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67篇
化学   266篇
晶体学   4篇
力学   1篇
综合类   1篇
物理学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何松洁  李明圆  金军  王英  何畅  卜云洁  田旸 《分析化学》2012,40(10):1519-1523
建立了凝胶渗透色谱(GPC)去脂,气相色谱-负化学电离源-质谱(GC-NCI-MS)法测定人血清中2,2’,4,4’,5,5’-六溴联苯(BB-153)、1,2-二(2,4,6-三溴苯氧基)乙烷(BTBPE)和德克隆(Dechlorane plus,DP,包括syn-DP和anti-DP)的方法。人血清样本加入内标13C12BB-153和13C10syn-DP,经蛋白质变性、脂肪提取、GPC去脂、酸性硅胶柱净化后,利用气相色谱-负化学电离源-质谱法测定样品中BB-153,BTBPE,syn-DP和anti-DP,监测离子分别为m/z 627.5,629.5,m/z 79,81以及m/z 652,654。结果表明,13 C12 BB-153和13 C10syn-DP的血清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1.5%±8.9%和92.3%±8.1%,检出限为0.6~1.2 ng/g脂肪。应用本方法对人血样品进行测定,BB-153和BTBPE在所有样本中均未检出,syn-DP和anti-DP的浓度范围分别是0.7~9.2 ng/g脂肪和0.6~2.0 ng/g脂肪。  相似文献   
112.
浆态法制备的MoVTeNbO催化剂上的乙烷氧化脱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浆态法在N2气氛下焙烧制得了MoV0.3Te0.23Nb0.1Ox催化剂. 在以该催化剂催化的乙烷氧化脱氢制乙烯的反应中,440 ℃下乙烷的转化率和乙烯的选择性均在90%左右,乙烯产率达80.9%. 但在空气气氛下焙烧得到的催化剂几乎没有催化活性. 用XRD和SEM等方法考察了催化剂的结构.  相似文献   
113.
114.
In order to elucidate the effect of the polymerisation time on the morphology of styrene based monolithic support materials, continuous poly(1,2-bis(p-vinylphenyl))ethane (BVPE) rods were synthesised in 1.0 ml glass vials by thermally initiated free radical polymerisations of BVPE in the presence of porogens (toluene, decanol) and a,a′-azoisobutyronitrile (AIBN) as initiator at 65 °C for different polymerisation times (60, 90, 150, 300 and 600 min). Porosity parameters like pore-size-distribution and total porosity were investigated by mercury intrusion porosimetry, while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the BVPE monolithic supports was determined by N2-adsorption (BET) measurements. An untypical bimodal pore-size-distribution comprising a high fraction of both mesopores (2–50 nm) and macropores (mainly flow-channels in the micrometer range) was observed as a result of the stepwise decrease of the polymerisation time. In consequence of the significant changes of the pore-size-profile, shortening the polymerisation time also resulted in enhanced total porosity due to enlarged flow-channel diameters and increased surface area according to the presence of a considerable amount of mesopores. Results upon the porosity profile of the support are further confirmed by SEM images of monoliths polymerised for different time periods. Since mesoporosity and high surface area of the chromatographic support material play key roles in the interaction and thus retention of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polymerisation time should also affect the chromatographic properties and applicability of these polymers.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the polymerisation time towards the separation efficiency of small molecules on BVPE capillary columns (200 μm I.D., 8 cm), a mixture of homologous alkylbenzenes was chosen for column evalu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observations of the porous properties of BVPE stationary phases, the rapid and high resolution separation of a range of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on monolithic BVPE supports were successfully realised. The methodical reduction of the polymerisation time has been demonstrated to be a simple and effective tool to tailor the porous properties of organic monoliths to provide novel polymer-based stationary phases with porous properties adequate for the rapid and high resolution chromatography of small organic molecules.  相似文献   
115.
