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22篇 |
免费 | 84篇 |
国内免费 | 1727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2636篇 |
晶体学 | 37篇 |
力学 | 2篇 |
综合类 | 20篇 |
物理学 | 13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37篇 |
2022年 | 32篇 |
2021年 | 77篇 |
2020年 | 56篇 |
2019年 | 44篇 |
2018年 | 52篇 |
2017年 | 52篇 |
2016年 | 67篇 |
2015年 | 69篇 |
2014年 | 63篇 |
2013年 | 103篇 |
2012年 | 97篇 |
2011年 | 88篇 |
2010年 | 92篇 |
2009年 | 107篇 |
2008年 | 116篇 |
2007年 | 100篇 |
2006年 | 119篇 |
2005年 | 102篇 |
2004年 | 118篇 |
2003年 | 120篇 |
2002年 | 109篇 |
2001年 | 126篇 |
2000年 | 108篇 |
1999年 | 103篇 |
1998年 | 123篇 |
1997年 | 82篇 |
1996年 | 69篇 |
1995年 | 82篇 |
1994年 | 64篇 |
1993年 | 44篇 |
1992年 | 59篇 |
1991年 | 38篇 |
1990年 | 43篇 |
1989年 | 27篇 |
1988年 | 14篇 |
1987年 | 3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通过氧吸附量、噻吩吸附热及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研究了MoO3/MCM-41、MoO3-CoO(NiO)/MCM-41系列催化剂,发现,对于MoO3/MCM-41催化剂,当MoO3的质量分数(以MCM-41为底数,即MCM-41=1g时,MoO3含量为0.15g,下同)从15%增加到20%时,其噻吩的加氢硫(HDS)活性增大,至25%时活性下降,所对应的氧吸附量(mL/g催化剂)也是先增大后减少,并且两者有很好的线性对应关系,而且噻吩吸附热则基本保持不变,采用不同的MoO3-CoO(NiO)浸渍顺序制备的MoO3-CoO(NiO)/MCM-41催化剂中,先浸渍CoO(NiO)再浸渍MoO3的催化剂,其噻吩HDS活性明显优于对其它浸渍顺序制备的催化剂,同时催化剂的氧吸附量和噻吩吸附热也最大。 相似文献
72.
73.
74.
以硅溶胶和氧氯化锆为硅源和锆源,采用水热合成的方法制得具有ZSM-5结构的Zr-Si分子筛;用0.5mol/L的硫酸处理该分子筛,并在550℃焙烧,制得具有ZSM-5结构的SO4^2-/ZrO2-SiO2分子筛型的固体超强酸。采用XRD、SEM、TG、IR、NH3-PHD和指示剂法对其结构和酸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SO4^2-/ZrO2-SiO2具有ZSM-5结构和超强酸性,其酸强度大于-13.75,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75.
甲醇两步制芳烃反应中低碳烯烃芳构化反应稳定性优异,为分析其内在机制,制备了不同硅铝比(nSiO2/nAl2O3)及Zn负载量的ZSM-5催化剂,以丙烯芳构化为模型反应,分析ZSM-5表面酸性对低碳烯烃芳构化反应性能的影响规律,并探究反应微观特性。发现当硅铝比由150降至75时,增加的酸密度促进了烯烃氢转移芳构化过程,使芳烃选择性由31.0%增至34.4%,但丙烯直接参与的氢转移过程也被强化,使丙烷产物选择性由28.2%增至36.0%。引入Zn助剂可将部分Br?nsted酸转变为ZnLewis酸,强化烯烃脱氢芳构化过程,使芳烃选择性进一步显著增加到62.4%。丙烯芳构化过程中芳烃烷基化深度比甲醇芳构化过程低,提升总芳烃选择性的同时,也明显抑制了难溶性积碳的形成,使反应稳定性明显提升。由此得出,甲醇两步制芳烃过程中甲醇制低碳烯烃过程对甲醇的预先消耗,抑制了低碳烯烃芳构化反应芳烃产物的深度烷基化,是该反应表现出优异稳定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6.
基于半刚性的配体3′,5′-di(1H-1,2,4-triazol-1-yl)-(1,1′-biphenyl)-3,5-dicarboxylic acid (H2DTBDA)和硝酸钴制备了一个柔性超微孔的金属有机骨架{[Co(DTBDA)]·4H2O}n (FJI-H35),并对该材料的结构进行了系统的表征。FJI-H35活化以后可以发生自适应的结构转变,使得孔径从0.43 nm收缩到0.37 nm。气体吸附测试表明FJI-H35可以从氮气和甲烷中选择性捕获二氧化碳,具有很高的吸附选择性和相对低的吸附焓。突破实验进一步证实FJI-H35可以从二氧化碳/氮气(15∶85,V/V)和二氧化碳/甲烷(50∶50,V/V)混合气中高效选择性捕获二氧化碳。 相似文献
77.
分子筛修饰电极中内电子传输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电化学方法聚合方法筛孔道内的苯胺,以聚苯胺分子筛修饰电极为模型研究了分子筛修饰电极的内电子传输机理,NaY分子筛的离子交换点位被苯胺修饰后,通过电聚合制得聚苯胺分子筛修饰电极(Pan^+Y-ZME),该电极通过聚苯胺链自身的电子跳跃来实现电子传输,且只有通过阴极富集后对溶液中Cd^2+才有响应,并能用于测定抗坏血酸。 相似文献
78.
Rh/NaY催化剂上合成气选择一步生成乙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合成气(CO+H2)催化转化反应中,含适当助剂(如Mn、Fe、V等)的负载型Rh催化剂能够有选择地催化生成C2含氧化合物,某些氧化物载体本身也会成为Rh催化剂的助剂[1~3]. 相似文献
79.
80.
Synthesis of the titanium silicalite TS-1 was first reported by Taramasso et al[1]in 1983. TS-1 has received considerable interest during the last decade because of its unique catalytic properties in oxidation reactions involving H2O2 as the oxidant. It is accepted that the extraframework Ti species in TS-1 favor the decomposition of H2O2and should be avoided. But in the present study, it was observed that there was a kind of Ti species inactive in both the oxidation reaction and the decomposition of H2O2.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