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9篇
  免费   275篇
  国内免费   341篇
化学   615篇
晶体学   14篇
力学   1545篇
综合类   40篇
数学   527篇
物理学   122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30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161篇
  2013年   305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83篇
  2010年   137篇
  2009年   177篇
  2008年   185篇
  2007年   207篇
  2006年   206篇
  2005年   171篇
  2004年   196篇
  2003年   134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102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1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41 毫秒
131.
针对RC梁开裂荷载计算方法尚未统一的现状,首先,结合18根RC梁试验数据对比了已有的6种RC梁开裂弯矩计算公式,发现开裂弯矩理论计算值与试验值的偏差大小和混凝土强度有关;然后,通过提出塑性变形发展程度系数k,推导新的RC梁开裂弯矩计算公式,并进一步基于k值和塑性影响系数计算值γk进行改进;最后,选取12根RC试验梁验证改进公式的准确性,证明改进公式的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更好且偏于安全。  相似文献   
132.
现代复合材料层合板具有高强和轻型的突出优点,从而在军工和民用等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这种板结构的特点是随着纤维走向的不同,层间材料的物理-力学特性发生剧烈变化。沿板厚方向变形的梯度比较陡峭,并在层间结合面处发生强不连续,呈现zig-zag (锯齿状)现象。这导致横向剪应变在板的静态和动态响应中发生重要作用,不计横向变形的经典组合板计算模型CLPT难以适应现代多层板计算分析的需要。考虑横向剪切变形影响的板的计算模型得到重视和发展。需要指出,现有各种考虑剪切变形影响的计算模型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在全面和准确性上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难以适应现代多层组合板横向力和物理性能多变的情况。模型预测的沿板厚方向位移和应力的变化规律难以通过严格的检验。本文提出的以比例边界有限元为基础的正交各向异性板的数值计算模型,同时可适用于各种薄板与厚板的分析,对现代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分析具有特殊的优越性。所得到的板的位移、正应力和剪应力沿板厚方向的变化,与三维弹性理论的标准解高度吻合。数值算例进一步表明,随着层间纤维走向的变化,板内位移场和应力场沿板厚方向剧烈变化所呈现的锯齿现象均可以精准地进行模拟。据此,本文建议方法对现代板分析的广泛适应性和高度准确性得到了充分论证。  相似文献   
133.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的探针将石墨的双原子厚片层进行撕裂操作,发现石墨片层只沿特定的方向撕裂和折叠;进一步还发现被撕开的片层在探针的作用力下有可能被压缩或拉伸,被压缩的片层会恢复到原来的形状,但被拉伸的片层却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相似文献   
134.
To determine the time-independent constitutive modeling for porous and multiphase nanocrystalline materials and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grain size and porosity on their mechanical behavior, each phase was treated as a mixture of grain interior and grain boundary, and pores were taken as a single phase, then Budiansky's self-consistent method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Young's modulus of porous, possible multi-phase, nanocrystalline materials, the prediction being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results in the literature. Further, the established method is extended tosimulate the constitutive relations of porous and possible multi-phase nanocrystalline materials with small plastic deformation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secant-moduli approach and iso-strain assumption. Comparisons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ain size and porosity dependent mechanical data and the corresponding predictions using the established model show that it appears to be capable of describing the time-independent mechanical behaviors for porous and multi-phase nanocrystalline materials in a small plastic strain range. Further discussion on the modification factor, the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of the model developed were present.  相似文献   
135.
136.
137.
利用激光闪光光解-瞬态吸收光谱技术研究了355 nm 光作用下六氟苯(C6F6)-HNO2水溶液的反应机理, 探讨了中间产物及其动力学行为, 并对终产物进行了分析. 实验表明, C6F6可与HNO2光解产生的OH自由基反应生成加合物C6F6…OH, 二级反应速率常数为1.8×109 L·mol -1·s-1, 加合物吸收峰位置在250、270和400 nm处; C6F6…OH 加合物通过消除反应生成C6F5O·, 其表观生成常数为6.1×105 s-1. C6F6…OH与O2复合转化为C6F6OHO2, 二级反应速率常数为2.8×106 L·mol-1·s-1, C6F6OHO2峰位置与C6F6…OH 加合物相似. 终产物分析表明, OH自由基与六氟苯发生消除HF的反应而生成C6F5OH, 有O2时, 还产生四氟醌C6F4O2, 但无论有氧还是无氧体系, 均不发生硝基化反应.  相似文献   
138.
运用弹性膜理论结合三角网格动力学模型模拟研究了平行板压缩软粒子的过程, 仔细考察了压缩过程中软粒子的形状变化、应力响应、力学松弛和粘弹行为. 模拟结果与已有的实验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9.
通过多相成分分析, 以镁铝硝酸盐、正硅酸乙酯、钛酸四丁酯和氧氯化锆等为原料, 采用溶胶\|凝胶燃烧法合成了新型复相氧化物粉体, 研究了Ni和Fe离子掺杂及粉体细化对红外辐射率的提高及波段宽化的影响. XRD物相分析发现, 在1100~1200 ℃范围内煅烧可获得结晶良好的氧化物粉体, 该粉体的结构为堇青石及金红石等多相结构. 采用碳酸氢铵为pH调节剂与使用氨水相比, 粒子中位粒径有显著减小. 红外辐射性能显示, 在1~22 μm的宽波段内, 该复合粉体均具有很高的红外发射率, 在10 μm附近其红外发射率达到98%. 同时Ni及Fe离子的掺杂及粉体细化可引起堇青石晶格畸变, 增强了材料的非简谐效应, 从而有利于复合粉体红外辐射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0.
Phase transition from form Ⅰto form Ⅲ in syndiotactic polypropylene crystallized at different conditions during tensile deformation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was investigated by using in situ synchrotron wide angle X-ray diffraction technique. In all cases, the occurrence of this phase transition was observed. The onset strain of this transition was found to be crystalline thickness decided by crystallization temperature and drawing temperature dependent. The effect of drawing temperature on this phase transition is understood by the changes in mechanical properties with temperature. Moreover, crystalline thickness dependency of the phase transition reveals that this form I to from III phase transition occurs first in those lamellae with their normal along the stretching direction which have not experienced stress induced melting and recrystalliz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