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295篇 |
免费 | 544篇 |
国内免费 | 1322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7462篇 |
晶体学 | 124篇 |
力学 | 14篇 |
综合类 | 39篇 |
数学 | 319篇 |
物理学 | 20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6篇 |
2023年 | 73篇 |
2022年 | 159篇 |
2021年 | 219篇 |
2020年 | 292篇 |
2019年 | 276篇 |
2018年 | 200篇 |
2017年 | 251篇 |
2016年 | 335篇 |
2015年 | 310篇 |
2014年 | 380篇 |
2013年 | 650篇 |
2012年 | 406篇 |
2011年 | 366篇 |
2010年 | 318篇 |
2009年 | 359篇 |
2008年 | 386篇 |
2007年 | 395篇 |
2006年 | 338篇 |
2005年 | 350篇 |
2004年 | 315篇 |
2003年 | 257篇 |
2002年 | 231篇 |
2001年 | 154篇 |
2000年 | 142篇 |
1999年 | 113篇 |
1998年 | 104篇 |
1997年 | 119篇 |
1996年 | 85篇 |
1995年 | 81篇 |
1994年 | 88篇 |
1993年 | 86篇 |
1992年 | 84篇 |
1991年 | 52篇 |
1990年 | 37篇 |
1989年 | 32篇 |
1988年 | 19篇 |
1987年 | 15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Sharpless四唑合成中捕获双四唑锌配合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The reaction of malononitrile with ZnCl2 and NaN3 in the presence of 2,2′-bipyridine and water affords the first bis(tetrazole) Zn-complex intermediate, mono(2,2′-bipyridine)bis(tetrazolyl)methane aqua zinc(Ⅱ), [Zn(2,2′-bpy)(BTZ)(H2O)]·(H2O)2 (1) which gives a clue for Demko-Sharpless′ tetrazole synthesis. Crystal data for 1: C13H18N10O4Zn, Mr=443.74, monoclinic, space group P21/c, a=12.5705(18), b=16.078(2), c=9.1921(13)?, β=95.010(3)°, V=1850.7(5)?3, Z=4. CCDC: 197788. 相似文献
62.
以4-(1H-1,2,4-三氮唑)苯甲酸为配体,采用水热法合成了2种稀土配位聚合物[Tb(tbc3)(H2O)3]n(1)和{[Nd(tbc3)(H2O)3]·H2O}n(2)(Htbc=4-(1H-1,2,4-三氮唑)苯甲酸)。运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对该配位聚合物进行了结构测定,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TG及荧光光谱表征。单晶结构表明,配位聚合物1为三斜晶系,空间群P1,配位聚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配位聚合物1和2均为一维链结构,均通过非共价键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构造。 相似文献
63.
研究了单羟基冠醚配位体6-羟基-2, 3, 9, 10-二苯并-1, 4, 8,11, 14-五氧杂环十六-2, 9-二烯(L)对钙和镧系元素的竞争配位反应, 发现该配位体在我们的实验条件下对钙的配位能力要明显大于对重稀土的配位能力; 同时研究了标题大环配位体和钙的配位化合物的晶体结构, 该配位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式为[Ca(NO3)(H2O)L](NO3),Mr=528.47, 晶体属单斜晶系, α=1.5285(6), b=0.9713(3),c=1.5134(7)nm, β=98.79(3)ⅲ, V=2.2205nm^3, Dex=1.521g/cm^3,Dc=1.527g/cm^3, Z=4, 空间群为P21/c。 相似文献
64.
本文通过在s区金属离子(Li+,Na+,K+,Mg2+,Ca2+)存在下,2,6-吡啶二羧酸(H2pda)或2-吡啶羧酸(picH)与Mn(Ac)2.4H2O的水热合成反应,系统探讨了s区金属离子的电荷和半径对Mn(Ⅱ)配位聚合物的结构构建以及热稳定性和溶解性能的影响。合成了2个混合金属配位聚合物[Na2Mn(pda)2]n(1)和[K2Mn(pda)2]n(2),并通过红外和X-单晶衍射进行了结构表征:1属于正交系,空间群Pnna;2属于单斜系,空间群P2/n。同时应用荧光光谱测试研究了配合物1水溶液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65.
66.
