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18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90篇
化学   1778篇
晶体学   7篇
力学   113篇
综合类   29篇
数学   762篇
物理学   125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213篇
  2021年   215篇
  2020年   278篇
  2019年   220篇
  2018年   197篇
  2017年   188篇
  2016年   229篇
  2015年   174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230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147篇
  2006年   133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8篇
  1978年   4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71.
周玉芝 《化学教育》2020,41(1):19-23
以魔术表演用的沙子为素材,开发了适用于高中选修课程“发展中的化学学科”的具有跨学科性的项目教学案例,该项目弱化理论分析环节后也可以用于初中科学实践活动课程。项目引导学生在更宽广的学科背景下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和思路,综合运用化学、物理等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发展“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2.
结合科研课题及实验教学经验,设计了题为“分子络合-分散液相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环境水中萘酚”的综合化学实验教学项目。该实验从复杂样品的前处理技术出发,建立分子络合-分散液相微萃取技术并用于水中萘酚的分析,实验优化了影响萃取效果的因素,确定了合适的萃取装置、操作模式及HPLC分析条件等内容。本实验设计结合了新颖的科研内容,能引起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设计并自主探索未知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73.
以铁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在“湿法炼铜”生产实际中的应用复习教学为例,针对学生能力的薄弱点,围绕核心反应搜集丰富的素材,引导学生模拟体会具体反应应用于生产实际时需考虑的问题,以问题解决为线索,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4.
刘琳然  文静  冉鸣 《化学教育》2020,41(7):61-63
以常见的铜锌原电池反应为例,设计了一组对比实验装置,即化学反应装置与原电池装置。以化学反应装置中的能量变化为依据,展示了化学反应中释放出的能量具体形式为“热”与“功”;通过与原电池装置的比较,证明原电池实验装置中的“热”转化为了电能。  相似文献   
175.
王春 《化学教育》2020,41(9):46-50
UbD理论注重以教学预期目标为导向,通过先预设评估标准,再设计学习活动,最终达成对科学本质理解的学习目标。尝试采用UbD理论及其操作模式,对高中化学“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并对今后教学中推广和实践这一教学理论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76.
以现行4个版本的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为研究对象,根据教科书中表格功能的不同,将其分为实验记录型表格、归纳总结型表格、习题型表格、资料卡片型表格等4类,对4类不同表格的教学功能价值进行了分析说明。并以沪教版为例,对当前初中化学教师使用教科书表格进行教学的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与分析,由此提出3点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77.
采用定量的方法对112位化学师范生和83位中学化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职前、在职教师对教学能力要素重要性认识的情况,问卷涉及本体要素、工具要素、条件要素、实践要素、情意要素和发展要素等6大维度。基于Rasch测量模型,利用ConQuest,Winstep,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1)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2)师范生、在职教师均把情意要素作为教学能力的首要成分,其次依次是本体要素、发展要素、实践要素,工具要素与条件要素排在其他要素之后;(3)工具要素重要性赞同度师范生显著高于在职教师,其余维度差异不显著,不同性别各维度重要性赞同度也无显著性差异;(4)由ConQuest多维分析所建立的项目被试图可以直观展示不同维度上各教学能力的重要程度。  相似文献   
178.
张大伟  卢可  邹楠  孙晓芳 《化学教育》2020,41(12):66-70
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和移动网络辅助教学的优点,改革农科院校中非化学专业公共基础有机化学实验课传统教学模式,构建了“课前翻转教学,课中解惑内化,课后巩固提高”的三段混合式新型教学模式,并对此类教学模式的构建原则,特色微信公众平台建设、应用情况及注意事项进行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79.
为了提升医学专业的大学化学实验课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将SPOC在线学习活动与翻转课堂的过程设计结合,从课程目标与内容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学习活动设计与教学评价设计等4个部分搭建了教学模式结构框架。在具体教学实验项目中,细化了知识传授、内化、拓展3个阶段的教学活动程序。该模式打破了实验课时间空间的壁垒,教学设计上突出了化学与医药学关联的情境创设,学习活动丰富有序,可操作性强。结果表明,采用SPOC式翻转课堂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对教学效果的提升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80.
基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更好地帮助并引导学生理解晦涩难懂、枯燥抽象的知识点,以我校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6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食品理化检验课程的部分章节内容采用多模态教学模式,其余内容采用传统讲授教学模式,课程结束后使用统一问卷进行调查,对多模态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种教学模式在理解抽象实验技术或仪器、活跃课堂气氛、拓宽学习思路以及培养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有95%的学生建议继续采用多模态教学模式。教学实践及其效果评价证明多模态教学对理解抽象问题等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宽学习思路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