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597篇 |
免费 | 1199篇 |
国内免费 | 511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1942篇 |
晶体学 | 44篇 |
力学 | 519篇 |
综合类 | 47篇 |
数学 | 157篇 |
物理学 | 559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24篇 |
2022年 | 141篇 |
2021年 | 143篇 |
2020年 | 150篇 |
2019年 | 92篇 |
2018年 | 133篇 |
2017年 | 242篇 |
2016年 | 278篇 |
2015年 | 245篇 |
2014年 | 472篇 |
2013年 | 527篇 |
2012年 | 375篇 |
2011年 | 457篇 |
2010年 | 321篇 |
2009年 | 436篇 |
2008年 | 518篇 |
2007年 | 453篇 |
2006年 | 405篇 |
2005年 | 410篇 |
2004年 | 376篇 |
2003年 | 333篇 |
2002年 | 278篇 |
2001年 | 241篇 |
2000年 | 232篇 |
1999年 | 188篇 |
1998年 | 162篇 |
1997年 | 154篇 |
1996年 | 115篇 |
1995年 | 104篇 |
1994年 | 72篇 |
1993年 | 44篇 |
1992年 | 50篇 |
1991年 | 43篇 |
1990年 | 24篇 |
1989年 | 20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5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31.
Cytoskeletal involvement in cotton fiber growth and developmen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obert W. Seagull 《Micron (Oxford, England : 1993)》1993,24(6):643-660
The organization of cellulose microfibrils in plant cell walls influences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wall and thus cell expansion characteristics. Developing cotton fiber represents an excellent model system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biological regulation of cell wall patterns. Current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the cytoskeleton has a major role in directing the deposition and organization of cellulose microfibrils in the cell walls of many plant systems, including developing cotton fibers. Both microtubules and microfilaments appear to be involved in regulating changes observed in microfibril patterns during fiber development. The polylamellate architecture of the fiber wall can be attributed to changes in the orientation of cytoplasmic microtubules which appear to direct the orientation of microfibril deposition in each successive layer of the fiber wall. In the drug-induced absence of microtubules, cellulose is deposited in the fiber wall in a swirled pattern of bundled microfibrils. Interaction between adjacent microfibrils may influence cell wall organization on a localized level. In contrast to the direct involvement of microtubules on wall organization, microfilaments appear to be indirectly involved in the deposition of cellulose microfibrils. Current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microfilaments influence wall organization by controlling changes in microtubules patterns. Although a grea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ytoskeleton and the fiber wall is needed, there is sufficient evidence to indicate that genetic manipulation of cytoskeletal components is one path toward future direct manipulation of cell expansion characteristic in many plant systems and may lead to improvements in the textile qualities of cotton fibers. 相似文献
32.
本文阐述了采用光子注入法实现光纤激光器的偏振开关操作.这种新颖的全光开关器件具有极低的阈值(0.1μW).对操作机理、实验实现和器件特性. 相似文献
33.
利用多重尺度微扰法,直接从包含非线性极化项的麦克斯韦方程组出发,得到了在频域描述光纤中的受激调制不稳定性的谐波耦合方程组,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受激调制不稳定性的谱分布的一些数字结果。 相似文献
34.
单偏振控制器环形腔光纤激光器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分析了非线性偏振旋转环形腔作为类饱和可吸收体获得脉冲的物理机理。在光纤环形腔结构中,采用单个偏振控制器实现了非线性偏振旋转锁模,直接获得了脉冲宽度为131 fs的超短脉冲输出。实验中,采用性能稳定的976 nm半导体二极管激光器作为抽运源,使用高掺杂浓度的Er3 光纤为增益介质,通过调节偏振控制器,获得了光谱谱宽(3 dB带宽处)为23.5 nm的稳定锁模脉冲输出。脉冲中心波长为1535.9 nm,平均功率为5.91 mW,脉冲重复率为11.20 MHz。 相似文献
35.
分析得到了横向电场分量和磁场分量所满足的耦合方程,对于介质折射率的不连续处,采用严格的边界条件来处理。基于全矢量模型,使用有限差分法编写了复模式的求解器,并将其应用于Bragg光纤的模式求解和分析。绘制出了Bragg光纤模式谱图,分类分析了在无限包层情况下Bragg光纤模式的基本特性。 相似文献
36.
37.
基于包层模的光纤布拉格光栅折射率传感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了基于光纤布拉格光栅(FBG)包层模式的折射率传感方案。实验中,利用不同浓度的丙三醇水溶液作为外界折射率传感溶液,采用氢氟酸溶液化学腐蚀的方法来减小光纤包层的直径以增大包层模式对外界折射率的敏感度,研究了腐蚀后光纤布拉格光栅包层模式的耦合波长对外部折射率的变化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1.3300~1.4584的折射率范围内,包层模式耦合波长随外界折射率增大而增大,在接近光纤包层折射率处具有很高的折射率灵敏度,最大达到了172 nm/riu(refractive index unit)。而且,包层模谐振的光谱半峰全宽(约0.07 nm)仅为布拉格纤芯模谐振光谱半峰全宽的1/4,能够获得更好的传感精度。 相似文献
38.
为了抑制分布式光纤拉曼温度系统的温漂和瑞利散射光窜扰反斯托克斯散射光,在传感光纤前端盲区后放置光纤取样环,用瑞利散射光解调反斯托克斯散射光及用光纤取样环的温度计算光纤线上其它点的温度,提高了系统的测温精度和稳定性。采用功率100 mW,波长1.55 μm,脉宽10 ns脉冲激光器和15 dB前置光纤放大器,100M14bitA/D转换卡及DSP作数字平均构建光纤拉曼温度系统的实验,实现了测温误差在±0.03 ℃内。 相似文献
39.
通过对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在紫外光照射下能够产生荧光的机理研究,设计了一种用于检测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荧光系统。该系统采用单光源、双光路结构,能够对测量信号和参考信号同时进行处理。采用所设计的筒式光纤探头激发并探测荧光,设计了相应的信号处理电路,实现了计算机管理。利用该系统和稳态光谱仪对西维因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激发波长为319nm、荧光波长为654nm时,最小检测浓度为5×10-7μg/L。当西维因浓度范围在0.0~120.0μg/L之间时,系统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0.9996(信噪比S/N=5)。该系统达到了荧光检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40.
初始啁啾补偿光纤色散效应的适用范围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以啁啾高斯脉冲在单模光纤中的传输为例,分别就线性初始啁啾对光纤二阶和三阶色散的补偿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线性初始啁啾对光纤的二阶色散(线性色散)有一定的补偿作用,但不能有效地用于三阶色散的补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