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1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4篇
化学   68篇
力学   7篇
综合类   8篇
数学   330篇
物理学   11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81.
针对开放式创新合作伙伴选择过程中决策者判断模糊性的特点,考虑到不同的决策者其决策可信性的不同,提出了开放式创新合作伙伴选择的模糊多属性群决策模型。首先描述了开放式创新合作伙伴选择的多属性群决策问题;然后依据该种方法比较突出的特点,考虑到决策者对评价指标权重的不同,对TOPSIS方法加以改进;最后,通过算例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82.
秦瑞平 《化学教育》2014,35(16):42-43
以柔性太阳能电池涂布机设备的研制为例,将CDIO工程化模式用于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设计与研究过程,让学生直接参与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了学生的开放式思维、创新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协作精神、责任感等,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83.
基于知识转移的合作创新伙伴信任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合作创新中,知识转移是合作创新的必要过程,也是合作创新取得成功的关键。同时,信任可以促进合作创新伙伴之间的知识分享和知识转移,并由此促进合作创新的效果。因此,本文从知识转移的视角进行了合作创新伙伴信任评价研究。首先,在已有研究基础上,结合专家咨询的方法,建立了基于知识转移的合作创新伙伴信任评价的指标体系;然后,构建了合作创新伙伴信任评价的RS-SVM模型;最后选择某研究所及其30个合作创新伙伴作为样本,对评价模型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显示,RS-SVM模型的准确率和效率均比较高。本研究不仅可以拓展目前信任研究的视角和方法,也从实践上帮助合作创新主体进行有效的信任管理,以进一步促进伙伴之间的知识转移,达成合作创新的目标。  相似文献   
484.
以往关于信任的研究是在稳定均衡的假设下进行的,然而信任演化过程中会表现出非线性的混沌状态,具有复杂系统的特征。基于演化博弈理论和混沌理论,建立了创新网络中组织间信任演化模型,分析了创新网络中组织间信任的复杂性、初值敏感性、分岔行为及内随机性等混沌特性,推导出信任演化方程与Logistic映射之间的关系,采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进行混沌性判定,证明创新网络中组织间信任通过倍周期分岔通往混沌,得到了信任从有序进入混沌的一般条件,运用算例进行仿真展示信任演化通往混沌的过程,分析创新网络中信任演化进入混沌区的实际意义,并选择硅谷和筑波科技城两个实例做对比分析,验证了该研究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创新网络中组织间信任的混沌演化反映出信任发展的非线性特点,为创新网络中组织间信任的混沌利用和控制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85.
如何上好设计性实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结合几个设计性实验,从教师怎样备好课、上好课,采用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等方面谈如何上好设计性实验。  相似文献   
486.
大学物理实验课培养创新能力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本文就高等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人才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对大学物理实验课改革的一些看法,指出综合性实验的开设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87.
设计合理而独特的、与科技发展相适应的物理实验体系,是目前物理实验教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设想通过综合分析各院校的物理实验体系,结合各专业课的特点,向现代就业趋势靠拢,设计多方位的物理实验体系。由于教学时数的限制,将实验体系分为:必修型、综合选修型、科研毕业设计型三大系列。  相似文献   
488.
企业根据自身特点选择技术合作伙伴,筛选技术来源,通过开展广泛的产学研合作实现多渠道技术获取是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实现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和经济效益增长的重要方式。不同技术获取模式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效果和作用机理差异性受到了诸多学者的重视,但企业技术获取系统是一个复合系统,很少有研究系统地分析企业技术获取系统的协同机理及其与创新绩效的互动关系。文章构建了企业技术获取系统协同发展模型,对我国企业技术获取的协同发展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并进一步讨论了企业不同技术获取协同与不同创新绩效间的因果关系。研究表明:整体上我国企业技术获取系统处于协同演进状态,但国外技术获取子系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徘徊与波动;企业在技术获取和技术的消化吸收过程中形成了技术获取协同带动技术累计绩效和经济绩效刺激技术获取系统协同演进这两个简单的价值循联接;我国企业目前仍欠缺通过持续的技术学习实现技术累计绩效的商业化和市场化,使企业经济绩效归因于其内外部技术的研发、吸收和二次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489.
为实现对京津冀地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动态综合评价,文章从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产出和技术创新环境三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TOPSIS灰色关联投影法计算灰色关联投影贴近度,引入协调度模型评价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并进行二次加权计算。对比所得到的截面静态评价结果和面板动态评价结果,可以看出,京津冀地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存在不同程度的波动和较大的地区差异,产业发展处于中度失调状态。研究认为,京津冀应努力加强区域产业合作和优势互补,推动创新资源有效配置,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缩小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地域差距,实现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490.
李德强  彭灿  奚雷 《运筹与管理》2017,26(9):183-192
双元创新的协同性及其前因变量是企业实施双元创新时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也是国内外学者研究较少的前沿课题之一。文章首先通过文献回顾与理论分析,探讨了动态能力与双元创新协同性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环境竞争性对上述关系的调节效应,提出了相应的研究假设和概念模型,然后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对上述研究假设和概念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动态能力与双元创新平衡性、互补性和协同性均正相关;动态能力的重组转型能力维度与双元创新平衡性、互补性均正相关;环境竞争性在动态能力与双元创新协同性、动态能力与双元创新平衡性关系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