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67篇 |
免费 | 830篇 |
国内免费 | 984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1774篇 |
晶体学 | 46篇 |
力学 | 280篇 |
综合类 | 48篇 |
数学 | 36篇 |
物理学 | 139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篇 |
2023年 | 72篇 |
2022年 | 97篇 |
2021年 | 96篇 |
2020年 | 89篇 |
2019年 | 64篇 |
2018年 | 54篇 |
2017年 | 74篇 |
2016年 | 70篇 |
2015年 | 75篇 |
2014年 | 104篇 |
2013年 | 116篇 |
2012年 | 108篇 |
2011年 | 113篇 |
2010年 | 107篇 |
2009年 | 131篇 |
2008年 | 153篇 |
2007年 | 163篇 |
2006年 | 181篇 |
2005年 | 157篇 |
2004年 | 132篇 |
2003年 | 151篇 |
2002年 | 148篇 |
2001年 | 144篇 |
2000年 | 114篇 |
1999年 | 108篇 |
1998年 | 93篇 |
1997年 | 91篇 |
1996年 | 80篇 |
1995年 | 97篇 |
1994年 | 67篇 |
1993年 | 52篇 |
1992年 | 65篇 |
1991年 | 41篇 |
1990年 | 60篇 |
1989年 | 64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93.
为了了解Pb-Mg-Al合金腐蚀的物理本质, 本文采用基于第一性原理的赝势平面波方法系统地计算了Pb-Mg-Al合金中各物相的结合能、费米能级和局域态密度等电子结构参数, 分析了合金的电化学腐蚀机理. 计算结果表明:Pb-Mg-Al合金中各主要组成物相稳定性大小关系为 Mg17Al12>Mg2Pb>Mg;Mg,Mg2Pb和Mg17Al12的费米能级存在Ef(Mg)>Ef(Mg2Pb)>Ef(Mg17Al12)的关系, 说明Mg最容易失去电子, Mg2Pb次之, Mg17Al12最难;局域态密度表明, 在同样的外界条件下, 体系中Mg相和Mg2Pb相对于Mg17Al12均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容易失去电子, 即容易发生腐蚀. Pb-Mg-Al合金体系中不同物相的费米能级差构成了电化学腐蚀的电动势, 导致电子从费米能级高的Mg相和Mg2Pb相流向费米能级低的Mg17Al12相, 使Pb-Mg-Al合金发生腐蚀. 相似文献
94.
Morphology evolution of prior β grains of laser solid forming (LSF) Ti-xAl-yV (x 11,y 20) alloys from blended elemental powders is investigated.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grain morphology is revealed by incorporating columnar to equiaxed transition (CET) mechanism during solidification. The morphology of prior β grains of LSF Ti-6Al-yV changes from columnar to equiaxed grains with increasing element V content from 4 to 20 wt.-%. This agrees well with CET theoretical prediction. Likewise, the grain morphology of LSF Ti-xAl-2V from blended elemental powders changes from large columnar to small equiaxed with increasing Al content from 2 to 11 wt.-%. The macro-morphologies of LSF Ti-8Al-2V and Ti-11Al-2V from blended elemental powders do not agree with CET predictions. This is caused by the increased disturbance effects of mixing enthalpy with increasing Al content, generated in the alloying process of Ti, Al, and V in the molten pool. 相似文献
95.
96.
采用机械合金化法制备了W-Cu合金粉末。将制备出的W-Cu合金粉末置于爆炸压制成型的装置中进行爆炸压实,得到了最高致密度达98%的W-Cu合金。利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W-Cu混合粉末的合金化过程,研究了W-Cu合金粉末的还原温度对压实坯致密度的影响。通过电子探针微量分析仪(EPMA)观察了样品内部的成分与元素分布,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样品断口形貌进行了观察,并对样品的维氏硬度和电导率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W-Cu合金化粉末在爆炸冲击波作用下能够结合成高致密体,复合材料具有高硬度、组织均匀、晶粒细小的特点。 相似文献
97.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铝锂合金中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在笑气-乙炔火焰中测定铝锂合金中锂的最佳条件。其电离干扰可通过加进钾进盐来控制。应用本法测定合金中 锂的含量,获得了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98.
通过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Cu-Al合金液相,然后模拟降温过程得到Cu-Al非晶合金.通过计算机编程建立了Cu-Al-M非晶基体、Cu-Al-M非晶表面及吸附O原子Cu-Al-M非晶表面原子结构模型.利用实空间连分数方法,研究了添加微量合金元素Zr,Nb,Ta,V,Y,Sc对Cu基大块非晶合金的腐蚀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合金元素Zr,Nb,Ta,V,Sc不向清洁Cu基非晶表面偏聚,但除Y外向有氧吸附的表面偏聚,说明有氧吸附后Cu基非晶表面偏聚发生逆转.键级积分计算表明Zr,Nb,Ta,V,Y,Sc元素均增大与氧之间的结合力,易形成氧化膜,提高Cu基大块非晶的耐蚀性.稀土Y提高Cu基大块非晶的耐蚀性可能是由于它向合金与氧化膜界面偏聚并提高了合金与氧化膜的结合力. 相似文献
99.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应用VASP (Vienna Ab-initio Simulation Package) 计算软件,研究了Mg-Al-Ca合金中三元Laves相,即Ca(Mg1-x,Alx)2和Al2(Ca1-x,Mgx) (x=0, 0.25, 0.50, 0.75, 1)在不同形态结构(C14, C15和C36)下的相稳定性及电子结构。计算所得的晶格常数和实验值吻合很好,形成能和相关能的计算用来研究三元Laves相的合金化能力和稳定性,结果表明:C14-Ca(Mg0.25,Al0.75)2具有很好的合金化能力,而C15- CaAl2具有很好的结构稳定性。态密度和电荷密度的计算用来研究Mg-Al-Ca合金中三元Laves相稳定性的内在微观机制。 相似文献
100.
1992年,日本名古屋大学的mohir等在CoFeSiB软磁非晶丝中发现了巨磁阻抗效应,即当对软磁非晶丝通以交流电流时,细丝两端感生的交流电压随着丝纵向所加的一个很小的外磁场的变化而灵敏变化.随后,人们很快在同样为高磁导率的铁基纳米晶薄带、膜和丝中观察到了巨磁阻抗效应.利用该效应的灵敏度高、体积小、响应快等优点而开发出来的各种微型传感器,已广泛应用于微弱磁场的测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