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6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87篇
化学   848篇
晶体学   2篇
综合类   19篇
物理学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人体生理pH条件下,3-甲基-6-氨基-5-氰基-4-(2-邻羟基苯基)-1-苯基-1,4-二氢吡喃并[2,3-c]吡唑(I)与牛血清白蛋白(BSA)间的结合反应。获得了不同温度下I与BSA作用的结合常数K和结合位点数n,计算给体-受体间距离r为5.75 nm及能量转移效率E为0.74。证实了I与BSA的相互结合作用为单一的静态猝灭过程,结合力以疏水作用力为主。  相似文献   
102.
103.
对7种含“单”或“双”吡唑啉化合物在溶液在固体器「ITO/TPD/TPB1-2%EP/TPBI/Mg-Ag」中作为掺杂发光材料的电致发光特性地研究,结果表明,由吡唑啉化合物所构成的器件具有优良的电致发光特。  相似文献   
104.
吡唑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杂环化合物,在医药和农药领域均有商品化的品种问世.在寻找新的吡唑类化合物的过程中,以草酸二乙酯为起始原料,分别与不同的一元酮反应,经过缩合、环合、烷基化、(溴化)、水解,合成了a~d 4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取代吡唑甲酸乙酯、取代吡唑甲酸中间体,收率78%~90%,结构均经元素分析、1H NMR、MS和IR确证.  相似文献   
105.
设计合成了18个以吡唑桥连1,3,4-噁二唑和1,3,5-三嗪的新型多杂环分子[7A(a~f),7B(a~f)和7C(a~f)];通过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波谱(NMR)和高分辨质谱(HRMS)等对目标分子进行了结构表征;评价了目标分子对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PTP1B)和细胞分裂周期25磷酸酯酶B(Cdc25B)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所有目标分子对PTP1B和Cdc25B均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其中,9个目标分子表现出优异的PTP1B和Cdc25B抑制效果,IC50值低于齐墩果酸(PTP1B抑制活性测试参照物)和正钒酸钠(Cdc25B抑制活性测试阳性参照物),有望成为潜在的PTP1B和Cdc25B抑制剂.  相似文献   
106.
设计合成了4个1,5-二芳基-3-(2-羟基-4,6-二甲氧基苯基)-2-吡唑啉化合物(4a~4d).其结构由IR,1HNMR,MS和元素分析确认.通过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化合物对铜离子的选择性识别作用,结果发现,化合物4a~4d均可以选择性地识别铜离子,作为铜离子荧光探针,受常见离子干扰较小,选择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7.
在非水溶剂中 ,β 丙氨酸与 1 苯基 3 甲基 4 (2 噻吩甲酰基 )吡唑啉酮 5反应合成新型酰基吡唑啉酮席夫碱化合物 1 苯基 3 甲基 4 (2 噻吩甲酰基 )吡唑啉酮 5缩 β 丙氨酸 (HL) .通过回流席夫碱和金属硝酸盐合成了UO2 (Ⅱ )、Cu(Ⅱ )、Co(Ⅱ )和Fe(Ⅱ )金属配合物 .在乙酸 乙酸钠 (pH =4 .6 )缓冲溶液 饱和甘汞电极体系中 ,测量电位 - 1.2 4V处 ,测得铜配合物的极谱波 .元素分析及摩尔电导值表明 ,新配合物的组成为 [UO2 L2 ]·H2 O ,[CuL2 ]·2H2 O ,[CoL2 ]·2H2 O和 [FeL2 ]·2H2 O .运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热谱和磁矩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配合物的中心离子 (除UO2 2 + 以外 )均为 6配位 .铜配合物的Cu2 + 还原产生峰电流 ,其电极反应转移 1个电子 .  相似文献   
108.
109.
刘广飞  刘浪  贾殿赠  张丽 《中国化学》2006,24(4):569-572
A new photochromic organic compound of thiosemicarbazone, 4-(p-bromo-α-methylaminothiocarbonyl hydrazonobenzal)-2,5-dihydro-3-mcthyl-5-oxo-1-phcnyl pyrazolc, was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es, IR, ^1H NMR spectra, and X-ray single-crystal diffraction analysis. The compound exhibited an interesting photochromism in the solid state when irradiated by ultraviolet light at 365 nm. The photochromic kinetics was studied by the time-dependent powder UV-Vis reflectance spectra. The intcrmolecular and intramolecular hydrogcn-bonding interactions may be responsible for the photochromic phenomenon.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