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585篇 |
免费 | 570篇 |
国内免费 | 606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547篇 |
晶体学 | 43篇 |
力学 | 258篇 |
综合类 | 314篇 |
数学 | 3468篇 |
物理学 | 113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99篇 |
2022年 | 137篇 |
2021年 | 153篇 |
2020年 | 95篇 |
2019年 | 110篇 |
2018年 | 60篇 |
2017年 | 112篇 |
2016年 | 149篇 |
2015年 | 172篇 |
2014年 | 298篇 |
2013年 | 202篇 |
2012年 | 297篇 |
2011年 | 314篇 |
2010年 | 274篇 |
2009年 | 253篇 |
2008年 | 309篇 |
2007年 | 258篇 |
2006年 | 226篇 |
2005年 | 234篇 |
2004年 | 200篇 |
2003年 | 264篇 |
2002年 | 193篇 |
2001年 | 200篇 |
2000年 | 146篇 |
1999年 | 116篇 |
1998年 | 111篇 |
1997年 | 122篇 |
1996年 | 101篇 |
1995年 | 81篇 |
1994年 | 97篇 |
1993年 | 67篇 |
1992年 | 85篇 |
1991年 | 59篇 |
1990年 | 60篇 |
1989年 | 40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3篇 |
1979年 | 3篇 |
197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7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题目 如图1,已知|OA^→|=1,|OB^→|=√3,OA^→与OB^→的夹角为150°,点C是△AOB的外接圆上优弧AB上的一个动点,求OA^→·OC^→的最大值. 相似文献
942.
水印的不可见性和算法的鲁棒性是图像版权保护领域关注的重要问题,然而大多数算法不能很好地平衡二者的关系。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二维经验模态分解(BEMD)、离散余弦变换(DCT)和奇异值分解(SVD)的不可见性高、鲁棒性强的混合图像水印算法。首先,对水印图像采用Arnold置乱,增强算法的安全性,并对置乱后的水印图像进行二维DCT。然后,对宿主图像进行BEMD,得到有限个尺度不同的内蕴模态函数(IMF)及余量,选择与宿主图像相关性较低的IMF执行二维DCT,根据水印的大小对其进行不重叠分块,分别对每个分块图像以及经DCT的水印图像执行SVD。最后,根据自适应最优嵌入准则确定水印嵌入强度,并将水印嵌入每个分块,以增强算法的容错性。大量实验以及与现有算法的对比表明,所提算法不仅具有抵抗大尺度攻击的鲁棒性,而且具有较高的不可见性。 相似文献
943.
从一道与椭圆有关的三角形面积最值问题的错解出发,首先是对错解进行纠正,然后将试题进行拓展,得到几个有趣的结论. 相似文献
945.
采用了微氧化烧结制备了不同Y2O3质量分数(0%、2%、4%、6%)的多孔SiC陶瓷,通过对陶瓷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物理性能和Cd2+的去除率测试发现:添加了Y2O3的SiC陶瓷出现了较多的第二相Y2SiO7、Y5Si3C0.5,随着Y2O3的质量分数增加逐渐升高,主相的衍射峰的强度有降低。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发现,SiC陶瓷的尺寸在2.5 μm,Y2O3引入后,SiC陶瓷的晶粒尺寸降低,高温烧结时液相的含量增加,熔体粘度降低,晶粒结合更加紧密,Y2O3的引入提高了多孔陶瓷的体积密度,Y2O3质量分数为6%SiC的体积密度最大为2.21 g/cm3。热导率随着Y2O3质量分数的增加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金属Cd2+的过滤测试表明:随着Y2O3质量分数增加,Cd2+的残留质量浓度、膜通量和去除率先降低后升高,当掺杂质量分数为4%时,Cd2+残留质量浓度最低为0.042 mg/L,膜通量达到了最大值572 L/(m2·h),去除率最大为99.95%,相比未掺质量分数杂体系的去除率提高了0.14%。随着溶液pH值的逐渐增大,金属Cd2+的残留质量浓度逐渐降低、去除率逐渐升高,pH≥9时最终均趋于稳定。综合来看,多孔SiC陶瓷的助烧剂Y2O3最佳掺量为4%。 相似文献
946.
分担两个值的亚纯函数的唯一性定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讨论分担两个值的亚纯函数的唯一性问题,推广和改进了M.Ozawa仪洪勋、C.C.Yang等人的结果。 相似文献
947.
948.
949.
950.
灰色预测是一种不确定性系统预测理论,以GM(1,1)为基础的预测模型得到较多关注与研究.针对GM(1,1)及相关拓展和改进模型,总结近年来主要研究成果,从预测精确度研究、模型适应性研究、模型结构拓展、冲击扰动预测四个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梳理灰色预测领域重要成果,探讨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并提出灰色预测理论未来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