has no nucleation effect on the crystallization of PEO block. Double crystallization peaks are observed for the PEO block in E182EO41 and the intensity of the crystallization peak at higher temperature increases as the PE crystals become more perfect. After exclusion of homogeneous nucleation mechanism, the higher temperature crystallization peak of the PEO block in E182EO41 is tentatively ascribed to surface nucleation.  相似文献   
92.
丙烯酸接枝乙丙共聚物的结构李丽霞,尹志辉,綦玉臣,殷敬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高分子物理开放实验室长春130022)关键词EPM,EPM-g-PAA,异相成核剂,结晶温度聚烯烃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塑料之一,但由于它的非极性限制了它与金属和其它...  相似文献   
93.
以Master-2000型激光粒度仪测定的粒度分布为基础,考察了种分过程中2μm和20-30μm粒径粒子总质量(Wt)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分析了铝酸钠溶液种分过程的二次成核与苛性比(n x)、初始晶种量以及温度的关系,发现成核过程主要在种分前期进行,后期细颗粒因长大和附聚会减少,随温度升高,75℃下溶液几乎没有明显成核;20-30μm的粒子变化在α K较低的情况下(1.3),远大于相同初始晶种量的高α x铝酸钠溶液,表明可能其主要由附聚得到.  相似文献   
94.
研究预置粒子对于均匀胶体粒子形成的影响,对深入了解均匀粒子的形成机理以及开拓覆盖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所谓预置粒子就是在经升温陈化能够生成均匀胶体粒子的溶液中,于陈化前加入的具有一定形态(组成、形状和大小),一定浓度的胶体粒子,新形成的沉淀物因预置粒子的表面性质、形态和浓度的不同而变化.据文献报导,新沉淀的形成过程有:①新粒子的形成与预置粒子的存在无关,新沉淀物独立成核并成长为独立的稳定  相似文献   
95.
96.
97.
温度对Si上MOCVD-ZnO成核与薄膜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MOCVD)方法在Si衬底上进行了ZnO的成核与薄膜生长研究。ZnO薄膜的形貌和结晶特性由成核和后期生长过程共同决定,初期成核温度决定了其尺寸和密度,进而影响后期ZnO主层的生长行为,但由于高温对后期ZnO纳米柱横向生长的抑制,纳米柱的尺寸并没有因为成核尺寸的增大而变大,因此在560℃得到了晶柱尺寸最大、密度最小的ZnO薄膜。最后通过改变成核温度,优化了ZnO外延膜的结晶质量。  相似文献   
98.
孙静  胡建设  钞春英  郭志兴  祁阳 《化学学报》2010,68(10):1003-1009
采用广角X射线衍射(WAXD)与偏光显微镜(POM)等手段研究了硅氧烷液晶共聚物(LCP-O2)作为新型成核剂对聚丙烯(PP)共混样品结晶结构与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LCP-O2在PP共混体系中起到异相成核的作用,使PP的晶核数目增多,球晶细化,并提高了结晶速度,同时也诱导出了β晶的形成.LCP-O2的成核效果主要依赖于其在PP中的相对含量、液晶的分子结构与结晶的热处理过程,且随着结晶温度或成核剂含量的增加,对应PP试样的β晶含量(Kβ)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LCP-O2质量分数为1.0%,在130℃等温结晶1h,对应PP试样的Kβ最大,为58%.此外,属于单斜晶的α球晶呈现黑白颜色,晶束呈放射状生长,边界清晰;而属于三方晶的β球晶亮度要高于α球晶,其颜色艳丽多彩,束状晶片聚集体呈支化生长,内部排列比α晶疏散,边界相对模糊,且β晶与α晶的形态分别在157和171℃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99.
采用接枝聚合的方法,合成了一种新型聚硅氧烷类向列相液晶共聚物(LCP-H4),然后将LCP-H4与PP在一定工艺条件下密炼共混,得到了一系列的共混样品,采用WAXD、POM与DSC等研究了LCP-H4作为成核剂对PP样品结晶结构、形态与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具有独特"液晶"性能的LCP-H4为PP结晶提供了更多的带自由能的晶核与较多的活性点,起到了异相成核的作用,既提高了PP的结晶速度、结晶温度和结晶度,又减小了球晶的尺寸,同时也改变了PP的结晶结构、形态及热力学与动力学,诱导出了β晶.此外,随着增加LCP-H4的含量及结晶温度,对应PP试样的β晶含量(Kβ)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LCP-H4含量为0.9%,在128℃等温结晶1h,对应成核PP的Kβ最大,为54%.  相似文献   
100.
以自制阿司匹林为药物模型,壳聚糖(CS)为载体源,采用微乳液成核-离子交联法制备了阿司匹林/壳聚糖纳米缓释微球.分别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动态激光光散射(DLLS)、X射线粉末衍射(XRD)等表征了纳米微粒的化学组成、外观形貌、平均粒径和粒径分布、微球中壳聚糖的晶体结构以及阿司匹林的分布形态.结果表明,利用微乳液成核-离子交联法制备的阿司匹林/壳聚糖微球平均粒径约为88nm且粒径分布均匀,成核后壳聚糖结晶形态基本未变,阿司匹林以分子形态分布于微粒中,分子间未形成堆砌,为无定形态.采用UV-Vis分光光度计考察了微球的药物包封率、载药量,并对微球在生理盐水和葡萄糖溶液中的释药行为进行跟踪.结果表明,微球的载药量可达55%,药物包封率可达42%,实验条件下具有较好的药物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