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3篇
  免费   1654篇
  国内免费   1212篇
化学   2998篇
晶体学   234篇
力学   95篇
综合类   79篇
数学   35篇
物理学   3458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132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139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148篇
  2016年   187篇
  2015年   180篇
  2014年   341篇
  2013年   299篇
  2012年   393篇
  2011年   387篇
  2010年   350篇
  2009年   358篇
  2008年   479篇
  2007年   350篇
  2006年   338篇
  2005年   335篇
  2004年   311篇
  2003年   262篇
  2002年   232篇
  2001年   174篇
  2000年   142篇
  1999年   142篇
  1998年   110篇
  1997年   110篇
  1996年   107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51.
高功率微波弯曲圆波导设计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了可分别传输TM01模和TE01模的两种弯曲圆波导的设计方法和计算结果。研究表明:所设计的TM01模弯曲波导和TE01模弯曲波导在中心频率上传输效率均超过99.5%,传输效率大于95%的带宽分别达到20.0%和14.4%;该两个弯曲波导也分别适用于传输TE11模和TM11模;水平极化TE11模与TM01模、垂直极化TM11模与TE01模在弯曲圆波导中传输时具有相似的传输效率和频带特性;而垂直极化TE11模、水平极化TM11模由于不易和其它模式耦合,在弯曲波导中传输时具有较高的传输效率。  相似文献   
952.
低反轰多腔热阴极微波电子枪物理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开展基于自由电子激光的紧凑型太赫兹源技术研究,获得高品质(强流、低能散、低发射度)电子束,提出了一个低反轰双路微波馈入多腔热阴极微波电子枪的设计方案。用两路独立微波馈入激励微波电子枪,一路由首腔馈入激励首腔和实现阴极表面建场引出电子,另一路由后续腔馈入并通过腔间耦合激励各腔。两路微波互不耦合,通过移相器实现首腔和第2腔之间的相移连续可调。理论模拟结果表明:在一个射频周期内,热阴极微波电子枪的电子反轰功率约8 kW,平均反轰功率仅为1.2 W(重复频率25 Hz和脉宽6 μs)。  相似文献   
953.
 通过在校准头的耦合波导中填充介电常数为10,损耗角正切为0.6的损耗电介质材料,利用该介质对电磁波的损耗来近似测试头中的输入输出耦合环对电磁场能量的影响,以满足镜像法中测试头和校准头中电磁场分布一致这一要求。这一损耗介质材料的引入,改进了测试头和校准头的设计,使得测试头在取得较大耦合量的同时能保持与校准头的对称性,减小了以往测试装置低耦合量所引起的测试误差。  相似文献   
954.
532 nm脉冲激光辐照CCD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532 nm,10 ns的脉冲激光对面阵CCD进行辐照实验,对每一阶段的实验现象和电路层面的破坏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根据实验现象,把脉冲激光对CCD的硬破坏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在低能量密度激光辐照下,被破坏的CCD局部出现无法恢复的白色盲点,但其它部分仍可正常成像;第2阶段CCD探测器受到激光辐照后,在光斑处的时钟线方向出现白色竖直亮线,亮线处无法正常成像且激光辐照撤去后无法恢复;第3阶段受高能量密度激光辐照后,CCD完全失效,无法恢复成像。针对CCD的饱和及恢复阶段,利用Matlab编码对分辨力靶板的成像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了激光辐照CCD对饱和像元数和对比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CD受到激光辐照时,饱和像元数迅速增多,图像对比度迅速下降为零,激光脉冲消失后,整个CCD成像亮度下降,饱和像元数迅速下降为零,经过一段时间后CCD又恢复至线性工作状态,激光的能量密度越高,CCD恢复所需的时间就越长。研究还发现:当恢复时间超过0.6 s,CCD出现不可恢复的白色条带,严重影响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955.
