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化学   46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68篇
综合类   8篇
数学   37篇
物理学   8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By means of earlier developed dynamic model of porous electrode, numerical analysis is given of the effect of the division into smaller parts of optimal volume V opt of metal-containing solution circulating through the porous electrode, which ensures both achieving of the metal preset recovery and the prescribed final porosity in the critical cross-section of the porous cathode, most strongly filled with the deposit. It is shown that the result depends significantly on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oxidant ions in the solution. In the absence of oxidant, the division of V opt is desirable; it entails some improving of the distribution uniformity and increase in the deposit eventual mass. On the contrary, in the presence of oxidant such a division brings about marked negative consequences: (1) the metal deposit stronger localization at the porous electrode front edge and (2) decrease in the deposit’s final mass. It was shown that these phenomena result from the formation of anodic zone in the porous electrode rear side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the processing of the second and subsequent portions of solution. This is promoted by low polarization in this part of the porous electrode and the presence of a soluble metal deposited here during the final stage of electrolysis of the solution preceding portion.  相似文献   
82.
利用1990~1999年共10年浙江及其邻近地区梅汛期降水113个典型个例的多要素客观分析场和物理量诊断场与不同区域日降水量场分别进行相关分析,计算从过程发生前24 h到发生期间4个不同时刻的动力热力因子与分片日降水量之间的相关系数,重点揭示浙北梅汛期暴雨前期气象信号及其时间演变特征,并分析比较浙北与浙南区域暴雨前期信号的异同,为改进梅汛期暴雨分片预报提供物理依据.  相似文献   
83.
以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为视角,通过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定量分析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对我国广义货币流通的影响,包括对广义货币供应量、广义货币乘数和广义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研究表明:(1)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会拉动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增长、放大货币乘数效应、对广义货币流通速度起抑制作用.(2)第三方互联网支付是广义货币供应量、广义货币乘数、广义货币流通速度的单向格兰杰原因.最后,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结果为监管机构更好的管理第三方互联网支付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4.
Abstract

[15N]Taurocholate has been prepared and used as a simple urine test substrate as a substitute for 14C- and 13C breath test substrates. [15N]Taurocholate was administered instead of [15N] glycocholate assuming that taurine is mainly used in the cholate cycle.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healthy and diseased subjects, although deconjugated [15N]taurine was recovered in urine much less than expected. To get additional information on the actual excess of free taurine, [15N]taurine was administered orally in parallel investigations. Apparently, large fluctuations in the whole body taurine metabolism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unexpected results.  相似文献   
85.
根据聚变-裂变混合堆概念堆型的燃料区水冷设计,通过FLUENT建模和模拟计算,比较了均匀流量和按燃料单元发热量比例分配流量两种冷却剂布置方案。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这两种布置方案中燃料单元之间的导热很小,除燃料单元1中冷却管道外,其余的冷却管道带走的热量几乎等于相应燃料单元的发热量,在用系统分析程序等效建模时,不必重新确定冷却管道的热构件;对后一种布置方案燃料区的最高温度更低,温度分布更均匀,但温度展平效果并不明显。计算了堆外自然循环系统在假设的失水事故(LOCA)中的导热能力。结果表明,如果不采用自然循环系统,停堆后520s发生堆芯熔化;但是如果采用自然循环系统,停堆后1000s,燃料区的最高温度只达到584.4°C,不会发生堆芯熔化。  相似文献   
86.
采用商业软件ANSYS CFX研究了具有圆形和椭圆形柯恩达表面的环量控制叶型在不同射流速度下的流场和性能。结果表明:小的射流速度和大的柯恩达表面型线曲率是导致射流分离的主要因素,采用高速射流绕流大曲率柯恩达表面能够获得较大气流角和膨胀比,但同时带来较大的能量损失,叶栅气动性能与柯恩达表面形状和射流条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7.
介绍的高效低温传热方法主要包括 :自然循环冷却法和基于自然循环预冷及低温热管的高效低温冷却方法。自然循环冷却法的特点是在大温差条件下实现物体的快速冷却。一旦被冷却物体到达或接近低温液体的温度 ,将产生循环动力不足的情况 ,必须采用诸如气体引射或容器自增压等方法加以解决。而低温热管的特点在于能在小温差条件下 ,传递大量的热能。文中将自然循环预冷法及低温热管技术有机结合 ,综合自然循环和低温热管的优点 ,取长补短 ,既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使被冷却物体的温度降低下来 ,又可以保证被冷却物体的温度波动较小。文中还详细给出了基于自然循环预冷及低温热管的高效低温传热单元的设计及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88.
圆梁山深埋特长隧道是渝怀铁路越岭线路方案的关键性控制工程,隧道总长11.070km。隧道穿越四周被志留系和泥盆系泥岩包围的二叠系及三叠系碳酸盐岩构成且受众多NW~NWW向横张断裂切割的毛坝紧密向斜。穿越毛坝向斜碳酸盐岩长度约2.2km。地表多为岩溶洼地及槽谷,岩溶泉、泉群、暗河多出露于横张断裂端部碳酸盐岩与下伏泥岩接触带。泉出露高程,亦即向斜岩溶水局部排水基准面,多在850~900m以上。隧道高程低于局部排水基准面400~450m。隧道施工开挖揭示,向斜核部和东翼在隧道洞身附近当地地下水位400m以下发育有3个罕见的特大型充填溶洞。其中平切面积达6000m2充填有紫红色粉细砂的2#溶洞多次发生涌砂突水灾害,总涌砂量高达6×104m3。3#溶洞则发生过极其特殊的黏性土爆喷型突出灾害。初步综合分析认为:向斜核部的层间滑脱和纵向张裂隙以及东翼茅口碳酸盐岩中部的层间错动带,被NW~NWW向横张断裂所交切,为岩溶水的深循环提供了较通畅的原始通道; 横断层间的水头差,导致岩溶水在此通道中做倒虹吸循环; 长期差异溶蚀使原始导水能力强的裂隙或断裂发展为溶洞,其中的水流转化为管道流。强烈溶蚀冲刷与顶板坍塌导致向斜核部吴家坪组碳酸盐岩中的层间滑脱与纵向张裂隙分别发育为1#、2#溶洞,东翼茅口碳酸盐岩中的层间错动带则发展为3#溶洞; 后因深部径流条件改变而被充填,形成现今这种罕见的深饱水带特大型充填溶洞。  相似文献   
89.
以常压去离子水为工质,对自然循环工况下上升加热段内单相水的摩擦阻力及对流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自然循环工况下加热段内由浮升力引起的自由流动对摩擦阻力及对流传热特性有重要影响,自然循环与强制循环二种工况下加热段内的摩阻系数及对流换热系数存在明显差别;并且,自然循环工况下加热段内的摩擦阻力存在滞后现象.通过实验提出了计算自然循环工况下加热段内单相水的摩阻系数及对流换热系数的经验关系式.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