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83篇
  免费   1363篇
  国内免费   1174篇
化学   2727篇
晶体学   245篇
力学   25篇
综合类   50篇
数学   12篇
物理学   4761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222篇
  2022年   273篇
  2021年   287篇
  2020年   168篇
  2019年   244篇
  2018年   171篇
  2017年   233篇
  2016年   236篇
  2015年   257篇
  2014年   466篇
  2013年   427篇
  2012年   376篇
  2011年   421篇
  2010年   343篇
  2009年   390篇
  2008年   431篇
  2007年   363篇
  2006年   329篇
  2005年   287篇
  2004年   274篇
  2003年   250篇
  2002年   208篇
  2001年   220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90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84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应用双晶衍射仪对MOCVD外延生长所得到的一个GaAlInP双异质结(DH)的单晶多层结构进行测试与分析。应用双晶衍射的动力学理论模拟此样品的摇摆曲线,并结合界面的融合、晶格崎变与缺陷的散射来解释测试结果。对衍射谱的展宽提供了合理的解释,比较肯定地确定了此样品的结构与晶体质量。涉及缺陷对衍射FWHM的展宽的解释与关于缺陷的半动力学衍射理论相比,简单明了,实用于实际的生产检测。并根据分析结论对晶体质量的改进提供技术方案,改进了晶体质量。  相似文献   
942.
稀土配合物发射带窄,发射光谱具有类原予光谱性质,色纯度高(半宽峰<10 nm),非常适合于全彩色显示.另外,稀土配合物发光效率高,理论上内量子效率可达100%.因此,稀土配合物是全色平板显示器件中理想的发光材料之一,研究稀土配合物电致发光性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以稀土镧系离子配合物作为发光中心的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发光效率比较高的Eu3+,Tb3+以及近红外的Nd3+,Yb3+和Er3+离子.分类综述了近年稀土配合物电致发光研究的成果及其进展.总结了不同类型的铕配合物、铽配合物的电致发光特性,证明配体对于稀土离子的敏化作用非常重要;总结了近红外的镱、钕、铒配合物在光放大、激光技术、生物医学等方面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43.
基于小波系数的近红外光谱局部建模方法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局部建模方法使用与预测样本相似的样本建立模型,可解决光谱响应与浓度之间的非线性问题,扩大模型的适用范围,提高预测准确度。采用小波变换进行数据压缩并利用小波系数之间的欧氏距离作为光谱相似性的判据,实现了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的局部建模方法,避免了样本之间的依赖性。将所建立的方法用于烟草样品中氯含量的测定,100次重复计算得到的预测集均方根误差(RMSEP)平均值为0.0665,标准偏差(σ)为0.0045,优于全局建模和基于主成分的局部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944.
Sr2SiO4∶Dy3+材料制备及发光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Sr2SiO4∶Dy3+发光材料. 在365 nm紫外光激发下, 测得Sr2SiO4∶Dy3+材料的发射光谱为一个多峰宽谱, 主峰分别为486, 575和665 nm; 监测575 nm的发射峰, 所得材料的激发光谱为一个多峰宽谱, 主峰分别为331, 361, 371, 397, 435, 461和478 nm. 研究了Dy3+掺杂浓度对Sr2SiO4∶Dy3+材料发射光谱强度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 随着Dy3+浓度的增大, 黄、蓝发射峰比值(Y/B)也逐渐增大; 随着Dy3+浓度的增大, 575 nm发射峰强度先增大后减小. 加入电荷补偿剂Li+, Na+和K+均提高了Sr2SiO4∶Dy3+材料的发射光谱强度, 其中以Li+的情况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945.
新型萘酰亚胺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发光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二芳胺和4-溴-1,8-萘酰亚胺体系为原料, 经CuI/18-crown-6/K2CO3和Pd(OAc)2/P(t-Bu)3/NaOt-Bu两种不同反应催化制备了一系列萘酰亚胺衍生物, 经NMR, MS, 元素分析等表征了其结构, 并用UV-vis和PL (photoluminescence)测定了此类化合物的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946.
短波近红外在体荧光分子成像技术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癌症的诊断迄今所依赖的主要是一些离体检测方法以及超声波、X射线透视、X射线CT、核磁共振成像和PET等影像学技术. 癌症的确诊则以肿瘤组织或病变细胞的形态和其它宏观特征为依据, 这往往是一个侵入性和耗时的过程, 不适于癌症的早期诊断. 这些影像学技术目前也大都难以发现分子水平上的问题. 因此, 迄今癌症的早期诊断仍然是医学界面临的一个空前挑战. 光学成像方法, 特别是荧光成像方法具有对人体无害、非侵入、高灵敏和可进行在体多目标成像的优点, 随着荧光指示物的不断拓展和检测方法的不断创新, 有望在分子和细胞水平上实现癌症的早期诊断. 本文重点介绍了几项有较重要价值及工作在短波近红外区域的在体荧光成像技术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947.
