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1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4篇
化学   68篇
力学   7篇
综合类   8篇
数学   330篇
物理学   11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针对卓越工程师的基本训练要求及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为导向,以辅助教学系统、实验数据处理系统和学生创新实践平台三大模块为依托,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和知识积累过程,建立全方位、模块化、逐层深入的实验教学培养模式,把大学物理实验室建设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62.
We consider a Markovian jump process θ, with finite state space, feeding the parameters of a nonlinear diffusion process X. We observe θ and X in white noise, and—given a function f—we want to construct a finite filter for the f(X t )-process. An algorithm is investigated which will produce a finite filter if it halts after a finite number of steps, and we give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conditions for this to happen.  相似文献   
63.
We describe and demonstrate an artificial model of technology discovery called the Bit‐Economy. The model is built from a minimal set of fundamental hallmarks of technology and develops under an open‐ended evolutionary operator which rewards new technology which is able to coordinate both spatially and temporally with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set. The Bit‐Economy, is able to replicate several features of re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ncluding nonmonotonic growth, bunching of creation and destruction events, qualitative topologies of patent networks, and efficiency and waste‐management gains. In contrast to related works, we do not apply an exogenous fitness landscape and so are able to study the process of technology discovery as a self‐guided search toward more complex outcomes. © 2013 Wiley Periodicals, Inc. Complexity 18: 57–67, 2013  相似文献   
64.
高分子材料合成实验是高分子专业的核心实验课程之一,如何建立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的有效衔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和活学活用,是本课程的主要目标。为此,笔者和教学团队提出:在同一个实验中改变某个实验变量,在教学班中引入对比实验,通过这些改变引起的不同实验现象和由此产生的材料性能的迥然差异,引导学生从现象出发,联系理论课堂知识进行深入分析。这种尝试有效改变了以往实验教学中所有教学班千篇一律的操作和几乎完全相同的实验现象与结果,有效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提高了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年的实验教学反馈表明,“对比实验的引入”和“现象驱动的知识挖掘”帮助学生有效巩固了理论课堂的知识点,做到了活学活用。  相似文献   
65.
Extension of the medicinal chemistry toolbox is in the vital interest of drug designers. However, the diffusion of an innovation can be a lengthy process. Along these lines, it took almost 70 years before the use of the sulfoximine group reached a critical mass in medicinal chemistry. Even though interest in this versatile functional group has increased exponentially in recent years, there is ample room for further innovative applications. This Review highlights emerging trends and opportunities for drug designers for the utilization of the sulfoximine group in medicinal chemistry, such a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omplex molecules, proteolysis targeting chimeras (PROTACs), antibody-drug conjugates (ADCs) and novel warheads for covalent inhibition.  相似文献   
66.
针对教材中“焰色反应”实验存在的不足,通过对“焰色反应”原理及条件的分析,进行了4大实验创新设计,获得异彩纷呈的实验现象,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对化学的热爱。本课的创新改进实现了对教材内容的二次开发,充分发掘了化学实验的教育功能,让课堂焕发活力。  相似文献   
67.
以人教版、苏教版、鲁科版(2019年版)和沪科版(2020年版)高中化学教科书中的学生必做实验文本为研究对象,基于“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构建高中化学教科书中学生必做实验文本的分析框架,分析和比较4个版本教科书中学生必做实验文本“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的体现及其异同,为学生必做实验教学提供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68.
青海省主导产业创新效率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青海省主导产业创新效率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青海省主导产业创新效率存在规模效益不变、规模效益递增、规模效益递减三种不同类型,而且主导产业创新低效率同时存在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将青海省主导产业与全国同类产业部门创新效率对比发现青海省主导产业总体创新效率较低,也有部分产业创新效率略高于全国同类产业部门平均水平.进而分析影响青海省主导产业创新效率的区域因素,最后提出提升青海省主导产业创新效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69.
技术创新网络是企业、大学、研究机构等相关组织基于共同的技术创新目标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网络组织形式,像其他生命体一样存在着萌芽、成长、成熟和衰退的生命周期.网络的演化与网络成员的行为密切相关,在分析组织进入网络、增加合作和退出网络机制的基础上构建了技术创新网络演化模型,研究不同演化阶段的特征.理论推导和仿真结果表明:技术创新网络整个生命周期中保持着无标度特性;组织进入网络、增加合作和退出网络的速度决定了技术创新网络的生命周期以及其所处生命周期的阶段.  相似文献   
70.
针对产业集群创新能力评价的一些复杂方法,以文献中的基于BP神经网络的产业集群创新能力评价模型作为比较对象,提出了两种评价模型:组合评价模型和主成分指数模型.前者将变异系数法和Topsis法组合使用,用以评价产业集群创业能力;后者则是对所有参评样本的评价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以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权重,构建主成分综合指数,从而形成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指数模型.对这两个模型用来自比较对象模型的同一数据进行了验证,三个模型都得出了非常相近的结果,而这两种模型更具可操作性且易于解释,这两者相比,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则更为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