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1篇
  免费   239篇
  国内免费   73篇
化学   252篇
力学   146篇
综合类   9篇
数学   138篇
物理学   928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1篇
  196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71.
基于单相流体的概念,超临界流体的异常传热行为已经被研究很多年了,但是关于其流动传热机理仍没有统一的认识.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了超临界二氧化碳在竖直管内向上流动过程中,浮升力和流动加速效应对其流动结构和传热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没有确凿的实验证据表明超临界流体的异常传热行为是浮升力和流动加速直接导致的,存在的估计浮升力和流动加速效应准则均是在常物性流体的基础上,做了大量假设得出的,不同的研究者采用浮升力和流动加速准则分析超临界流体的传热恶化得出的结论不一致.最后,基于拟沸腾理论分析超临界流体的传热恶化过程,提出超临界沸腾数区分了超临界流体正常传热与恶化传热的转换边界,为超临界流体流动传热研究提供新思路,超临界沸腾数对建立用于不同技术的超临界流体动力循环的最佳运行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2.
张国艳  权新军 《化学通报》2020,83(3):277-281
氧化数是元素的重要性质,在无机化学中应用广泛。长期以来,确定元素氧化数主要根据桐山良一和鲍林等建立的规则,这些规则对于氧化数概念在化学中的推广普及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在遇到结构复杂或未知化合物时有时仍然会出现问题。本文根据IUPAC的氧化数定义提出,氧化数完全取决于成键两原子之间的电子供需关系,元素的最高正氧化数受到其原子价层电子数的限制,而元素的最低负氧化数受到同周期稀有气体元素外层电子数与其价层电子数差值的限制,据此建立了确定元素氧化数的新方法,该方法既不需要考虑分子结构,也不依赖元素氧化数的习惯规定,符合氧化数概念提出的初衷,简便易行,例外情况少,不仅适合大学化学教学,也适合中学化学教学。  相似文献   
73.
74.
在分层优化结构和固态阴极射线发光中, 从电极注入的电子经电子加速层加速后获得更高能量成为过热电子, 过热电子碰撞激发发光中心引起发光, 其中SiO2 在提高过热电子的能量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ZnS作为电子加速层时, 也发现了固态阴极射线发光, 但其发光的亮度及稳定性都不及 SiO2作为电子加速层的器件. 通过比较 ZnS:Er在正弦交流电驱动下的正负半周内的亮度变化, 得出ZnS与SiO2的电子加速能力的相对大小. 实验结果表明: SiO2的电子加速能力是ZnS的2.18倍.  相似文献   
75.
76.
Thin films of 3,4-epoxycyclohexylmethyl 3',4'-epoxycyclohexane carboxylate were UV irradiated (1.1 J cm-2) under isothermal conditions ranging from 0 to 50°C. Under these conditions the polymerization advanced quickly but only to a conversion level of less than 10% before the reaction rate slowed by more than an order of magnitude. This drop off in rate was not caused by the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T g, reaching or exceeding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T rxn, since the epoxide's T g remained at least 40°C below T rxn. Raising the sample temperature above 60°C caused a sharp increase in the conversion level. At 100°C conversion exceeds 80% and the ultimate T g approaches 190°C. The addition of 10 mass% 1,6-hexanediol, HD, to the epoxy caused the conversion at room temperature to quintuple over the level obtained without the alcohol present. The heat liberated from this alcohol epoxy blend during cure on a UV conveyor belt system caused the sample's temperature to increase by about 100°C above ambient whereas the epoxy alone under these conditions only experienced a modest temperature rise of about 26°C. If the amount of HD in the blend is increased above 10% the heat of reaction at 23°C decreases due to HD being trapped in a nonreactive crystalline phase. Boosting reaction temperatures above 50°C melts the HD crystals and yield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onversion ratios. As the level of alcohol blended with the epoxy is raised its ultimate T g is lowered and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alcohol in the blend nears 30 mass%T g drops below room temperature.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77.
随着光电跟踪设备的大型化,在系统的惯量增大的同时,机械谐振频率一般会降低,此时控制系统的带宽设计将受到限制,而且大型的光电设备更容易受到风阻、地基振动等各种干扰的影响,从而降低系统的控制精度。由于惯性测量元件——加速度计直接感受被测对象的受力情况,通过引入加速度反馈控制回路,在不增大系统带宽的前提下,中低频段的扰动抑制传递函数幅值下降约25 dB。理论、仿真和实验三方面均验证了该控制方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8.
周孙基  程磊  王立伟  王鼎  郝圣旺 《力学学报》2019,51(5):1372-1380
响应量在临近破坏时呈现出临界幂律奇异性加速特征,是一种被广泛证实的灾变破坏前兆,并被火山、滑坡和岩石破坏实验等后验预测结果证实为一种对破坏时间进行短临期预测的可行方法.但是,奇异性指数测量值的较大分散性导致了对其具体取值的争议和预测效果的不确定性.因此,理解奇异性指数取值特征及其内在物理控制因素,成为了一个核心问题.本文基于连续介质损伤力学和材料时间相关失效特征,构建了刻画损伤加速发展通向破坏过程的力学模型.导出了恒名义应力蠕变加载和控制名义应力随时间线性增大两种典型加载方式下,损伤和应变率加速发展通向破坏的临界幂律奇异性前兆特征.阐明了临界幂律奇异性指数取值依赖于材料损伤与承受真应力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这一内在物理根源,表明了实际测量中奇异性指数的分散性不完全归结于测量数据误差,而是有着内在物理控制因素.针对破坏前奇异性指数的不确定性,建议了在未知奇异性指数条件下预测破坏时间的方法,并基于花岗岩脆性蠕变破坏实验进行了验证和说明.   相似文献   
79.
微机械陀螺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李新刚  袁建平 《力学进展》2003,33(3):289-301
随着对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的深入研究和取得的进展,属于MEMS研究内容之一的微机械陀螺,在汽车工业需求的推动下,已经成为过去几十年内广泛研究和发展的主题.微机械陀螺与传统机械式陀螺、固体陀螺、光学陀螺等相比,具有成本低、尺寸小、重量轻、可靠性高等优点,其精度正不断得到提高,应用领域也随之不断扩大.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微机械陀螺的定义及特征、性能指标、工作原理、分类以及加工技术,随后对已出现的不同类型微机械陀螺的结构、加工方式、工作原理以及性能进行了综述,最后对微机械陀螺的商业化现状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0.
We demonstrated the interaction of a gold cone target with a femto second(fs) laser pulse above the relativistic intensity of 1.37×10 18 μm 2 W/cm 2.Relativistic electrons with energy above 2 MeV were observed.A 25%-40% increase of the electron temperature is achieved compared to the case when a plane gold target is used.The electron temperature increase results from the guiding of the laser beam at the tip and the intense quasistatic magnetic field in the cone geometry.The behavior of the relativistic electrons is verified in our 2D-PIC simul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