The title compound [Zn(btzb)2Cl2]·2H2O (1·2H2O, btzb = 1,2-bis(5-tetrazolyl)ben- zene) was synthesized in situ by the [2+3] cycloaddition reaction of phthalonitrile with NaN3 in water in the presence of ZnCl2 under refluxing conditions. 1·2H2O crystallizes in the monoclinic system, space group P2 1/c with a = 9.0119(18), b = 7.5566(15), c = 18.076(5)A, β= 114.67(2)°, V= 1118.6(4)A^3, Z = 2, Dc = 1.784 g/cm^3, T= 223(2) K, C16H16N16O2Cl2Zn, Mr = 600.74, F(000) = 608, μ(MoKα) = 1.393 mm^-1, S = 1.081, R = 0.0306 and wR = 0.0669 for 1896 observed reflections with I 〉 2σ(I). The Zn^2+ ion of 1 is coordinated by four N atoms from two btzb ligands and two Cl atoms, forming a distorted octahedral coordination geometry. A number of intermolecular hydrogen bon- ding interactions between molecules 1 and/or the solvated water molecules result in a 3D hydrogen-bonded structure. The luminescent property of 1·2H2O was also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948.
近年来,多重共振热活化延迟荧光(multi-resonance thermally 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ce, MR-TADF)材料由于其优异的光物理性质和电致发光器件性能而受到广泛关注.这类材料通常以稠环芳烃骨架为基础,通过引入具有相反共振效应的缺电子中心(如硼原子)和富电子中心(如氮原子),诱导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和最低未占分子轨道(LUMO)在分子骨架中分别定域在不同原子上,从而获得小的单线态-三线态能级差(ΔEST),实现TADF的性质.与传统的给受体型TADF材料相比, MR-TADF材料具有刚性结构和局域电荷转移特征,有利于获得高色纯度的窄谱带发光和极高的量子效率,使其成为理想的发光材料并广泛应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中.自2016年首例基于硼氮杂稠环芳烃的MR-TADF材料被报道以来,该领域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尚缺乏针对材料分子研究进展的系统总结.综述了基于硼氮杂稠环芳烃的MR-TADF分子的设计策略和合成方法,从分子骨架的发展、分子骨架的取代基修饰策略以及新型手性MR...  相似文献   
949.
A novel amphiphilic copolymer,dipropenoxystyrene anthracene and acrylic acid copolymer(BASA-AA) was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based on divinyl anthracene. The polymer self-assembled rapidly in water to create polymer nanoparticles(BASA-AA NPs)with a uniform size of 45 nm,no dye leakage,and great brightness(Φ= 36%). Because of the enormous number of carboxyl groups on the surface of the particles,it can disperse extremely well in water,and can be used for the rapid detection of copper ion and cysteine(Cys)in pure water, with the limit of detection of 45 nmol/L. The fluorescent intensity of the nanoparticles will be greatly reduced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copper ion,realizing the detection of copper ion with high selectivity and sensitivity. A composite probe made of BASA-AA NPs and copper ion can detect Cys in the range of 0.1-10 µμmol/L,with the detection limit of 84 nmol/L,due to the high binding capacity of the sulfhydryl group and copper ion. The method is simple and rapid in material synthesis and preparation,and shows high selectivity and sensitivity in pure water. © 2023, Youke Publishing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950.
以实现纸浆材综纤维素含量的近红外分析模型在3台不同型号光谱仪上共享为目标,提出SWCSS-UVE及SWCSS-CARS联用算法。即分别利用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采样算法(CARS)和无信息变量剔除(UVE)算法,减少SWCSS方法中入选的无信息或信息少波长的不利影响,以提高模型转移精度,并与单独的SWCSS和分段直接标准化算法(PDS)以及斜率截距(S/B)算法校正后的传递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通过SWCSS-UVE方法最终可从稳定一致光谱信号中进一步优选出91个波长建立模型,该模型能同时应用于2台从机所测量光谱的分析,预测标准偏差(RMSEP)分别从模型转移前的2.0114和9.4518下降到了1.5919与1.6818,优于SWCSS, SWCSS-CARS和PDS以及S/B算法的结果。这表明SWCSS-UVE算法可以有效剔除SWCSS方法中包含的无效波长,简化模型传递过程,提高模型传递效率和稳健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