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7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304篇
化学   2375篇
晶体学   11篇
力学   14篇
综合类   8篇
数学   4篇
物理学   18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258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45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可用作水润滑轴承的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聚醚型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聚氨酯预聚体与3,3′-二氯-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MOCA)、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OS)和正硅酸乙酯(TEOS)交联反应,制备耐温型有机-无机杂化聚氨酯复合材料。 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IR)、热重分析仪(TGA)、摩擦试验机和硬度计等技术对制备的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硅氧网络的引入使聚氨酯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得到了提高,同时该材料具有极低的摩擦系数(200 r/min以上,摩擦系数在0.001左右),硬度在92 A左右。 该有机 无机杂化聚氨酯复合材料已满足了水润滑轴承在耐摩擦、高承载、易加工等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972.
通过在有机硅烷中掺杂微纳米级尺度的SiO2颗粒,利用硅烷的水解和聚合成功地制备了1种具有优异耐磨性能和稳定性的超疏水材料.通过该方法所制备的超疏水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而且其超疏水性能可在一定条件下通过表面的磨损得到增强或恢复.该超疏水材料在较苛刻的环境下仍能保持良好的化学稳定性.扫描电镜分析表明贯穿于整个材料且构成材料厚度的微纳米聚合物复合层是赋予该超疏水材料耐磨损性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73.
本文合成了一种双官能度的氨基甲酸酯乙烯基醚和一种三官能度的氨基甲酸酯乙烯基醚,并用实时傅立叶红外光谱分别监测了单官能度、双官能度和三官能度的乙烯基醚化合物在三芳基六氟锑酸锍鎓盐阳离子光引发剂(PAG-201)引发下的光聚合情况,对其光聚合动力学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了引发剂PAG-201的浓度对双官能度单体光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官能度的增加,乙烯基醚化合物的转化率和聚合速率降低.此外,对它们的聚合产物进行的热失重分析表明,随着官能度的增加,聚合产物的热稳定性增加.本文的结果对于研究开发基于氨基甲酸酯乙烯基醚单体的阳离子聚合体系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74.
用^1H—NMR对两种不同共聚组成的己内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PCL-b-PB)链结构进行了分析。尽管两种共聚物中丁二烯百分含量不N,但丁二烯链段的平均长度基本一致。用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法和偏光显微镜研究了在两种己内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中加入非晶组分聚乙烯基甲基醚(PVME)所形成共混体系的混容性和结晶行为。结果表明具有较长己内酯链段的PCL1-b-PB和较短己内酯链段的PCL2-b-PB与PVME形成的共混体系中均存在着分子间相互作用,且都具有一定的混容性。然而由于嵌段共聚物中己内酯链段的长度不同,样品的结晶能力存在明显差异,PCL1-b—PB/PVME体系中PCL链段结晶能力明显较强。并且结晶形态具有一定的差异:形成清晰环带球晶的温度、组成范围不一致。  相似文献   
975.
淀粉-丙烯酸钠接枝共聚物的固体高分辨核磁共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固体高分辨核磁共振技术,通过测量13C魔角旋转/交叉极化(CP/MAS)谱、1H自旋-晶格弛豫时间T1及旋转坐标系中的自旋-晶格弛豫时间T1ρ,对一系列淀粉-丙烯酸钠接枝共聚物的相结构进行了研究,并与淀粉、均聚丙烯酸钠及两者共混物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接枝共聚导致了淀粉结晶度的明显降低;在共混物和接枝共聚物中,淀粉和聚丙烯酸钠组分都具有纳米尺度的相容性,由于接枝的效应,接枝共聚物中两个组分表现出比共混物更高的相容水平.  相似文献   
976.
ACR-g-PVC复合粒子结构与对PVC的增韧效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丙烯酸丁酯 (BA)和丙烯酸 2 乙基己酯 (EHA)交联共聚物为核 ,BA与EHA或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与苯乙烯 (St)或MMA与丙烯酸乙酯 (EA)交联共聚物为壳 ,合成了 3种聚丙烯酸酯 (ACR) [P(BA EHA)、ACRⅠ、ACRⅡ ]胶乳 .以 3种ACR胶乳为种子 ,分别与氯乙烯 (VC)进行乳液接枝共聚 ,制备了相应 3种复合粒子 (ACR g PVC) .借助动态光散射法和透射电镜考察了ACR与复合乳胶粒的粒径与结构 ,表征了所研制材料的形态和冲击韧性 .研究结果表明 ,3种ACR g PVC材料的常温缺口冲击强度随ACR含量增加而显著提高 ,其突跃点的发生具有等橡胶量效应 ,其临界橡胶含量约为 4 % ,并采用脆 韧转变的临界粒子间距模型对其进行了解释 ;P(BA EHA)比核 壳ACRⅠ或ACRⅡ具有更高的增韧效率 ,依据复合粒子的两种理想结构模型对其增韧效率进行了分析 .  相似文献   
977.
二氧化硅/聚乙烯醇杂化电纺纤维膜的制备与结构形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溶胶-凝胶(Sol-Gel)法制备了不同二氧化硅含量的PVA/SiO2杂化纺丝液,将其电纺成纤维膜.XRD结果表明,杂化电纺纤维膜的结晶度较纯PVA电纺纤维膜小;FTIR证实了PVA的羟基与正硅酸乙酯水解后的羟基发生了缩合反应,杂化电纺纤维膜是以网络结构形式相结合的;FESEM表明,PVA/SiO2质量比为4∶1时,纤维光滑,分散比较均匀.随着二氧化硅含量的增加,纤维直径变细,纺锤形珠节结构增多.加入金属盐NaCl和MgCl2后,纤维直径变细,圆形珠节增多.从理论上分析了纤维膜结构形态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978.
报道了一种简便的调控聚合物材料表面结构及浸润性能的方法.利用流延成膜和纳米二氧化硅粒子的印迹修饰作用,制备出3种具有不同表面结构的聚氯乙烯(PVC)膜,膜的浸润性能表现为与水的接触角从103°的疏水性变为65°的亲水性,再改变至130°的疏水性.扫描电镜结果表明印迹修饰后的PVC膜具有纳米和微米尺寸的凹凸表面结构.通过对比实验证实了溶剂氯仿和NaOH溶液并不影响膜表面的疏水性能.  相似文献   
979.
改性UHMWPE纤维/乙烯基酯树脂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在过氧化物引发下,通过硅烷进行接枝改性。研究了改性纤维/乙烯基酯树脂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采用层间剪切强度、扫描电镜、红外光谱(ATRIR)及浸润性测试等分析手段表征了接枝改性的效果。结果表明,经过硅烷接枝改性,改善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对乙烯基酯树脂的浸润性,提高了纤维与基体之间的粘结性,使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980.
利用低分子量环氧树脂(DGEBA)在固化后和与之共混的聚氯乙烯(PVC)之间产生的相分离,用丁酮抽提其中的PVC组分,制备了环氧树脂基多孔增透膜。测试结果表明,当mDOEBA/mPVC=30/70、膜厚为110nm时,增透膜的透过率最高,达96%以上。薄膜在水或甲苯中煮沸不发生收缩、脱落,表现良好的粘附力和机械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