同轴周期慢波结构色散特性的通用数值解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场匹配法和傅里叶级数理论,提出一种原则上可数值求解任意同轴周期慢波结构色散特性的方法,给出了同轴慢波结构TM0n模的色散方程。基于该方法,编制了Matlab程序,给出了同轴波纹波导和同轴双波纹波导色散特性,以算例形式分析计算了同轴盘荷波导的色散特性。数值计算结果与多维全电磁模拟软件结果进行比较,证明了该数值算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956.
微波腔内波混沌散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建立的微波腔模拟产生大量腔体散射矩阵和辐射散射矩阵,并转化得到归一化散射矩阵和阻抗矩阵。利用戴桑环系综对归一化散射矩阵的本征值和本征相位进行了统计分析,其本征值的模和本征相位具有统计独立性,且本征相位近似均一分布,验证了腔体中波混沌散射的存在。对数值模拟和随机矩阵理论预测得到的归一化阻抗的统计特性进行了比较,其结果基本一致,说明随机矩阵理论对归一化阻抗具有一定的预测功能。  相似文献   
957.
带状电子束的空间电荷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的方法研究了矩形波导内均匀电流密度的带状电子束模型的空间电荷场,给出了该带状电子束模型的空间电荷场的解析表达式,并研究了空间电荷场随带状电子束的几何参数和物理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在不改变电流密度的前提下,更宽的电子束可以传输更强的束流,而空间电荷场并不随束宽度的增大而增大,但是增加电子束厚度会使空间电荷场显著增强,从而不利于高流强电子束的传输;对于相同电流的带状电子束,保持电子束厚度不变,增大电子束宽度,相应地降低电流密度是降低空间电荷场的一个很好的途径,而保持电子束的宽度不变,增大束厚度,相应地降低电流密度只会使沿着电子束截面宽度方向的电场减小,而沿着电子束截面厚度方向的电场基本不变;对于相同电流和电流密度的带状电子束,更宽、更薄的电子束横截面尺寸能使沿着电子束截面宽度方向的电场降到更低,而沿着电子束截面厚度方向的电场只是略有减小。  相似文献   
958.
脉冲形成网络的设计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0,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陶瓷无感电容器作为储能介质,设计了一种低阻抗高储能密度的中等高压脉冲形成网络。该脉冲形成网络采用无感陶瓷电容器作为储能介质,每一个电容器的容值为1.7 nF。电容器采用相对介电常数较高的钛酸钡作为材料,单个电容器的直径为6 cm、高度为4 cm,该电容器在变压器油中的工作电压可以达到50 kV。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单线型中等高压脉冲形成网络可在1 Ω的匹配负载上获得半高宽220 ns,前沿为40 ns的高压脉冲,能很好满足脉冲功率系统小型化的应用要求。实验研究还表明,设计的低阻抗Blumlein型脉冲形成网络,在工作电压为44 kV时可在2.5 Ω的低阻抗负载上获得脉宽230 ns,前沿约为50 ns的脉冲。  相似文献   
959.
微波效应实验最小样本量估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规范微波效应实验最小样本量,采用区间估计的统计推断方法,开展了样本作用概率与总体作用概率对应关系的分析和研究工作,对满足一定置信度和一定总体作用概率下所需要的最小样本量进行估计。研究结果表明,实验最小样本量确定为10是较为合理的。在80%的置信度下,当10支样本量样本作用概率达到70%时,总体作用概率置信下限约为51.6%。通过该方法能够将所获取的微波效应数据通过同一指标“总体作用概率置信下限”进行有效整理。  相似文献   
960.
双波段相对论返波振荡器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一种采用单电子束实现C波段和X波段微波同时输出的新型相对论返波振荡器,该器件的束波作用区为中间用渐变段隔开的两段盘荷结构。使用Karat软件进行了2.5维全电磁粒子数值模拟,在工作电压为1 MV,电流为8 kA,导引磁场为3 T的条件下,输出微波功率大于1 GW,功率效率约为15%,输出的微波频率分别为5.42 GHz和9.58 GHz,二者频谱幅度相差2.17 dB,模式为TEM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