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1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109篇
化学   886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48篇
综合类   38篇
数学   171篇
物理学   19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王盼  马继平  李爽  程嘉雯  邹宗岳 《色谱》2022,40(11):988-997
杀菌剂在环境中长期富集后会引起土壤和植物病害,并能借助雨水或灌溉渗透到深层土壤和地下水中,威胁水体环境和人体健康。因此针对水中杀菌剂开发简单快速、高效灵敏的分析方法至关重要。该研究通过原位合成法制备了磁性共价有机骨架材料Fe3O4@TpBD,将其作为萃取吸附剂,富集环境水体中苯并咪唑杀菌剂(噻菌灵、麦穗宁、多菌灵)和有机硫杀菌剂(稻瘟灵)。利用Fe3O4@TpBD与杀菌剂之间的π-π共轭、氢键和静电作用进行吸附,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HPLC-MS/MS)进行检测,建立了测定水中4种痕量杀菌剂的分析方法。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方式对Fe3O4@TpBD进行表征,以证明材料的成功合成。对萃取条件进行一系列的优化(Fe3O4@TpBD的磁性比例及用量、水样pH、吸附时间、洗脱液的种类及体积、洗脱时间、NaCl含量),确定了最佳萃取条件。4种杀菌剂在3~1200 ng/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8,方法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6~0.28 ng/L和0.20~0.92 ng/L。在15、150和600 ng/L 3个加标水平下进行加标回收试验,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分别为2.8%~10.0%和4.4%~15.7%。将该方法用于实际水样的检测,4种杀菌剂的加标回收率为77.1%~119.1%,在水库水中检测出多菌灵,含量为27.5 ng/L。该方法灵敏度高,准确度和精密度良好,操作简单,耗时短。  相似文献   
52.
我国水产品中多氯联苯(PCBs)的检测方法,主要以6种指示性PCBs和12种二噁英类共平面PCBs为主,仅涵盖有限的PCBs。为更全面地获得生物体中PCBs的浓度水平,深入探讨PCBs在生物体内的代谢和富集特征,进而准确评价PCBs对人类的暴露水平及风险,以鱼和贝类作为生物样品代表,建立了加速溶剂提取-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ASE-ID-HRGC-HRMS)测定生物样品中82种PCBs的方法。比较了振荡提取和加速溶剂提取两种提取方式的回收率和重复性,最终采用正己烷-二氯甲烷(1∶1, v/v)对PCBs进行加速溶剂提取。考察了各流分淋洗液对PCBs的回收率,确定了样品提取液经8 g 44%酸性硅胶层析柱(内径15 mm), 90 mL正己烷洗脱的净化方式。样品提取液净化浓缩后进行HRGC-HRMS分析,色谱柱采用DB-5MS超低流失石英毛细管柱(60 m×0.25 mm×0.25 μm)。通过优化后的升温程序对化合物进行分离,以保留时间和两个特征离子精准定性,采用同位素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1~200 μg/L范围内,平均相对响应因子(RRF)的相对标准偏差值(RSD, n=7)均≤20%,相关系数(r2)>0.99。生物样品中PCBs的方法检出限为0.02~3 pg/g;鱼类中PCBs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1.3%~141%, RSD(n=7)为2.1%~14%;贝类中PCBs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6.9%~143%, RSD为1.4%~11%。该方法灵敏、准确、可靠,可以更加全面具体地分析鱼和贝类等水产品受PCBs的污染情况,为国内外开展生物监测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从而服务于相关生态环境管理及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  相似文献   
53.
Growing concerns related to antibiotic residues in environmental water have encouraged the development of rapid, sensitive, and accurate analytical methods. Single-drop microextraction has been recognized as an efficient approach for the isolation and preconcentration of several analytes from a complex sample matrix. Thus, single-drop microextraction techniques are cost-effective and less harmful to the environment, subscribing to green analytical chemistry principles. Herein, an overview and the current advances in single-drop microextraction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antibiotics in environmental water are presented were included. In particular, two main approaches used to perform single-drop microextraction (direct immersion-single-drop microextraction and headspace-single-drop microextraction) are reviewed. Furthermore, the impressive analytical feature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of single-drop microextraction are discussed in this review.  相似文献   
54.
