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4篇
  免费   483篇
  国内免费   412篇
化学   2853篇
晶体学   43篇
力学   4篇
综合类   22篇
数学   4篇
物理学   59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168篇
  2019年   147篇
  2018年   107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86篇
  2015年   177篇
  2014年   167篇
  2013年   286篇
  2012年   190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145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155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银(Ⅰ)-苯羟乙酸光反应的共振散射光谱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0.04mol/L H2SO4-0.01mol/L苯羟乙酸介质中,Ag^+被紫外光还原生成银胶,苯羟乙酸被光氧化生成苯甲醛。银胶于525nm处产生一灵敏的共振散射峰,银浓度在0.1~4.0μg/mL范围内与共振散射光强度呈良好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为0.05μg/mL。该法已用于废水中银的测定。并采用共振散射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示波极谱等探讨了光化学反应机理和共振散射现象。  相似文献   
992.
用分层法合成了两个配合物[Ag2(L)2](CF3COO)2(1)和[Ag2(L)2](CF3SO3)2(2)[L=2-甲基-4,6-二(3-吡啶基)嘧啶],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具有双核大环结构的配合物1和2由Ag(Ⅰ)…Ag(Ⅰ)相互作用连接形成一维链状结构,并进一步通过π-π相互作用形成二维层状结构。研究了配合物2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993.
银辅助化学刻蚀半导体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电子器件的发展趋势是小型化和多功能化,这就对半导体材料的加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传统的加工技术相比,近年发展起来的贵金属粒子辅助化学刻蚀半导体材料制备微结构技术因操作简单、不需要精密设备、反应迅速和可批量生产等优点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以Si为主,详细介绍了Ag辅助化学刻蚀半导体材料的机理、反应现象及影响因素,总结了各种微结构的制备技术及其应用。此外,对Ge,Si1-xGex和GaAs等其他半导体材料的贵金属粒子辅助化学刻蚀技术也进行了综述。同时分析了贵金属粒子辅助化学刻蚀半导体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4.
采用等体积共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Pd-Ag/CeO2-ZrO2-La2O3-Al2O3催化剂。运用N2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XRD),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考察其对甲醇的催化氧化性能。活性测试结果表明,Ag的添加可显著改善Pd催化剂对甲醇的催化氧化活性,T50、T90以及ΔT分别为125℃,150℃和25℃,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H2-TPR表明,引入Ag可明显改善催化剂的还原性能,使表面易还原氧物种量增多,还原速率加快;UV-Vis DRS及XPS表明,Pd、Ag金属之间以及金属与载体之间存在电子效应,这种效应促使金属与载体界面产生大量具有活性的氧物种,不仅提高了催化剂的低温活性,还提高了催化剂的氧化速率。  相似文献   
995.
四硫富瓦烯衍生物修饰的银溶胶;银溶胶;纳米粒子;四硫富瓦烯;氧化还原;表面修饰  相似文献   
996.
萘啶酮的单核和双核银配合物的合成与晶体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合成了萘啶酮的单核和双核银配合物Ag2(L1)2(HL1=5,7-二甲基-1,8-萘啶-2-酮) (1)和[Ag(HL2)(PPh3)2]·2H2O(H2L2=1,8-萘啶-2,7-二酮) (2)。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配合物1的晶体属单斜晶系,P1空间群。中心金属银为三配位T型几何构型,Ag-Ag间距离为0.274 8(2) nm,具有强的Ag…Ag作用。配合物2的晶体属三斜晶系,P21/n空间群。银与1个氮原子及2个磷原子形成三配位结构。  相似文献   
997.
银修饰的二氧化钛多孔微管的制备、表征及光催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建华  戴维林  李静霞  李闻  曹勇  范康年 《化学学报》2007,65(12):1172-1176
在冰乙酸存在条件下, 以四氯化钛水解法制备了具有锐钛矿晶型结构的二氧化钛多孔微管, 并用化学沉积法对其进行修饰, 得到银修饰的二氧化钛多孔微管. 采用XRD, TG-DTA, SEM, TEM, XPS及氮吸附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 氮吸附的结果显示该样品具有很高的比表面积, 银的修饰没有显著影响二氧化钛微管的孔结构; XRD的表征结果显示, 银修饰的二氧化钛多孔微管具有良好的锐钛矿晶型; XPS的分析结果表明银以游离的金属态存在; TEM的观测结果显示, 银团簇沉积于二氧化钛纳米晶粒的表面. 降解苯酚的光催化活性测试显示出银的修饰对二氧化钛的光催化活性有显著的提高作用, 其中含银2.0%的样品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998.
利用简易无模板湿化学法合成了由纳米片组装的具有三维分级结构的银纳米材料。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表明柠檬酸氢二铵在这种结构形成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进一步证明了这种结构的形成。此外本文还对这种分级结构进行了紫外和拉曼表征。这种新型的银纳米结构有望作为一种高灵敏度的表面拉曼增强基底。  相似文献   
999.
研究了用离子交换沉淀法制备的Ag/Ag3PO4/g-C3N4的可见光光催化性能及再生方法.通过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其进行了结构特性分析.XRD结果显示再生后催化剂的结构未发生改变.FESEM及UV-Vis分析结果说明催化剂由Ag3PO4与g-C3N4复合而成.XPS分析结果表明催化剂表面出现少量的银单质.利用可见光(λ420nm)照射下的苯酚降解实验评价了样品的光催化活性,并通过活性物种及能带结构的分析对催化剂的光催化机理进行了推测.研究表明,Ag/Ag3PO4/g-C3N4的光催化活性明显高于纯Ag3PO4及纯g-C3N4,主要原因归结为单质银、Ag3PO4及g-C3N4的协同效应.经过氧化氢和磷酸氢铵钠(NaNH4HPO4)的再生可完全恢复催化剂的活性,这表明该绿色环保的再生方法可实现Ag/Ag3PO4/g-C3N4催化剂在环境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000.
将硝酸银的乙醇溶液与溶胶凝胶TiO2混合得到前驱体,随后经共沉淀-煅烧制备得到AgBr/TiO2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分析了复合材料的形貌、晶体结构、Ag元素的价态,采用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测定了其光吸收性能;进而以甲基橙(MO)的可见光降解为探针反应测定了AgBr/TiO2复合材料的可见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当前驱体在不同温度下煅烧后,无定形TiO2颗粒逐渐增大,并逐渐转变为锐钛矿结构;担载的AgBr可明显拓展TiO2的可见光吸收范围;Ag物种主要以Ag+形式存在.当煅烧温度为300℃时,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活性最高,MO的降解率在60min内达到90%以上;随着煅烧温度的增加,催化活性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