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580篇 |
免费 | 1093篇 |
国内免费 | 1013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3756篇 |
晶体学 | 150篇 |
力学 | 1123篇 |
综合类 | 185篇 |
数学 | 2439篇 |
物理学 | 303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3篇 |
2023年 | 115篇 |
2022年 | 231篇 |
2021年 | 255篇 |
2020年 | 311篇 |
2019年 | 278篇 |
2018年 | 243篇 |
2017年 | 320篇 |
2016年 | 335篇 |
2015年 | 287篇 |
2014年 | 475篇 |
2013年 | 704篇 |
2012年 | 497篇 |
2011年 | 514篇 |
2010年 | 429篇 |
2009年 | 542篇 |
2008年 | 538篇 |
2007年 | 501篇 |
2006年 | 506篇 |
2005年 | 435篇 |
2004年 | 348篇 |
2003年 | 364篇 |
2002年 | 287篇 |
2001年 | 256篇 |
2000年 | 251篇 |
1999年 | 217篇 |
1998年 | 175篇 |
1997年 | 165篇 |
1996年 | 155篇 |
1995年 | 153篇 |
1994年 | 100篇 |
1993年 | 95篇 |
1992年 | 70篇 |
1991年 | 57篇 |
1990年 | 62篇 |
1989年 | 51篇 |
1988年 | 53篇 |
1987年 | 32篇 |
1986年 | 26篇 |
1985年 | 26篇 |
1984年 | 29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19篇 |
1981年 | 14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10篇 |
1978年 | 3篇 |
1977年 | 3篇 |
1976年 | 3篇 |
1975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21.
The equilibria and kinetics of the reaction of Pd(gly)2 complexes with hydrogen ions and chloride ions has been studied by a potentiometric method. The underlying idea of the method is the measurement of solution pH as a function of reaction time t using a glass electrode. The solutions used had the following initial compositions: xM Pd(gly)2, xM Hgly, and 1 M NaCl with x = 1 × 10?4, 5 × 10?4, and 1 × 10?3; initial pH0 was from ~3.5 to ~4.4. The experimentally determined pH versus t dependences and the rate equation for a pseudo-second-order reaction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equilibrium constant of formation of Pd(gly)(Hgly)Cl complexes from Pd(gly)2 complexes and the observed rate constant for this reaction, k obs. The dependence of k obs on the pH of the acid solutions studied was assigned to a change in the sequence of the reactions of addition of a hydrogen ion and a chloride ion to the complex Pd(gly)2. 相似文献
922.
通过天然γ能谱测量方法测定建材样品中的镭含量,计算理论上衰变产生的氡密度,以及用硫化锌闪烁法测定由样品释放到空气中的氡密度的方法来计算氡的射气系数。通过改变样品的颗粒度大小,以及改变样品的灼烧温度等条件,来研究氡射气系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土坯砖射气系数在8.5%~29.4%,红砖射气系数在0.031%~3.5%之间,瓷砖射气系数在0.74%~4.5%之间;建筑材料的氡射气系数随着其自身颗粒度的增大而减小,随加工(灼烧)温度升高而减小。 相似文献
923.
An analytical relationship “the current peak height—the potential sweep rate” is derived for the three-dimensional film formation
under ohmic resistance control. The model takes into account both the changing of the coverage degree and the thickening of
the surface film. It is shown that a criterion for definition of the growth type (2D or 3D) of the surface film can be offered.
An offered model is tested for anodic oxidation of silver in sulfuric acid solution. 相似文献
924.
甲烷具有价格低廉且储量丰富的优点,因此将甲烷转化为合成气(一种H2:CO为2的混合物),从而进一步合成有价值的化学品和液体燃料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化学链甲烷部分氧化(CLPOM)技术能避免甲烷与空气直接接触而引起爆炸的危险,可以降低后续对合成气与氮气分离操作所带来的费用,因此日益受到关注.CLOPM过程主要分为两步:第一步,CH4被载氧体所携带的氧部分氧化,载氧体被还原;第二步,利用氧化剂(例如空气)将被还原的载氧体再氧化恢复.因此,载氧体在CLOPM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载氧体的选择主要存在两个问题:(1)甲烷被活化所产生含碳产物的能力与晶格氧的给氧能力不匹配所带来的严重碳沉积;(2)金属离子间扩散速率不匹配而造成载氧体在氧化还原过程中结构的不可逆变化.基于上述两个问题,本文设计了FeWOx/SiO2载氧体用于CLPOM.与未改性的WO3/SiO2载氧体相比,甲烷的转化率和合成气的收率都有显著提高.FeWOx/SiO2在900℃、1 atm反应条件下表现出62%的甲烷转化率、93%的CO气相选择性、94%的H2选择性和2.4的H2/CO比值,同时在50个循环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本工作利用CH4脉冲反应研究了FeWOx/SiO2的甲烷表面反应过程;采用CH4-TPR和H2-TPR相结合探究了甲烷活化速率与晶格氧扩散速率之间的关系;通过XPS和XRD对FeWOx/SiO2在氧化还原过程中的结构稳定性进行了探讨.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对FeWOx/SiO2应用于CLPOM的反应机理进行了阐述.H2-TPR结果表明,在FeWOx/SiO2中,相较于Fe2O3/SiO2,Fe-O的活性受到抑制,使其更倾向于与甲烷发生部分氧化反应;相较于WO3/SiO2,W-O的活性得到明显提升,因此更多的晶格氧可以参与到部分氧化反应中来氧化积碳,从而使合成气收率大幅度提升.从CH4-TPR结果可以看出,对于FeWOx/SiO2,CO与H2的生成温度最接近,意味着晶格氧的传输速率较快并且能够与甲烷活化产生含碳中间物种的速率相匹配,将其及时氧化生成CO,避免由于积碳造成的催化剂失活.结合XPS和XRD结果可以得出,在甲烷还原过程中,FeWOx经历一步还原形成Fe-W合金,由于其间存在强相互作用,因而抑制了还原过程中催化剂相分离现象的发生.同时,根据铁钨离子在空气条件下扩散速率的公式计算可以得出,其相近的离子氧化速率也保证了在氧化过程中催化剂结构的稳定性.本工作为进一步构建用于甲烷化学链部分氧化制合成气的复合金属氧化物载氧体提供了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925.