As a promising technique to potentially address the energy crisis and environmental issues, photocatalysis has been reported widely to exhibit various outstanding behaviors in production of new fuels/chemicals and treatment of contaminants. The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 is extremely dependent on the used photocatalysts, so that the design and preparation of efficient photocatalysts are critically important for significantly improving the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Among various strategies, the hybridization of metal with semiconductors has recently been attracting more and more research interest owing to their expended spectral absorption, promoted transferring rate of charge carriers and Plasmon-enhanced effect. In this minireview, the metal-facilitated hybrid photocatalysts are overviewed comprehensively to first reveal unique functions of metals in improvement of photoactivity and summarize the emerging metal-involved hybrid systems. Subsequently, the synthetic methods towards hybrid photocatalysts are introduced and their practical applications are emphasized in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including degradation of organic pollutants, conversion of harmful gases, treatment of heavy metal ions and sterilization of bacteria. At the end, the challenges for industrializing these hybrid photocatalysts are discussed carefully and future development is suggested rationally.  相似文献   
55.
邹丹青  王琮  肖斐  魏宇琛  耿林  王磊 《化学进展》2021,33(11):2056-2068
Janus 粒子,也称为阴阳结构粒子或两面性非对称粒子,是指表面上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化学组成或性质的不对称粒子。目前,Janus 粒子因其独特的结构和功能已经逐渐成为生物医药、催化、材料以及防污等领域中的新型功能材料。在环境检测领域,Janus材料亦因其特殊的光学、磁学及电学性能,为提高检测灵敏度、选择性和稳定性等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基于此,本文主要讨论了Janus材料在环境检测方面的特点、优势和相关应用。最后,本文基于本课题组的研究经验以及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对本领域的发展和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以期对本领域的未来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6.
针对复杂样品的分析和痕量目标物的检测,样品前处理是必不可少的,高效的样品前处理技术不仅可以去除或减小样品基质干扰而且能够实现分析物的富集,提高分析检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近年来,固相萃取、磁分散固相萃取、枪头固相萃取、搅拌棒萃取、固相微萃取等高效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已在环境污染物分析检测中获得广泛关注,萃取效率主要取决于萃取材料,所以新型的高效萃取材料一直是样品前处理研究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该文总结和讨论了近年来新型样品前处理材料在环境污染物分析检测中的研究进展,主要聚焦在石墨烯、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无机气凝胶、有机气凝胶、三嗪基功能材料、三嗪基聚合物、分子印迹聚合物、共价有机框架材料、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以及它们的功能化萃取材料等。这些材料已经被应用于环境样品中不同类别污染物的萃取富集,如重金属离子、多环芳烃、塑化剂、烷烃、苯酚、氯酚、氯苯、多溴联苯醚、全氟磺酸、全氟羧酸、雌激素、药物残留、农药残留等。这些样品前处理材料具有高的表面积、大量的吸附位点,并涉及多种萃取机理如π-π、静电、疏水、亲水、氢键、卤键等相互作用。基于这些萃取材料的多种样品前处理技术与各类检测方法如色谱、质谱、原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离子迁移谱等相结合,已广泛应用于环境污染物的高灵敏分析检测。最后,该文总结了样品前处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其未来在环境分析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7.
段宇  宋海声  闫佳星 《应用声学》2015,23(7):2357-2358, 2362
针对日趋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6LoWPAN技术的大气环境监测方案。通过IPv6通信协议组建的6LoWPAN星型网络,能够实现大规模传感控制网络,解决了IPv4 地址枯竭、各厂商协议不统一等问题。各个PAN采集到的数据通过路由器发送给监控终端,使用Labview为开发平台进行数据汇总后实现对环境中有害气体的实时监控,并通过以太网进行数据共享。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数据采集准确无误,并对环境污染起到了预防作用,可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8.
59.
郭菁豪  童裳伦 《色谱》2020,38(5):522-528
制备了十二胺修饰的磁性氧化石墨烯纳米材料并将其用于磁固相萃取。在对磁固相萃取材料合成与萃取条件以及液相色谱分离等条件进行优化的基础上,建立了磁固相萃取与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对环境水样中7种内分泌干扰物的分析方法。该方法对雌酮、雌二醇、雌三醇、双酚A、17α-乙炔基雌二醇、己烷雌酚和雄烯二酮7种内分泌干扰物的检出限在0.10~0.23 nmol/L之间。将该方法分别应用于废水样品和湖水样品的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在73.9%~112.9%和74.9%~114.7%之间。该方法操作简便,分析成本较低,可为环境水体中内分泌干扰物的分析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0.
介绍了一个开放性环境化学实验。该实验以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稀盐酸、乙二胺四乙酸、氯化钙为淋洗剂,对其进行化学淋洗修复。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分析比较修复前后土壤中铅、镉的含量,用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配合/螯合作用、酸-碱反应、离子交换反应、胶体的性质、土壤重金属形态、土壤性质与组成等相关环境化学知识。实验所用的土壤样品由学生自选,不同类型土壤的理化性质影响淋洗效果,从而增加了实验结果的不确定性。本实验贴近学科前沿且联系工程实际,可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与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