韩铖乐  曹明敏  杨芳  陈玉焕 《化学通报》2023,86(8):929-936,928
乙烯,作为石油化工行业的龙头原料,其高效回收分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离子液体作为一种结构可调控的新型绿色溶剂,在乙烯的回收分离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本文总结了近年来离子液体在乙烯/乙烷和乙烯/乙炔分离方面的研究进展,从溶剂吸收、膜吸收和与多孔材料相结合的吸附分离法等角度展开,系统地阐述了常规离子液体、功能化离子液体、聚离子液体等纯组分体系及多组分体系在不同分离方法中的研究现状,展望了离子液体在乙烯回收分离方面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6.
俞超  秦枫  熊德胜  侯磊  沈伟  徐华龙 《化学学报》2011,69(20):2413-2419
研究了Ga2O3/HZSM-5催化剂在乙烷脱氢反应中的积碳、再生以及MgO的修饰作用. 通过激光拉曼、TG-MS和NH3-TPD等表征手段对反应过程的积碳种类和速率进行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 催化剂强酸中心上容易发生乙烷裂解生成甲烷的副反应并产生积碳, 其中石墨型积碳在反应过程中难以消除, 是导致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 MgO修饰可以减少催化剂强酸中心的量, 对乙烷裂解生成甲烷的副反应活性起到显著抑制作用, 并使积碳速率得到有效控制, 从而提高了催化剂的稳定性和乙烯的选择性. 催化剂再生时, 在空气气氛中加入水蒸气能够提高脱除石墨化碳的效率, 经420 ℃再生后催化剂的活性得到明显恢复.  相似文献   
117.
吴瑛  陈铜  操小栋  翁维正  张晋芬  万惠霖 《化学学报》2004,62(18):1678-1682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纳米氧化镍具有较好的乙烷氧化脱氢低温反应活性.380℃下焙烧的NiO粒子大小在8 nm左右,与大尺寸氧化镍相比,获得相同收率时反应温度大约下降125℃.并通过BET,TPR,TPD,XPS等手段对不同焙烧温度的氧化镍催化剂进行表征,研究其粒子大小与对氧的活化能力及反应活性的关联.  相似文献   
118.
程敏  王诗慧  罗磊  周利  毕可鑫  戴一阳  吉旭 《化学学报》2022,80(9):1277-1288
相比于传统热驱动的低温蒸馏工艺, 基于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s)的膜分离是一种在技术和成本上可行的乙烷/乙烯分离替代方案. 为了加速MOF膜在这一气体分离领域中的应用, 本工作提出了两步筛选策略对12,020个真实MOF膜材料进行了大规模计算筛选, 其中MISQIQ04表现出最高的乙烷/乙烯膜选择系数(4.16)和较高的乙烷渗透率(4.35×105 Barrer). 通过结构-性能关系分析, 可以发现窄孔径和低孔隙率的MOFs是选择性分离乙烷的最佳膜材料, 并且乙烷的选择性吸附对乙烷/乙烯膜分离过程起着主导作用. 与传统计算筛选方法相比, 本工作所提出的筛选策略降低了约87.1%的计算时间成本. 为了进一步缩短模拟时间, 本工作还开发了机器学习分类模型以实现对高性能MOF膜的快速预筛选并探讨了该模型的可移植性. 结果表明, 增加数据集的多样性有助于提高所开发模型的可移植性和泛化能力.  相似文献   
119.
用阶跃过渡应答技术研究了乙烷氧化脱氢反应的反应物C_2H_6,O_2,产物C_2H_4和主要副产物CO_2在MoO_3-V_2O_5/Al_2O_3催化剂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C_2H_6和C_2H_4在该催化剂上不吸附;氧为慢吸附、不可逆吸附;CO_2为可逆吸附,吸附量较小。并发现在无氧的条件下,乙烷能与催化剂表面上的晶格氧反应生成乙烯。这些结果对乙烷氧化脱氢反应机理的探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0.
利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几种稀土金属氧化物改性的氧化镍催化剂 ,考察了其乙烷氧化脱氢 (ODE)制乙烯的催化性能 ,讨论了不同稀土金属氧化物掺杂浓度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利用Raman光谱技术初步表征反应在该类催化剂上的活性氧物种为Raman谱带出现在 1 0 60cm- 1 的表面双原子超氧物种O-2 ,该谱峰的大小与催化剂的ODE性能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