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309篇 |
免费 | 2861篇 |
国内免费 | 2138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9159篇 |
晶体学 | 255篇 |
力学 | 1786篇 |
综合类 | 144篇 |
数学 | 1419篇 |
物理学 | 654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3篇 |
2023年 | 191篇 |
2022年 | 476篇 |
2021年 | 409篇 |
2020年 | 582篇 |
2019年 | 492篇 |
2018年 | 497篇 |
2017年 | 566篇 |
2016年 | 740篇 |
2015年 | 655篇 |
2014年 | 917篇 |
2013年 | 1460篇 |
2012年 | 1027篇 |
2011年 | 988篇 |
2010年 | 821篇 |
2009年 | 877篇 |
2008年 | 915篇 |
2007年 | 975篇 |
2006年 | 848篇 |
2005年 | 734篇 |
2004年 | 675篇 |
2003年 | 623篇 |
2002年 | 475篇 |
2001年 | 457篇 |
2000年 | 449篇 |
1999年 | 349篇 |
1998年 | 348篇 |
1997年 | 262篇 |
1996年 | 245篇 |
1995年 | 211篇 |
1994年 | 207篇 |
1993年 | 151篇 |
1992年 | 131篇 |
1991年 | 90篇 |
1990年 | 66篇 |
1989年 | 68篇 |
1988年 | 58篇 |
1987年 | 41篇 |
1986年 | 41篇 |
1985年 | 32篇 |
1984年 | 29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24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14篇 |
1979年 | 12篇 |
1978年 | 8篇 |
1973年 | 5篇 |
1971年 | 3篇 |
1957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提出了一种基于海洋流函数模型的双站高频地波雷达径向流生成矢量流算法.该算法避免了传统矢量合成法将径向流进行插值带来的误差,而且符合海洋动力学原理,生成的流场更接近实际分布.通过计算机仿真发现,流函数算法的容错、容差能力比矢量合成法更强.在径向流探测标准误差为10 cm.s-1时,新算法反演结果的均方根误差减小了约5 cm.s-1.应用到雷达实测数据中,与海流计实测结果比较表明,新算法比传统算法的平均误差减小了2 cm.s-1. 相似文献
142.
绝缘问题是高电压、高场强器件和设备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是决定器件、设备运行参数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针对一台直线感应加速器调试中出现的加速腔绝缘环在带束负载情况下的真空沿面闪络现象,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分析表明,在排除设计、材料、加工、洁净和真空度等常规异常因素后,导致绝缘环真空沿面闪络的可能因素是电子在绝缘环表面的吸附和累积,绝缘环上累积的电子来源和加速器中加速、传输的电子束的丢失有关。从加速腔工作状态出发,分析绝缘环表面积累电荷和丢失电子束的相关途径,进而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以提高加速腔运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3.
设计并搭建了一套高精度的磁场测量和补偿系统,并结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IHEP)的2K超导腔垂直测试平台对1.3 GHz 单加速间隙超导腔的磁通排出效应开展了实验研究:利用研制的磁场测量和补偿系统能够精密地测量超导腔赤道位置磁场,并能够将磁场补偿至小于5.0×10−8 T;并对超导腔不同表面温度梯度下的磁通排出效应进行了测量分析;对钉扎了磁场的超导腔进行了射频性能测试,研究了超导腔电阻对磁通钉扎的敏感度,以及在不同电场梯度下超导腔的表面电阻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研制的高精度磁场测量和补偿系统能够满足超导腔磁通排出研究的需求;高的超导腔表面温度梯度有利于磁通的排出;磁通钉扎电阻的敏感度随着加速电场梯度的增加而增大,导致超导腔的性能下降。此实验研究也为后续超导腔的研制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4.
绝缘子表面粗糙处理是提升其沿面闪络性能的重要途径,表面粗糙化处理方式不当,极易带来表面结构不均匀,难以获得稳定耐压性能的绝缘材料。为提升绝缘子表面粗糙处理的均匀性,本文利用表面喷砂技术对圆柱形有机玻璃(PMMA)绝缘子进行了粗糙化处理研究,以球形二氧化硅(SiO2)颗粒为工作介质,研究了不同喷砂粒径、氢氟酸后处理等因素对绝缘材料表面形貌和组分的影响,并利用短脉冲高压测试平台对喷砂处理前后有机玻璃绝缘子样品进行了真空沿面闪络性能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喷砂处理在有机玻璃表面形成了较为均匀的凹坑,HF酸能够有效去除表面残留的SiO2颗粒,具有表面喷砂粗糙结构的绝缘子沿面闪络电压得到了稳定提升,相较于未处理的绝缘子闪络电压提升了约80%。 相似文献
145.
