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70篇
  免费   943篇
  国内免费   895篇
化学   5555篇
晶体学   37篇
力学   233篇
综合类   64篇
数学   71篇
物理学   2748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250篇
  2021年   332篇
  2020年   420篇
  2019年   271篇
  2018年   228篇
  2017年   370篇
  2016年   442篇
  2015年   404篇
  2014年   512篇
  2013年   571篇
  2012年   559篇
  2011年   446篇
  2010年   353篇
  2009年   411篇
  2008年   406篇
  2007年   411篇
  2006年   320篇
  2005年   303篇
  2004年   292篇
  2003年   213篇
  2002年   200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111篇
  1998年   97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991.
强光一号2.4 MV 环-板型水介质开关光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ns级时间分辨可见光分幅相机和光纤传感器对“强光一号”环-板型水介质开关进行光学测量,得到了电流通道发展图像以及整个放电过程的光强变化信号。实验结果表明:环-板型水介质开关开始击穿时的平均场强约为190 kV/cm,同时存在多个放电通道,流注呈树枝状分布,发展速度为几十cm/ms。  相似文献   
992.
基于有机物农药的荧光机理,利用光纤传感技术、光栅分光技术和多通道图像传感器(Multi-Channel ImageSensor)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有机农药的荧光全光谱检测与分析系统。系统以脉冲氙灯为激发光源,采用光纤进行传输和探测荧光,以自制的小型平场光谱仪对荧光进行色散分光,并设计了相应的高速数据采集电路,实验结果由微机进行分析。利用该系统实现了对西维因农药的荧光光谱的检测和荧光强度与农药浓度的分析。结果表明,以319nm波长紫外光为激发光,一次曝光可获得西维因农药的荧光光谱,光谱带宽为160nm;系统的最小检测浓度为4.0×10-3mg/L,农药浓度在4.0×10-3~100.0×10-3mg/L之间时系统具有较好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为0.9986。用该仪器对河水和地下水中痕量西维因进行了测量,回收率接近100%。  相似文献   
993.
一种光纤F-P声发射传感器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克服压电陶瓷传感器易受电磁干扰、不能实现长期实时检测的缺点,提出了光纤非本征F-P结构测量声发射信号的思想.对光纤非本征F-P腔声发射测量原理进行分析,提出了双波长的稳定方法,并进行了结构参量的优化设计,确定了合适的反射比、波长及F-P腔长.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非本征F-P光纤声发射传感器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高分辨率.  相似文献   
994.
李伟良 《光子学报》2008,37(1):86-90
研究了功率调制型光频域反射技术空间采样函数的基本特征,得到了频域测量参量对测量距离和空间分辨率的基本限制;用数值计算模拟了功率调制型光频域光纤温度传感器的测量过程,通过比较模拟测量得到的喇曼反射强度空间分布因子对实际喇曼反射强度空间分布因子的再现程度,研究了调制频率范围、频率采样间隔以及起始调制频率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得出技术可行的最佳频域测量方案.  相似文献   
995.
分体插接式光纤光栅应变片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适合作为二次变换元件使用的通用型应变传感预制结构——光纤光栅应变片.它以裸Bragg光栅为研究对象,采用分体式设计方法把敏感光栅与连接光纤分别封装于独立的基体中,并通过两个基体相互之间的插入实现了Bragg光栅与测量光路的机械连接.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表明:光纤光栅应变片具有与Bragg光栅相同的反射谱,其测量线性度好,灵敏度高,温度误差则随被测试件性质不同而变化,当试件材料与基底材料一致时,温度误差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996.
基于信号自相关原理的光纤光栅数字解调方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李东升  霍志璞 《光子学报》2008,37(5):914-917
为满足工程测试领域对光纤光栅波长漂移高分辨探测技术的需要,提出一种基于信号自相关原理的新型光纤光栅数字解调技术.该技术在可调谐滤波法的基础上,通过对信号序列采用自相关分析以实现对波长漂移的测量以及对传感光栅反射谱形状的识别,能够有效克服噪音对信号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光纤光栅自相关数字解调方法可以准确测量光纤光栅波长的漂移,适用于传感光栅具有相同波长的变化范围.  相似文献   
997.
刘艳磊  苑立波 《光子学报》2008,37(6):1180-1185
以单环后向Rayleigh散射式光纤转动传感器原理为基础,提出了一种三环形腔并联Rayleigh后向散射式光纤转动传感器新结构.利用三个2×2单模光纤耦合器,建立了并联三环形腔Rayleigh后向散射式光纤转动传感器的理论模型,给出了用光时域反射计(OTDR)探测到的信号强度表达式.通过计算机仿真优化了参量,选择三环的长度分别为1 500 m、1 078 m和680 m.三个2×2光纤耦合器的耦合系数分别为95.23%、94.88%和95.26%构建了测试系统,对不同转速所探测到的后向Rayleigh散射信号进行测量,得到与理论相一致的实验结果.三环的采用,增加了测试的有效数据,使其更有利于识别,提高了测量转速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998.
基于CMOS图像传感器的微型无人机遥感系统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鹏  沈庭芝  单宝堂 《光子学报》2008,37(8):1657-1661
为了实现微小型无人机航空遥感,设计了一种基于CMOS图像传感器的微小型无人机的可见光遥感系统.系统采用CMOS图像传感器替代CCD,利用时序发生模块(Field-Prog Rammble Array,FPRA)实现了控制时序、数据缓存和硬件彩色插值,C8051F单片机作为主控核心,采用FLASH作为数据存储单元,设计了PAL制视频信号生成电路.介绍了所用CMOS图像传感器的特性,分析了Bayer颜色格式进行彩色插值恢复标准RGB颜色格式的硬件实现与软件算法.整个系统重量约20 g,功耗约2 W.在一款翼展800 mm的无人机上实现了遥感拍照,给出了处理后的拍照结果.  相似文献   
999.
胡晓东  姚岚  彭鑫 《光子学报》2008,37(12):2576-2579
为了提高图像质量,在分析APS CMOS图像传感器工作时序的基础上,对标准时序做了改进,并对改进后的时序进行了实验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时序可有效消除固定模式噪音,达到改进图像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00.
In recent times, researchers have aimed for new strategies to combat cancer by the implementation of nanotechnologies in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This work focuses on developing protein-based nanoparticles loaded with a newly synthesized NIR emitting and absorbing phthalocyanine dye, with photodynamic and photothermal properties. More precisely, we synthesized highly reproducible bovine serum albumin-based nanoparticles (75% particle yield) through a two-step protocol and successfully encapsulated the NIR active photosensitizer agent, achieving a good loading efficiency of 91%. Making use of molecular docking simulations, we confirm that the NIR photosensitizer is well protected within the nanoparticles, docked in site I of the albumin molecule. Encouraging results were obtained for our nanoparticles towards biomedical use, thanks to their negatively charged surface (−13.6 ± 0.5 mV) and hydrodynamic diameter (25.06 ± 0.62 nm), favorable for benefitting from the enhanced permeability and retention effect; moreover, the MTT viability assay upholds the good biocompatibility of our NIR active nanoparticles. Finally, upon irradiation with an NIR 785 nm laser, the dual phototherapeutic effect of our NIR fluorescent nanoparticles was highlighted by their excellent light-to-heat conversion performance (photothermal conversion efficiency 20%) and good photothermal and size stability, supporting their further implementation as fluorescent therapeutic agents in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