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96篇 |
免费 | 239篇 |
国内免费 | 162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336篇 |
晶体学 | 248篇 |
力学 | 48篇 |
综合类 | 13篇 |
数学 | 6篇 |
物理学 | 24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25篇 |
2021年 | 31篇 |
2020年 | 21篇 |
2019年 | 34篇 |
2018年 | 35篇 |
2017年 | 38篇 |
2016年 | 40篇 |
2015年 | 51篇 |
2014年 | 56篇 |
2013年 | 48篇 |
2012年 | 51篇 |
2011年 | 39篇 |
2010年 | 40篇 |
2009年 | 46篇 |
2008年 | 35篇 |
2007年 | 24篇 |
2006年 | 40篇 |
2005年 | 30篇 |
2004年 | 30篇 |
2003年 | 22篇 |
2002年 | 15篇 |
2001年 | 20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61.
本文首次在钛酸钡中以BiCl3、NbCl5的溶液形式引入Bi、Nb元素,采用低温固态反应制备了Bi、Nb双施主掺杂的纳米BaTiO3基PTC陶瓷粉,同时研究了烧结条件对PTC陶瓷材料性能的影响。利用XRD和TEM分析了样品的物相及微观形貌,发现样品为立方晶系的完全互溶取代固溶体,颗粒基本呈球形,且分布比较均匀,粒径大约50~60 nm。制陶实验表明,以Bi、Nb进行双施主掺杂可有效改善材料的PTC性能,当最佳烧结温度为1 330℃、保温时间为20 min时,可以得到室温电阻为12.93Ω,升阻比为1.920×105的电性能优良的PTC陶瓷。 相似文献
862.
锂嵌脱化合物LiMn2O4的微波烧结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用微波烧结法合成锂嵌脱材料LiMn2O4,研究了微波烧结功率,时间的固态产物相的影响,对LiMn2O4单相多晶粉末进行了XRD,IRM,XPS,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及氧化还原等测试。 相似文献
863.
利用浸渍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NiO/γ-Al2O3催化剂。通过80小时寿命实验的比较,研究了制备方法对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催化性能的影响。利用TG、XPS、AAS、TPR、BET和XRD等一系列表征方法考察了催化剂积碳、表面组成、Ni含量、表面积、孔体积和晶相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高温氧化还原反应中,虽然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催化剂不能提高催化剂担体的热稳定性,但是能够提高Ni基催化剂的抗积碳和抗Ni的流失与烧结的能力。 相似文献
864.
原位法常压干燥制备疏水SiO2气凝胶及其热稳定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正硅酸乙酯(TEOS)酸碱两步催化的溶胶-凝胶过程中, 加入干燥控制化学添加剂(DCCA)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三甲基氯硅烷(TMCS)的混合溶液, 进行原位疏水改性处理, 并结合常压干燥工艺制备了高比表面积的疏水SiO2气凝胶. 利用N2物理吸附, 全自动X射线衍射仪(XRD),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样品的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 实验结果表明, 原位疏水改性比非原位疏水改性制备的SiO2气凝胶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 可达979 m2·g-1, 气凝胶表面存在憎水性基团—CH3, 有良好的疏水性. 500 ℃热处理后, 气凝胶因失去大量的—CH3基团, 由憎水性转为亲水性; 800 ℃高温热处理后, 疏水SiO2气凝胶仍处于非晶态, 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865.
DMF及热处理对常压制备Cu掺杂SiO2纳米复合气凝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硝酸铜(Cu(NO3)2·3H2O)为铜源,通过在复合溶胶体系中引入干燥控制化学添加剂(DCCA)N,N-二甲基甲酰胺(DMF)进行原位共溶胶.凝胶,结合常压干燥工艺,制备出具有高比表面积(560 m2·g-1)的Cu-SiO2纳米复合气凝胶(含铜质量分数为5%).研究了 DMF 对凝胶时间、干燥过程和复合气凝胶形态结构的影响,利用 N2 物理吸附,全自动X射线衍射(XRD)仪,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仪,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对样品的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DMF能有效防止凝胶的开裂,抑制颗粒团簇的产生,使所得复合气凝胶的粒径减小,比表面积增加,微观结构更趋完善.高温热处理后,Cu-SiO2 中的铜物种仍高度分散于骨架网络中,复合气凝胶显示出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866.
煤化学链燃烧Fe2O3载氧体的反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利用流化床反应器并以水蒸气作为气化-流化介质,研究了温度、反应时间、循环数对Fe2O3载氧体反应性的影响。实验表明,载氧体与煤气化产物的反应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强,且温度越高,反应受化学反应控制时间越短。当温度高于900℃时,煤中碳转化为CO2的比率大于90%,载氧体体现了很好的反应性,但反应温度低于850℃时,比率小于75%。反应温度900℃时,CO2干基浓度随循环数而逐渐降低,CO、CH4浓度增加,且CH4浓度值大于CO。利用XRD、SEM分析了固体反应产物成分与微观形态结构。分析表明,Fe2O3的还原产物为Fe3O4,载氧体颗粒随循环数增加而逐渐烧结。 相似文献
867.
铬酸镧(LaCrO3)材料具有良好的高温化学稳定性与物理稳定性,被认为是理想的高温电解制氢的连接体隔板材料,然而其高温下电导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仍有待研究。采用固相法合成掺杂CaCO3和B4C铬酸镧粉体,并研究了掺杂量对铬酸镧陶瓷的烧结性能、电阻率的影响。应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四探针法和排水法分析了铬酸镧连接体的结构、微观形貌、晶相组成、电阻率以及密度。研究表明:加入CaCO3,B4C能够促进晶粒细化,但B4C的加入不利于铬酸镧陶瓷致密化烧结。加入CaCO3能降低材料电阻率,B4C的加入可能改变晶界电阻,从而对陶瓷的电阻率形成影响。CaCO3=20%,B4C=0.1%(摩尔分数)配比的铬酸镧作为连接体材料,高温下具有较低且稳定的电阻率。 相似文献
868.
人工神经网络用于直接化学电离质谱分析食用油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需任何样品预处理,采用表面解吸常压化学电离质谱(DAPCI-MS)技术直接对涂覆在载玻片表面的食用油样品和地沟油样品进行检测,快速获得了不同油类样品的质谱信号;并运用改进的反向传输(BP)人工神经网络对DAPCI-MS所得到的油类样品质谱数据进行有监督的分类识别,建立多分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DAPCI-MS能够承受食用油中复杂基体的影响,可对油类样品进行直接快速质谱分析;误差反转(BP)神经网络具有良好的分类判别能力,对食用油样品质谱数据识别效果比较理想,能够在对地沟油和非地沟油样品进行有效区分的同时,实现对不同品种的食用油的分离及分类判别。本方法分析速度快,信息提取准确,识别精度高,对快速质谱技术结合神经网络在该领域的应用以及食用油品质的快速鉴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69.
870.
采用常压湿式消解、常压微波消解两种方法处理近海海洋生物体,以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Cu、Pb、Cd和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同时测定Hg、As。实验表明,以常压湿式消解法处理生物体,其Cu、Pb、Cd回收率分别为92%、103%、105%,而Hg、As的回收率分别是52%、58%。以常压微波消解法处理生物体,其Cu、Cd、Hg、As回收率分别为86%、94%、112%、94%,但用于Pb的测定,其回收率严重偏低。常压湿式消解、常压微波消解分别被用于海洋生物体样品中Cu、Pb、Cd和Hg、As的测定,有较好的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