在材料辐照损伤过程中,间隙型位错环的形成及动力学行为严重影响材料在辐照条件下的服役行为.在常用的以体心立方铁为基的合金材料中,1/2<111>和<100>是两种主要的位错环,其对辐照损伤的影响一直都是核材料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在之前的研究中,人们对{111}面与单个1/2<111>位错环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表面对位错环性质确实有重要的影响.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在原子尺度详细研究了另一个重要的表面铁{100}面对<100>间隙型位错环动力学过程的影响.模拟发现位错环伯格斯矢量与表面法线方向的关系、距表面的深度、位错环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温度等,都对位错环与表面的相互作用产生重要影响,其中,表面作用下的伯格斯矢量的演化以及<100>位错环在此过程中的一维运动首次被发现.基于这些模拟结果,就<100>位错环对表面辐照损伤结构的影响进行详细地研究,给出<100>位错环对表面凹凸结构的贡献,这些结果为理解辐照过程中材料表面的演化提供一种可能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6.
147.
利用单相机所采集的图像实现了对光滑高反射表面面形的直接检测.首先利用相机获取参考平面在标准平面镜中的镜像,然后通过参考平面上的点与归一化成像平面上图像点之间的密集折返对应关系,求得待测镜面的深度距离,从而实现对高反射表面面形的测量.通过光线追迹将该测量过程转化为求解物空间中关于两对应光线束之间的相交问题.以相位为载体获取面形梯度分布,求得该表面的法向量场,并求解相应的反射光线束.通过光线追迹对该光线束与相应入射光线束求“交点”检测高反射表面.对标准平面镜进行实验检测,测量得到的面形平面度为0.19 mm.采用传统方法与本文所提方法对汽车后视镜进行检测,所得检测结果对应点之间的平均距离为0.15 mm,验证了本文方法检测镜面面形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8.
针对现有成像系统因数据冗余而无法兼顾大视场、高分辨、高效性的问题,结合人眼视网膜变分辨成像和并列式复眼成像原理,设计一种多分辨率成像的复合仿生成像系统.该成像系统按照球面和平面兼顾的曲面布局方式,利用11个相机镜头构建相机阵列,组成了四个等级分辨率的子眼拍摄模块.通过物距100 m的远景实验和物距10 m的近景实验发现,该系统在实现高分辨成像的同时,获得总视场达150.8°×37.8°.多分辨率成像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获取的图像的分辨率从中心视场到边缘视场逐渐降低,并且相较于中心清晰全视场成像,四级分辨率成像的拼接图像数据量减少了17.2倍的数据冗余. 相似文献
149.
采用电磁场有限元方法,数值模拟了孔径型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aperture Scanning Near-field Optical Microscopy,a-SNOM)在照明模式下的工作过程.针对金偶极天线结构,改变天线长度和纳米间隙尺寸,计算了a-SNOM探针孔径的远场辐射速率随探针端面中心坐标变化的扫描曲线,实现了超越a-SNOM探针通光孔径尺寸的天线金属纳米间隙的超分辨测量,对于100nm通光孔径的探针,可分辨最小尺寸为10nm(0.016倍波长)的金属间隙.通过对比金属和介质偶极天线的a-SNOM探针远场辐射速率测量的计算结果,表明天线金属纳米间隙的超分辨测量的实现是由于金属间隙表面等离激元的激发. 相似文献
150.
A lossy mode resonance (LMR)-supported fiber optic sensor in which a uniform fiber core is placed among two identical tapered regions, is investigated numerically. Indium tin oxide (ITO) and aluminum-doped zinc oxide (AZO) are considered as LMR active materials used to excite several lossy modes and gold and silver are used as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PR) active materials. In this probe design, a central uniform core coated with ITO/AZO is the active sensing region, whereas tapered regions are meant for bringing the incident angle close to the critical angle. The sensitivity of the present fiber optic bio-sensor is evaluated for first two LMRs utilizing both ITO and AZO separately, along with its variation with the taper ratio (TR). For ITO, the maximum sensitivity values are observed to be 18.425 μm RIU−1 (refractive index unit) and 0.825 μm RIU−1, corresponding to the first and second LMRs, respectively, at a TR of 1.6 and for AZO, equivalent values are 0.79 μm RIU−1 and 0.35 μm RIU−1, respectively, at a TR of 2.0. The results illustrate that the first LMR is more sensitive than the second LMR and the ITO-coated probe possesses greater sensitivity than the AZO-coated probe for both LMRs. Similarly, for the fiber optic SPR sensor, the maximum value of sensitivity is 5.6425 μm RIU−1, in the case of gold and 5.0615 μm RIU−1 in the case of silver, at a TR of 1.6. Hence,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sensor with the present fiber optic probe design has around a 3-fold enhancement in sensitivity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SPR sensors. This study will have applications in many sensing schemes where the requirement of large sensitivity is vital.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