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1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78篇
化学   573篇
物理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The precise control of monomer sequence and stereochemistry in copolymerization is of much interest and importance for the synthesis of functional polymers, but studies toward this goal have met with only limited success to date. Now, the co‐syndiospecific alternating copolymerization of methoxyphenyl‐ and N,N‐dimethylaminophenyl‐functionalized propylenes with styrene by half‐sandwich rare‐earth catalysts is reported. This reaction efficiently afforded the corresponding functionalized propylene‐alt‐styrene copolymers with a perfect alternating sequence and excellent co‐syndiotacticity (rrrr >99 %), thus constituting the first example of co‐stereospecific alternating copolymerization of polar and non‐polar olefins.  相似文献   
32.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PBE-D方法研究了C2~6直链烯烃以及丁烯异构体在H-ZSM-5分子筛周期性模型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对于C2~6直链烯烃,随着碳数的增加,烯烃的吸附能以-12 kJ/mol的常数线性增大,体系中色散校正能ED以-13 kJ/mol的常数线性增大,而不考虑范德华力的能量E*随碳数增加变化不大,只在C5和C6时由于空间阻力凸显而减小。ED显著大于E*,说明烯烃在分子筛孔道中吸附时范德华力起主要作用,且碳数增加其影响增大。丁烯异构体吸附能大小顺序为:反式-2-丁烯顺式-2-丁烯正丁烯异丁烯。正丁烯的3种异构体ED相近且都比正丁烯的大,3种异构体的吸附能差异由E*不同引起。差分电荷密度分析表明,烯烃双键与酸性中心之间有电子聚集,且聚集程度与π配位作用相一致,而且酸性中心H原子有质子化趋向,O原子及其周围电子增加。  相似文献   
33.
Alkyne aminopalladation reactions starting from tosylamides are reported. The emerging vinylic Pd species are converted either in an intramolecular Heck reaction with olefinic units or in an intermolecular Suzuki reaction by using boronic acids exhibiting broad functional group tolerance. Tetra(hetero)substituted tosylated enamines are obtained in a simple one-pot process.  相似文献   
34.
The BiCl3‐catalyzed reaction of pyrroles with electron‐deficient olefins generated the corresponding Michael adducts in high yields.  相似文献   
35.
采用并流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Zr/Cd原子比(nZr/nCd)的ZrCdOx金属氧化物,并与水热法制备的不同硅铝比(nSiO_(2)/nAl_(2O3))的片状SAPO-18分子筛物理混合制得ZrCdOx/SAPO-18双功能催化剂,研究了其催化CO2加氢直接合成低碳烯烃性能。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N2吸附-脱附、CO2程序升温脱附(CO2-TPD)、NH3程序升温脱附(NH3-TP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催化剂进行了分析。与单一ZrO2相比,引入CdO使得ZrCdOx比表面积下降,当nZr/nCd=8时制备的Zr8Cd1氧化物呈现出无定形小颗粒状,Zr与Cd之间较强的协同作用使得Zr Cd Ox氧化物产生了更多的氧空位,有利于CO2的吸附活化。通过对Zr8Cd1金属氧化物与SAPO-18(硅铝比0.1)的质量比、工艺反应温度、压力和空速对催化性能影响的考察,获得了最佳反应条件。研究还发现,当SAPO-18的硅铝比从0.1降为0.01时,Br?nsted酸含量降低,产物中烯烃/烷烃物质的量之比从18.6提高至37.2,但副产物CO含量迅速增加,低碳烯烃时空收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36.
37.
顾一丹  李继文  宋卫林  张祥民 《色谱》2014,32(2):204-209
采用离子色谱建立了合成气制烯烃(SGTO)水相产物和油相产物中C1~C6有机酸的测定方法。对分离条件进行了优化,使用标准样品测定了线性范围和工作曲线,考察了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确定了SGTO油相产物样品的碱洗条件,并对SGTO水相产物和油相产物样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C1~C6有机酸的质量浓度在各自配制的质量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标准溶液的回收率测定表明回收率在95.6%~104.3%之间,5次重复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4%~3.6%之间,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精密度。SGTO油相产物中的加标回收率在91.1%~96.8%之间,5次重复测定的RSD为0.7%~2.3%,准确性可以满足实际分析的需要。实际SGTO水相产物和油相产物中C1~C6有机酸的分析结果表明,SGTO水相产物中C2~C4有机酸含量较高,而SGTO油相产物中C4~C6有机酸含量较高。本研究对SGTO反应研究、催化剂制备、工艺优化以及设备材料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8.
研究了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在改性ZSM-5分子筛上催化裂解制取低碳烯烃的过程.与热裂解过程相比,湛江等鞭金藻催化裂解可以得到更高的低碳烯烃选择性和收率.同时还研究了湛江等鞭金藻中不同油脂和藻渣的催化裂解.结果表明,微藻中的油脂能有效转化为烯烃,其中中性脂的烯烃收率最高,可达36.7%.不同溶剂抽提后得到的藻渣也可转化为低碳烯烃,但收率远低于微藻中的油脂.微藻中的油脂,特别是中性脂,是烯烃的主要贡献者,提高微藻中的中性脂含量能够得到更高的低碳烯烃收率.  相似文献   
39.
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CLRP)可以用于制备分子量分布窄、分子链缺陷少的聚合物,如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聚偏氯乙烯(PVDC)和聚偏氟乙烯(PVDF),且易控制上述单体与其他单体共聚得到嵌段聚合物。本文调研了近年来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如碘转移聚合(ITP)、氮氧稳定自由基聚合(NMP)、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和金属催化的活性自由基聚合(OMRP)等)制备聚乙烯和聚卤代烯烃等方面的工作,并指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0.
Asymmetric hydrogenation has evolved as one of the most powerful tools to construct stereocenters. However, the asymmetric hydrogenation of unfunctionalized tetrasubstituted acyclic olefins remains the pinnacle of asymmetric synthesis and an unsolved challenge. We report herein the discovery of an iridium catalyst for the first, generally applicable, highly enantio‐ and diastereoselective hydrogenation of such olefins and the mechanistic insights of the reaction. The power of this chemistry is demonstrated by the successful hydrogenation of a wide variety of electronically and sterically diverse olefins in excellent yield and high enantio‐ and diastereoselectiv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