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6篇
  免费   203篇
  国内免费   322篇
化学   1453篇
晶体学   24篇
力学   20篇
综合类   8篇
物理学   9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01.
为了解决现有测定方法中样品前处理复杂、测定过程繁琐的问题,研究了直流电弧发射光谱法测定钼样品中Al、Bi、Ca、Cd、Co、Cr、Cu、Fe、Mg、Mn、Ni、Pb、Sb、Si、Sn、Ti、V等17种元素的方法。用石墨粉(98%)、碳酸钠(1%)和氟化钠(1%)作为光谱缓冲剂抑制基体元素蒸发、稳定弧焰、促进杂质元素的蒸发;采用样品装满电极后下压2 mm和滴加蔗糖乙醇水溶液(2%)的方式,防止喷溅的发生,稳定激发过程,减小基体干扰;对挥发难易程度不同的元素采用信号分段采集的方式,提高各元素信噪比。方法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操作简便,加标回收率为85%~120%,各元素分析精密度均小于15%。  相似文献   
902.
M-Na-P-Mo-V/SiO2系列催化剂对异丁烯氧化反应的催化性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浸渍法制备了M-Na-P-Mo-V/SiO2系列催化剂,并用FT-IR和TPR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催化剂上的异丁烯化反应.结果表明,在空速900h-1和345℃的反应条件下,过渡金属的引入可提高甲基丙烯醛的选择性.其中Cu对催化性能的改善最佳,甲基丙烯醛选择性可达65.7%;而在Na-P-Mo-V/SiO2催化剂上,乙酸选择性可达50%,但甲基丙烯醛选性仅为4.1%.在催化剂中引入过渡金属时,Cu在提高甲基丙烯醛选择性的同时,也抑制了完全氧化产物COx的生成;Fe提高双键断裂产物和完全氧化产物选择性的同时,使甲基丙烯醛选择性下降;Zn对反应的影响不很大.TPR结果表明,在入Cu的催化剂中,Cu与杂多酸阴离子之间可能存在“溢流”作用.  相似文献   
903.
氢钼青铜对铂催化氧还原反应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循环伏安法在玻碳电极上和硫酸溶液中电沉积制备出铂催化剂(Pt)及铂-氢钼青铜复合催化剂(Pt-HxMoO3), 用旋转圆盘电极研究并比较了它们对硫酸溶液中氧还原反应的催化活性. 研究结果表明, HxMoO3能明显地提高Pt对氧还原反应的电催化活性. 通过对静态电极上氧还原的峰电流与扫描速度的关系以及旋转圆盘电极上氧还原电流与旋转速度的关系的分析发现, HxMoO3提高了铂电极氧还原反应电荷传递步骤的传递系数, 因此加快了氧还原的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904.
以碳纳米纤维(CNFs)作为负载基体和反应器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和碳化工艺生长和调控二硫化钼(MoS2)纳米片。通过改变前驱体溶液浓度来调控纳米片的形貌和结构,利用MoS2纳米片的高催化活性和CNFs高比表面积、良好的稳定性以及高电导率的协同作用,研究不同形貌和结构的杂化纳米材料在电催化析氢方面的应用,探索杂化材料形貌与性能之间的潜在规律。运用多种分析测试技术对制备得到的纳米杂化材料进行表征,并对所制备的MoS2/CNFs杂化材料的电催化析氢性能(HER)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近似皮芯结构的MoS2/CNFs-10杂化材料的电催化析氢性能最好,初始析氢过电位在220 mV,Tafel斜率为110 mV·dec-1。  相似文献   
905.
纳米MoS_2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在加氢脱硫反应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羰基钼和升华硫反应制备了晶片层数为3~5,比表面积为71m2/g的纳米MoS2催化剂,并考察了其催化十二硫醇或二苯并噻吩的加氢脱硫活性.结果表明,在3.0MPa初始氢气压力下,该催化剂在200C和280C就可使十二硫醇和二苯并噻吩转化接近100%.  相似文献   
906.
考察了CeO2修饰及未修饰的Ni/Mo/SBA-15催化剂在CH4-CO2重整上的催化性能并采用N2吸脱附、CO2程序升温脱附、H2程序升温还原、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常压,800oC条件下,经过100h在线评价后,Ni/Mo/SBA-15和CeO2/Ni/Mo/SBA-15催化剂仍具有高的反应活性和规整的六方介孔结构,其中CeO2修饰的CeO2/Ni/Mo/SBA-15催化剂表面没有积炭形成,表明CeO2的加入促进了Ni物种在SBA-15介孔分子筛表面的分散,从而阻止了Ce/Ni/Mo/SBA-15催化剂上Ni的烧结和积炭.  相似文献   
907.
二苯并噻吩在CoMo/γ-Al2O3催化剂上的分散及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苯并噻吩(DBT)在80℃下与CoMo/γ-Al2O3催化剂混合并放置24h,即可在催化剂表面发生自发单层分散.通过XRD测定出其分散阈值为0.15g/g,大于计算值0.12g/g(平躺吸附密置单层分散容量),排除实验误差后可以推测DBT在CoMo/γ-Al2O3表面存在通过硫原子的端链吸附.FT-IR和LRS的分析结果与上述推测相一致,说明DBT可能通过硫原子吸附在CoMo/γ-Al2O3表面的酸中心上.  相似文献   
908.
在pH4.0的介质中,Mo(Ⅵ)与新试剂4-(5-溴-2-噻唑偶氮)邻苯二酚(5-Br-TAPC)和二苯胍(DPG)反应形成稳定的三元离子缔合物,其组成比Mo(Ⅵ):5-Br-TAPC∶DPG为1∶3∶2。该三元缔合物氯仿萃取液的λmax为536nm,对比度为119nm,表观ε为6.33×104L·mol-1·cm-1。钼(Ⅵ)含量在0~0.80mg/L范围内遵从比耳定律,并探讨了离子缔合物的结构。将在最佳显色条件下拟定的分析方法用于合金钢中小量或痕量钼的测定,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909.
 采用HNO3溶液对HZSM-5分子筛进行预处理,并以处理后的分子筛为载体制备了Mo/HZSM-5 催化剂. 结果表明,改性的Mo/HZSM-5催化剂在甲烷无氧脱氢芳构化反应中表现出很好的稳定性,显著地抑制了积炭物种在催化剂表面的形成. SEM,XRD和1H MAS NMR等表征结果表明,酸处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HZSM-5分子筛的结晶度,使部分Al物种脱离骨架结构,迁移到骨架外形成新的表面Al羟基,从而使HZSM-5分子筛上B酸中心的数目明显减少. 未经改性的Mo/HZSM-5催化剂表面,平均每个晶胞中有1.12个B酸位,而改性的Mo/HZSM-5催化剂表面,平均每个晶胞中仅有0.88个B酸位. 这表明过多的酸性位存留在催化剂上会引起积炭的生成,降低催化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10.
以稀土离子交换的HZSM-5为载体的甲烷非氧化芳构化催化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declining crude oil reserves has led to natural gas being considered as an alternative supply to produce important organic raw materials such as ethene and aromatics. Mo/HZSM-5 is found to be able to act effectively for the title reaction[1]. In order to clarify how the cation in the channel of HZSM-5 effects the behavior of the catalyst, different rare earth ion exchanged HZSM-5 ([ RE3+] HZSM-5 ) zeolites were investigated as supports of the Mo/[ RE3 + ] HZSM-5 cataly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