本研究以硅胶为载体,以Cp2ZrCl2为主催化剂,分别以甲基铝氧烷(MAO)、三五氟苯基硼(B(C6F5)3)、N,N-二甲基苯铵四(五氟苯基)硼酸盐([HNMe2Ph][B(C6F5)4])、三苯碳鎓四(五氟苯基)硼酸盐([Ph3C][B(C6F5)4])、三五氟苯基硼/三甲基铝(B(C6F5)3/TMA)为活化剂制备了负载茂金属催化剂,考察了它们对乙烯均聚、乙烯/α-烯烃共聚合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硼化物用量为5.1?0-4mol/g SiO2,B/Zr在14.10~19.04之间时,负载茂金属催化剂催化烯烃聚合活性达107g/(molZr?h),是相同条件下以MAO为活化剂时活性的511~1090倍,同样达到107g/(molZr?h)的催化活性,硼化物用量仅仅为MAO用量1/16;和B(C6F5)3相比,以[HNMe2Ph][B(C6F5)4]和[Ph3C][B(C6F5)4]为活化剂制备的负载茂金属催化剂活性较高,并且以[Ph3C][B(C6F5)4]为活化剂制备的负载茂金属催化剂所得共聚物分子量分布最窄,乙烯/1-己烯共聚物中共单体含量最高,为2.97mol%;采用硼化物为活化剂制备的负载茂金属催化剂催化乙烯/1-己烯、乙烯/1-辛烯共聚合所得共聚产物分子量分布较窄,密度在0.91~0.92g/cm3之间,属于mLLDPE范畴。 相似文献
67.
68.
淀粉/DL-丙交酯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和生物降解性能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以淀粉为接枝骨架 ,DL 丙交酯为接枝单体 ,在无水LiCl存在下 ,合成了淀粉 /DL 丙交酯接枝共聚物 .研究了接枝反应的投料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单体转化率 (C % )、接枝率 (G % )和接枝效率 (GE % )的影响 .当DL 丙交酯与淀粉结构单元的摩尔比为 10∶1,反应温度为 80~ 85℃ ,反应时间为 4h ,C % ,G %和GE %可分别达到 37 3 %、179 7%和 6 8 0 % .用差示扫描量热 (DSC)分析仪、红外光谱仪和X 射线衍射仪对合成的接枝共聚物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淀粉和DL 丙交酯反应生成了淀粉 /DL 丙交酯接枝共聚物 .防水实验结果表明 ,该产物在给定条件下可使纸板的吸水率由 41 1%降低到 1 0 % .降解实验表明该接枝共聚物能够被酸、碱及微生物完全降解 相似文献
69.
以褐藻酸钠膜浸渍在15%CuCl2*2H2O水溶液中48 h的方法,于室温制备了疏水性的褐藻酸铜(Ⅱ)配位聚合物膜,并通过ESR、 UV-Vis、 IR、 XPS和电导率等手段,研究此配位催化剂褐藻酸铜(Ⅱ)配位聚合物膜表面的组成、配位结构和性质,得知1个Cu2+ 是以dsp2杂化空轨道与褐藻酸2个链节单元的2个羧羟基氧及其2个脱质子带负电荷氧的孤对电子发生配位作用,形成低自旋构型的褐藻酸铜(Ⅱ)配位聚合物,中心Cu2+ 的配位数为4,这对于低分子配合物而言,其空间构型一般是正方形,但在褐藻酸铜(Ⅱ)配位聚合物中,由于褐藻酸分子链的缠绕和卷曲,使上述的空间构型被扭曲,甚至有些配位体没有到位,导致该配位聚合物的中心Cu2+ 存在一些空位中心而具有配位催化活性,因此,HSO3-能按配位催化机理产生初级自由基氢,使醋酸乙烯酯(VAc)按自由基加聚反应历程进行聚合,这有别于CuCl2-Na2SO3-H2O氧化还原引发聚合体系。测定VAc在本体系和室温、pH=7条件下聚合的诱导期为90 s,反应时间24 h。聚醋酸乙烯酯(PVAc)得率82%, mw=1.02×106, mn=2.27×105, mw/mn=4.49。 相似文献
70.
在水热环境下,成功合成了 2 种全新的过渡金属配位聚合物{[Cd(oba)(L)2]·H2O}n (1)和[Cd(4-nph)(L)2]n (2),其中 H2Oba=4,4''-二苯醚二甲酸,4-H2nph=4-硝基邻苯二甲酸,L=2,2''-联咪唑。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单晶X射线衍射、粉末X射线衍射和热重分析对配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单晶X射线衍射的结果显示,配合物1呈现出一维的锯齿链状结构,并借助N—H…O氢键以及π-π堆积相互作用,进一步拓展至二维网络。配合物2具有零维结构,同样通过N—H…O氢键和π-π堆积相互作用延伸形成二维网络。另外,1 和 2 在固体状态时均展现出发光的特性。此外,运用 Gaussian16 程序构建的 PBE0/LANL2DZ 方法,针对从1和2的晶体结构中提取出的“分子碎片”开展了量子化学计算。计算所得结果表明,配位原子与Cd(Ⅱ)之间存在显著的共价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