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0篇
  免费   2015篇
  国内免费   873篇
化学   744篇
晶体学   317篇
力学   69篇
综合类   79篇
数学   111篇
物理学   4388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13篇
  2022年   150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142篇
  2014年   325篇
  2013年   236篇
  2012年   255篇
  2011年   267篇
  2010年   207篇
  2009年   248篇
  2008年   374篇
  2007年   228篇
  2006年   274篇
  2005年   272篇
  2004年   257篇
  2003年   247篇
  2002年   217篇
  2001年   167篇
  2000年   134篇
  1999年   109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149篇
  1996年   105篇
  1995年   97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78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21.
In this paper, photoexcitation processes in the bilayer devices based on inorganic materials and poly(N-vinylcarbazole) (PVK) were investigated.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roles of inorganic materials in photoconductive properties of bilayer devices, TiO2 and ZnS were chosen to combine with PVK. A model for generation of photocurrent (Iph) in single layer device of PVK was obtained. It is deduced that the recombination rate constant (Pcomb) and the ionization rate constant (y) ofexcitons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for Iph. For inorganic materials (TiO2 or ZnS)/PVK bilayer devices, in reverse bias of-4 V, the photocurrent of 115 mA/cm^2 in the TiO2/PVK device was observed, but the photocurrent in the ZnS/PVK device was only 10 mA/cma under the illumination light of 340 nm and the light intensity of 14.2 mW/cm^2. The weaker photocurrent is attributed to the absorption of ZnS within UV region and the energy offset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PVK and ZnS, which impedes the transport of charge carriers.  相似文献   
122.
本世纪50年代开始,Bratain和Gerisher等人以半导体物理中Schotky势垒为基础建立了半导体/电解质溶液界面模型,即在半导体与溶液中均认为可用费米能级的概念来表示电子填充的水平,也就是体系的电化学势,它在能级图上位置的高低代表了给出电子...  相似文献   
123.
研究了半导体隔片光电化学电池(SC-SEP)中光池溶液的pH、暗池溶液的氧化还原电对以及两池中的暗电极对电池的开路电压、光生电压、短路光电流和光伏安特性的影响。对它们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通过合理选择电池体系,SC-SEP的性能可比单隔室的光电化学电池(PEC)优越。  相似文献   
124.
建立了用半导体激光诱导荧光结合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测定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高灵敏分析方法。考察了青色素衍生物 ( Cy5 )对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衍生条件。在优化条件下 ,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在 3× 1 0 - 8~ 5× 1 0 - 6 mol/L浓度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检出限分别为 5 .9× 1 0 - 9、 5 .4× 1 0 - 9mol/L。方法简便、灵敏、样品用量少 ,可用于痕量单胺类神经递质分析  相似文献   
125.
稀土掺杂γ—Fe2O3气敏材料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合成了具有良好气敏特性的γ—Fe_2O_3微粉。通过稀土掺杂使γ—Fe_2O_3的显微结构得到改善,相转变温度得到提高,进而改善了γ-Fe_2O_3气敏材料的稳定性,提高了气体检测灵敏度。另外,不同稀土元素的掺杂使γ—Fe_2O_3气敏材料的气敏选择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26.
软刻蚀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软刻蚀是一类基于自组装和复制模塑等原理的非光刻微米和纳米加工方法。它为形成和制作微米、纳米图案提供了简便、有效、价廉的途径。在软刻蚀中,用一个表面带图案的弹性模板来实现图案的转移,其加工的分辨率可达30nm-100μm。软刻蚀是微接触印刷、复制模塑、转移微模塑、毛细微模塑、溶剂辅助微模塑等的总称。本文将简介软刻蚀的原理、方法以及它们在微米和纳米加工、微电子学、材料科学、光学、微电子机械系统、表面化学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7.
可见光化的半导体光催化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文娅  余颖 《化学进展》2005,17(2):0-247
光解水制氢能否实用化取决于太阳光的有效利用率, 研究开发可见光化的光催化剂成为当前光催化剂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本文介绍了利用 光解水制氢的反应机理,综述了近年来半导体光催化剂在利用可见光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描述了这些光催化剂的结构,并对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8.
本文重点研究了TiO2、ZnO、SnO2等半导体氧化物以及以此为担体的担载型金属-半导体组合催化材料;采用电导、TPD、TPSR等方法考察了这类材料和典型的电子受体和电子给体反应分子间的电子和物种和交换,并研究了金属-半导体组合界面上的电子传递特性。根据测试结果及催化反应的例证说明,在金属-半导体氧化物组合材料中金属可以活化反应分子,沟通电荷物种的交换渠道,而氧化物类似于“电子储库”。二者协同作用使组合体系具有良好的氧化还原化学感应和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9.
向列相液晶被广泛应用于液晶显示中,但是由于杂质的存在,会导致液晶的驱动电压变大,增加能耗。 为了降低阈值电压和饱和电压,通常向液晶中添加纳米颗粒来提高电光性能。 本文利用水热法制备了表面粗糙和光滑的两种立方体Fe2O3纳米颗粒,其形貌均匀,尺寸约550 nm。 将二者分别掺杂到向列相液晶E7中,结果表明,粗糙立方体Fe2O3/E7复合体系具有比光滑立方体Fe2O3/E7复合体系和向列相液晶E7更优的电光性能,且在掺杂质量分数为0.4%时,其电光性能达到最优,阈值电压和饱和电压分别降低9.9%和11.6%,对比度增大80%,响应时间降低至6.0 ms。 这归因于粗糙立方体Fe2O3具有足够的表面积和表面所带电荷更多,所以会更易吸附体系中的杂质离子和减弱杂质离子的屏蔽作用,从而提高了电光性能。  相似文献   
130.
Ordered ZnS semiconductor nanoparticles were in situ synthesized in metal halide perovskite organic/inorganic layered hybrids (CnH2n 1NH3)2ZnCl4 (n=10 and 12) by reaction of their spin-casting films with H2S gas.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UV-vis spectroscopy and small-angle X-ray diffraction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morphology and the structure of formed nanoparticles. Obtained results indicate an effective way to incorporate functional inorganic nanoparticles into structured organic matri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