硼氢化钠水解制氢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置换镀的方法在泡沫镍基体上获得不同载钌量的NaBH4水解制氢催化剂。实验结果表明,NaBH4水解制氢反应为零级反应,氢气生成速率随载钌量的增加而变快;当泡沫镍表面完全被钌覆盖时,载钌量为6%,相应的催化能力最强。与离子交换树脂载钌催化剂相比,泡沫镍载钌催化剂更稳定、耐用。实验还证实,30%比35%的NaBH4水溶液在相同的催化剂作用下更易发生水解反应;NaBH4水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aOH有助于提高钌催化剂的催化性能。通过对NaBH4储氢体系的能量计算,说明采用该氢源体系的微型燃料电池的能量密度有望达到甚至超过锂离子电池的比能量水平。 相似文献
926.
聚烯丙基氯化铵模板存在下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合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丙烯酰胺 (AM)和丙烯酸 (AA)模板共聚合是以聚烯丙基氯化铵 (PAAC)模板存在下 ,在水溶液中进行 ,在这体系中 ,模板PAAC和单体AA有很强的相互作用 ,而单体AM与模板则没有作用 .应用膨胀计和电导滴定方法研究了影响聚合反应速度的各种因素 ,得到的结果指出 ,在聚烯丙基铵模板作用下共聚合反应遵循Ⅰ型 (zip)模板聚合反应机制 ,速度最高值出现在模板单元T与单体AA等摩尔比 (T AA =1)处 ,这表明在反应溶液中PAAC和单体AA具有很强的相互作用 .测得它们的竞聚率分别为r1 =2 6 8(AA)和r2 =0 4 4 (AM) ,与没有模板存在时相比 ,大幅度增高的r1 值表明此共聚合反应 ,生成AA长序列结构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同时发现聚合反应速度分别和单体浓度及引发剂浓度的 1 1和 0 83次方成正比 ,由于模板的作用数值高于常规值 . 相似文献
927.
烯烃加成反应活性与烷基极化效应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烯烃的自由基加成和亲电加成速率受不同的因素控制.对于仅仅含烷基取代的简单烯烃:(1)与OH自由基加成速率-log kOH可由π键上烷基极化效应指数的几何平均值GMPEIπ关联:-log kOH=a bGMPEIπ c(GMPEIπ)2; (2)与亲电试剂加成速率log k可由π键两端碳原子所连基团极化效应指数PEI(L)和PEI(S)关联:log k=a bPEI(L) cPEI(S),其中的PEI(L)和PEI(S)分别表示极化效应较大和较小的一端. 相似文献
928.
929.
为探讨糖尿病肾病 (DN)患者血镁水平 ,以 1 5 9例 2型糖尿病 (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 ,用xylidylblue比色法测定了其正常白蛋白尿期、微量白蛋白尿期 (早期DN)、临床DN及晚期DN血镁水平 ,与 2 0例正常对照组相比较 ;同时将 1 1 0例DN患者分为肾功能不全代偿组、失代偿组和肾功能衰竭组 ,将其血镁水平与 1 0 2例慢性肾小球肾炎 (CGN)患者相比较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对 79例T2DM正常白蛋白尿期及微量白蛋白尿期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与血镁水平进行了等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T2DM正常白蛋白尿期、早期DN及临床DN血镁水平降低 ,晚期DN血镁水平升高 ,各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或P <0 0 1 ) ;T2DMDN及CGN肾功能不全代偿期、失代偿期及肾功能衰竭期血镁水平渐升高 ,且肾功能处于同一期的DN和CGN相比 ,前者血镁水平均较后者显著降低 (P <0 0 1或P <0 0 5 ) ;T2DM正常白蛋白尿期和微量白蛋白尿期血镁水平与UAER呈负相关 (r=0 5 47,P <0 0 1 )。提示T2DM患者肾功能正常时存在低镁倾向 ,但晚期DN血镁水平升高 ;随着肾功能不全进展 ,DN和CGN患者血镁水平升高 ,但前者血镁水平仍较后者低 ,镁代谢紊乱与DM及其并发症的相互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血镁水平测定可否作为DN的早期诊断指标亦 相似文献
930.
Introduction In the previous studies on the oxidation reaction,peroxydisulfate was widely used as an oxidizingagent.1-5 One of the advantages of this oxidant lies in itsstability in a wide range of pH values. The reaction be-tween Fe(CN)5L3- (L=N-aromatic heterocyclic li-gands) and S2O8 2- has been proved to proceed throughan outer-sphere electron transfer mechanism.5 For a re-action [(Eq. (1)] to be under an outer-sphere mechanismthe steps involved are the formation of a reactant …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