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化学   28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12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17篇
物理学   3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通过斜率分析法研究了P204和TOPO从磷酸体系中液液萃取微量镧的反应机制和热力学,推测出一种可能的反应历程和萃合物结构,得到萃取反应式和反应的平衡常数K=104.502,焓变ΔH=-13.02 kJ.mol-1,自由能ΔG=-25.686 kJ.mol-1,熵变ΔS=0.0425kJ.(mol.K)-1。在液液萃取反应机制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液膜萃取法进行磷酸体系中微量镧的富集回收研究,考察了载体P204(2%~10%w/w)和TOPO(1%~10%w/w)、表面活性剂磺化聚丁二烯LYF(1%~10%w/w)、内萃取剂HCl(1~5 mol.L-1)和水乳体积比A/O(2:1~7:1)对液膜萃取收率及稳定性的影响。在最优条件下,可回收94.10%~95.94%的镧,并且膜溶胀率为8%~17%,破损率为0.45%~1.93%,能够维持较好的液膜稳定性。研究结果对磷酸中的微量稀土镧回收利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2.
高技术局部战争已成为未来战争的重要作战样式,为了应对千变万化的战场形势,需要对战时航空技术装备使用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在用马尔科夫随机过程对航空技术装备使用的实际过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局部武装冲突中战时航空技术装备的使用模型,并对航空技术装备的准备和战斗利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增强了战时航空技术装备使用的计划性和针对性,有利于更大限度地发挥各种航空技术装备的整体优势,为保障和作战预案的制定以及指挥决策提供更加科学有力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3.
煤油燃烧场主要组分浓度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自发振动拉曼散射技术测量了煤油燃烧场主要组分的摩尔分数。基于355nm激光激发振动拉曼散射建立了自发拉曼散射实验系统,测量了空气中主要组分的摩尔分数,分析了该技术的测量精度;测量了煤油蒸气在355nm激光激励下产生的荧光光谱,分析了荧光信号对拉曼信号的干扰;对不同燃烧条件下的煤油燃烧场进行了诊断,获得了贫油条件下煤油燃烧场主要组分(N2,O2,H2O,CO2等)的拉曼光谱,计算了组分摩尔分数及其随燃烧时间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4.
某型高速航空拖靶系统的改造升级过程中,为解决新拖机在高速飞行时伴随的异常振动及快速收靶时带来的对靶机的安全隐患,需增加智能化、人性化的操控分系统实现命令控制、画面显示、视频监控、存储、飞行数据转发与记录功能。操控分系统通过串口与显示器、靶载台和遥测电台进行数据通信,通过网口实现与航空绞车数据通信,把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存储,为收放靶提供数据指导和作战任务分析,通过采用显控和存储双系统的设计确保控制操作的独立性和安全性。这些使得高速航空拖靶的工作状态更加安全、可控,提高了靶标模拟飞航式导弹的效果,为作战演练和武器研制提供了更好的辅助工具。通过对操控部分的设计与实现的简要分析,阐述了新型高速拖靶系统的实用功能。  相似文献   
75.
煤油超燃冲压发动机三维大规模并行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巨型计算机上,采用1024个CPU对煤油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流场进行三维大规模并行数值模拟.计算软件采用自主研发的并行软件AHL3D,控制方程采用雷诺平均的N-S方程,无粘项计算采用Steger-Warning矢通量分裂格式,湍流模型采用k-ω双方程模型,煤油分子式采用正癸烷代替.计算给出的发动机壁面压强分布与试验测量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结果表明,凹槽是发动机主要的着火区和火焰稳定区,同时,由于燃料的喷注形成的回流区也起到一定的稳焰作用.计算结果验证了AHL3D程序和采用的理论模型可以用于模拟煤油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内部的复杂流动.  相似文献   
76.
高参数小管径内煤油的传热特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对酸碱水洗煤油在高热流密度、高流速、高压、小直径圆管条件下进行了试验及理论研究,试验参数为热流密度q=0.8-50 MW/m2、亚临界压力p=2 MPa、超临界压力p=5,15 MPa、质量流速pw=8500-51000 kg/m2·s、圆管内径φ=1.7 mm。通过试验研究,获得了酸碱水洗煤油在亚临界及超临界压力条件下的传热特性、拟沸腾发生的界限条件以及传热恶化时的临界热流密度值及相关影响因素。在对试验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临界热流密度关联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77.
皂化P204/煤油微乳体系分离L-苯丙氨酸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P204-煤油-NaOH组成的微乳液膜配方及其稳定性。通过该液膜体系对L-苯丙氨酸水溶液进行提取实验,考察了P204的浓度、乳水比、外水相pH值、膜相重复使用次数、分离时间等对提取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微乳液膜不仅稳定性好,无明显溶胀和泄漏,分离速度快,而且分离效果好,可自动破乳,油相可重复多次使用,对L-苯丙氨酸的一次性提取率达88.25%。  相似文献   
78.
为探索民航安全监察员背景特征对民航安全监管绩效的影响作用.系统分析了衡量民航安全监管绩效的维度,并构建了其与监察员性别、年龄、学历、专业背景、企事业单位工作经历和籍贯6个背景特征之间的假设关系,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利用单因素方差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验证了原假设.结果表明:不同背景特征的监察员对民航安全监管绩效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年龄差异体现在监管效能上,性别差异体现在监管效能和监管成本方面,是否具有民航企事业单位工作经历体现在监管效率上.在民航安全监察效能方面,男性要高于女性,40~50岁的监察员对监管效能的影响最高;在民航安全监管成本控制方面,女性要优于男性;具有民航企事业单位工作经历的监察员的监管效率高于不具有类似工作经历的人员.不同年龄段、学历和籍贯的监察员对监管效率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别.  相似文献   
79.
诊断和修理航空继电器故障的优化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少目前航空继电器用于发现和修理故障的费用 ,本文建立了基于规则、事实以及其自身经验的一个专家系统——适应性诊断系统 ADS( A daptive Diagnostic System) .该系统利用推理对航空继电器检测和替换顺序进行了优化 ,使节省的费用大约为 50 % .  相似文献   
80.
The transparent Winsor IV domain in the phase diagram of the mixtures of emulsifier (Triton X-100 and butanol), oil (kerosene), and water is found to be 34% of the total phase diagram in presence of emulsifier with surfactant:cosurfactant::1:1, and is water dominant. Increase in cosurfactant/surfactant ratio inverts the Winsor IV domain to become oil rich. The plot of conductance of the microemulsions prepared by substituting water by brine against water content depicts the existence of three distinct phases like oil-in-water, bicontinuous, and water-in-oil microemulsion in the phase diagram. The phase contrast micrographs of the mixtures of different compositions in these three different phases reveal the existence of microdroplets of oil dispersed in water and water dispersed in oil. Further, the dynamic light scattering studies of these solutions reveal an inhomogeneity in the size distribution of the droplets. A temperature-induced clouding in the microemulsion domain leading to phase separation has been observed. Additives like glucose, sucrose, and sodium chloride decrease the cloud point (CP), while addition of ammonium thiocyanate increases it. A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of the clouding temperature with the composition of the microemulsion has been established. With increase in oil and emulsifier, the cloud point of the microemulsion increases. The separated phases after the clouding have been used for preconcentration of water-soluble metal ions as well as oil-soluble dyes. The turbid systems on heating led to separation into three isotropic phases which are found to be stable at ambient temperature. The stability of these phases is ascribed to the formation of stable microemulsions by mass transfer from one phase to oth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